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越山海·天路 | 边陲岛屿“飞”向自贸港超级枢纽时代

编者按:

从木帆船到客滚船,再到洋浦港驶出的远洋货轮,以及逐年增长的进出口贸易额。

从一架飞机到一个机队,再到飞遍全球的空中航线,以及“箭”指苍穹的发射基地。

从土路到公路,再到纵横交错的高速公路,以及环绕海岛的高铁线路。

从0到1,再到数字世界的无穷无尽,以及数字技术的持续促进。

75年间,海南变化万千,这一切的发端,始于75年前的那个春天。

1950年3月,随着第一艘木船驶入琼州海峡,海南岛战役正式打响。纵贯海岛的战斗,红旗飘扬五指山、飘扬海岸线,海南迎来解放,一方百姓真正拥有属于自己的天地。

75年后,曾经被鲜血染红的白沙门沙滩,如今是郁郁葱葱的海滨公园;曾经见证渡海作战的琼州海峡,如今是来往繁忙的黄金水道;曾经落后的边陲海岛,如今成长为新兴的自由贸易港。

75年的变化万千,是一方百姓的安居乐业,也是属于海南的发展荣光。

站在历史的节点,海南省融媒体中心推出纪念海南解放75周年特别策划——《“路”越山海:从解放之路到开放之门》,以海路、陆路、天路、数路的四大跨越为主线,回首75年间海南的发展历程,邀您一同重温往昔岁月,一同展望未来时光。

“路”越山海 从解放之路到开放之门·天路

新海南客户端记者 汪慧

从20世纪30年代初期始建大英山机场,打破海南与内地相对隔绝、仅有海路相通的历史,到如今以海南为起点的4小时和8小时飞行圈已分别覆盖21个和59个国家和地区;从城镇稀少、经济落后的边陲岛屿,到成为与世界“天涯若比邻”在自由贸易港……

海南解放75周年,伴随着经济的蜕变成长,海南航空航天事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实现历史性、跨越式发展,架设起通往全球的“空中桥梁”。75年来,海南航空航天事业始终屹立在海南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的浪潮之尖,其不凡发展历程,也恰恰组成了海南解放75周年的发展史。

蓝天筑梦,空途无限。“飞”向自贸港超级枢纽时代的海南,将持续为海南经济发展添砖加瓦。

2024年11月30日22时48分,我国首个商业航天发射场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首次发射取得圆满成功。记者 李昊 摄

四海之内通天路

偏远海岛铸就全球瞩目的航空枢纽

周五深夜1时,曹先生乘机降落在深圳宝安机场,回家与妻儿度过一个周末。周日下午,再次起飞,回到海口,开始一周的工作。

今年前4个月,曹先生已累计飞行8次。2024年,超过20次;2023年,约16次……打开他的“航旅纵横”航线图,一条条航线勾勒出当代典型“双城青年”的生活轨迹。

在开放的自贸港,很多像曹先生一样的“飞人”,以他们独有的方式见证着海南民航的足迹。

回首百年前,清朝时期,海口市区唯一的一座山——大英山作为海口制高点,还是守土军士的习武训练之地。20世纪30年代初期,当时的广东省政府投资兴建海口大英山机场,自此打破了海南与内地仅有海路相通的历史。1934年9月1日,当时的“西南航空公司”开通广州-茂名-琼州(今海口)-北海-南宁航线,开创了海南民用航空的先例。

历经了60余载风云岁月,1999年,因地处市中心的弊端而停止运营的大英山机场光荣地结束了“历史使命”。同年,海口美兰国际机场建成通航,海南民航史再次开启崭新篇章。

也是在“大英山”这片土地上,诞生了中国第一家股份制航空公司——海南航空。这家经营机制灵活、管理体制全新的本土航空企业快速成长,也让海南更有底气追逐更远大的飞天梦。

海南航空投身自贸港建设,发挥主场优势,打造自贸港“超级承运人”。海南航空供图

2000年是海南民航史一个重要时点,这一年,海南民航运营的航路航线覆盖了除西藏、青海、宁夏和台湾以外的全国27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

而经过最近25年的开拓进取,海南基地航空公司迅猛发展、航线网络日趋完善、空域结构大幅优化,海南民航进一步发展壮大,铺就了一条属于自己的“天路”。

目前,海南恢复、新增国际客运航线共63条,正开拓形成覆盖东北亚、澳新、西亚、南亚、欧洲、美洲等地区的空中运输网络。2024年,海口美兰、三亚凤凰、琼海博鳌三大机场合计完成航班起降架次、运输旅客、货邮吞吐量均创历史新高,航班起降32.3万架次,旅客吞吐量4931万人次,货邮吞吐量31.3万吨。

航迹承载梦想,蓝天见证辉煌。

海南民航业的发展,成为海南经济一次次跨越腾飞的助力和见证,也为海南航空这样的本土航空龙头企业提供了独特的成长土壤和发展空间。

“海南航空的成长与海南的巨变紧密交织,可谓‘因岛而生、因港而兴’。”海南航空董事长祝涛接受南海网、南国都市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从拓展国际航线、优化国内航线,到探索业务创新和数字化升级,作为海南主基地航司,海南航空努力打造一流的自贸港国际航空枢纽,塑造世界级航空品牌。

祝涛向记者分享了一组数据:截至今年4月,海南航空在海南地区共执行17条国际和地区往返航线,航线网络覆盖了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俄罗斯、阿联酋、日韩、东南亚主要国家以及我国港澳地区。近期,海南航空在海口还有多条国际及地区航线的新开和加密计划。

