南海网4月18日消息(记者 蒙健)4月18日,记者从“加快推动海南自贸港高质量发展”系列专题新闻发布会(第二十八场)——知识产权护航海南自贸港建设专场上获悉,近年来,海南省知识产权局充分发挥省知识产权协调领导小组办公室统筹协调作用,大力推进知识产权强省建设,为海南自贸港优化营商环境、激活发展动能提供了有力支撑。
强化知识产权顶层设计。新一轮知识产权体制改革中,海南省创新改革模式,海南省知识产权局从海南省市场监管局管理机构调整为省政府直属机构(正厅级),与海南省市场监管局合署办公,有效破解海南知识产权工作“小马拉大车”的困境。对标新加坡等国际高标准知识产权保护规则和国内先进经验,推动出台《海南自由贸易港知识产权保护条例》《海南省推进知识产权强省建设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的实施意见》等地方性法规、政策文件,夯实工作基础。
深化知识产权综合管理体制改革。海南省聚焦“南繁种业”“深海科技”,探索三亚崖州湾科技城知识产权特区建设,率先在全国探索专利、商标、版权、地理标志、植物新品种“五合一”知识产权综合管理体制,实现“一个部门集中管理、一支队伍综合执法、一个平台统筹服务”。积极打造海口国家高新区知识产权综合服务示范区,推行“全口径”知识产权资源整合。
不断完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机制。海南省推动建成全国首个面向海洋和现代化农业产业国家级三亚市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加快建设面向装备制造和生物医药产业国家级海口市知识产权保护中心,持续强化知识产权“一体化”和快速协同保护。积极探索在自贸港“一线放开、二线管住、岛内自由”条件下打击侵权的执法路径,创新推行“先行禁令”跨境电商知识产权保护新模式,建立完善专利侵权纠纷行政裁决工作机制。据统计,2021—2024年,海南省共立案查办商标专利地理标志案件2434宗,罚没款1230.1万元;著作权执法案件168宗,罚没款87.8万元。
着力提高知识产权创造运用效益。海南省推动设立海南国际知识产权交易所、中国版权保护中心海南分中心,深入实施专利转化运用专项行动,强化知识产权创造运用。2021—2024年,全省专利授权量50855件;全省商标、专利质押登记总金额126.67亿元;海南省登记作品量2256件,审核备案外国图书著作权合同567个。截至2025年2月,海南省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10.1件,提前完成“十四五”预期指标6.2件的目标。大力实施地理标志运用促进工程,目前全省拥有15个地理标志保护产品、112件地理标志商标、434家专用标志用标主体,年产值上亿元的地理标志产品达40件。
有效提升知识产权公共服务能力。海南省推动建成知识产权公共服务骨干节点2家、技术与创新支持中心(TISC)4家、高校国家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1家、国家知识产权信息公共服务网点4家、认定省级知识产权信息公共服务网点10家、商标品牌指导站15家以及省民间文艺版权服务工作站五指山站、保亭站、黎家乡情站等,并在11个重点产业园区设立知识产权服务窗口,进一步提升知识产权公共服务的便利性和可及性。
新海南手机客户端
南海网手机客户端
南海网微信公众号
南海网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