让海南航空业有底气屹立于世界之林的还有国际领先的安全管理水平。“公司累计安全飞行超1000万小时,是国内首家获‘飞行安全钻石一星奖’殊荣的民营航空公司。”祝涛谈道,他们坚守飞行安全底线,走出了一条特色航空安全管理之路。

国内国际航线连点成线、串线成网,政策沃土和区位优势不断为航空企业赋能加力……今天的海南航空业,加速“飞”向自贸港超级枢纽时代,得到了全球瞩目。

酷航中国区总经理沈业焕高度评价海南航空业取得的成就。他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酷航的海口-新加坡航线正是海南国际航线发展的参与者与见证者。

酷航执飞海口-新加坡航线的机型空客A321neo。受访者供图

酷航是新加坡航空集团旗下的低成本航空公司。“海南航空业借助自贸港和免签政策快速发展,正由交通枢纽向国际旅游和经济中心转型。”沈业焕回顾道,酷航海口-新加坡航线是酷航在中国内地和新加坡的航空网络中历史最悠久的重要航线,该航线开通于2006年。“今年4月,这条航线迎来了开通的第19周年,这条航线的持续运营也体现了海口的稳定吸引力。”

“今年恰逢海南解放75周年、中新建交35周年与酷航开航19周年,具有特别的意义。”沈业焕表示,酷航将持续优化海口-新加坡航线服务,巩固这条“空中桥梁”在亲情往来、旅游互访与经贸合作中的纽带作用,为中新关系与海南自贸港发展注入新动力。

鲲鹏展翅九万里

商业航天事业引领中国航天产业转型

海南作为岛屿省份,是相对独立的地理单元,航空运输是海南联通世界最为高效的交通方式,这也为海南“向天图强”提供了独特的机遇。

75年曲折又辉煌的发展历程让海南人深知:快速发展的海南,既要有效满足人民出行需求,更渴望探索浩瀚宇宙、发展航天事业,为经济发展和航天强国建设添砖加瓦。

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记者 李昊 摄

“五一假期去文昌吧,文昌国际航天城新添了文旅打卡点!”家住海口的刘先生规划好了今年小长假的首站。他所言新去处,是建设在文昌的全球首座“陨石科学+航天探索”双主题馆。

海南现代文化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邓拓晶向记者介绍,这是海南现代科技集团继文昌航天超算科技馆后,打造的集“真实陨石+航天数据+元宇宙交互”三位一体的星际奇观。“3月27日试运营以来,接待了上万名游客,预计今年五一假期将迎来新一波人流高峰。”

文昌极星陨石博物馆的落成运营,是海南文昌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航天文化旅游目的地的探索和实践。而航天旅游热的背后,则是海南商业航天产业快速发展带来的底气。

商业航天是中国航天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商业航天发展的源头要从20世纪末说起。其在1988年—2010年处于孕育发展阶段。2010年—2023年则步入快速发展阶段。经过近10年耕耘,中国商业航天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而“向天图强”的海南正为航天强国的建设贡献新驱动,也引领着中国航天产业商业化转型。

2024年11月,我国首个商业航天发射场——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成功完成首发任务。这是中国航天事业的崭新一页。今年3月,长征八号遥六运载火箭从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成功发射,标志着中国首个商业航天发射场具备“双工位、多型号、高频次”发射能力。

火箭腾空,飞向苍穹……这样的壮观场景,在文昌国际航天城越来越频繁。

2025年3月12日0时38分,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一号发射工位首次发射取得圆满成功。记者 李昊 摄

历史为何再次选择海南?从地缘上说,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靠近赤道,纬度低,射向范围更宽,运载效能更高,近海位置也便于火箭回收,这是无可替代的优势。

政策上,海南商业航天享有自贸港政策优势,通过海南,瞄准世界商业航天发展前沿,加快构建火箭链、卫星链、数据链的产业生态体系,拥有坚实的政策支撑。

机遇面前,海南早已擘画蓝图:到2030年,商业航天产业综合效益进一步释放,营业收入达到千亿级。2035年,建成国际一流商业航天港,营业收入突破2000亿元。

在文昌航天超算智慧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叶世阳看来,海南航天事业前景无限广阔:“商业航天被誉为新增长引擎,万亿元市场蓄势待发。”他向记者谈道,全球航天市场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海南多种优势叠加,有底气在这一领域中占据先机。

星空浩瀚,征途漫漫。令人振奋的是,在逐梦星辰大海中,不懈探索的海南正在航天领域赢得更广阔的发展机遇——文昌发射场将承担我国载人登月任务!最新消息显示,目前,载人登月任务各项研制工作总体进展顺利,将组织梦舟飞船零高度逃逸等试验。

翼展长空搏云天

在新时代奋力铺就经济腾飞康庄大道

19分钟跨海峡!4月14日,第五届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期间,一架由海南大鹏航空科技有限公司运营的专业物流无人机先是从江东出发,经过26分钟飞行,抵达消博会北广场;14:20,这架无人机携两箱海南热带水果和一份重要文件再次起飞,跨越琼州海峡航线,用时19分钟抵达广东徐闻港。

资料图:海南大鹏航空中型垂直起降固定翼飞机正在第五届消博会海南国际会展中心主会场上空试飞。记者 李昊 摄

这是海南首次探索“民航货运网络+低空物流网络”双网联运模式,较“陆运+水运”传统物流运输方式节省5小时。

这也是海南低空经济乘势“高飞”的一个生动缩影。随着顶层设计进一步健全、通用航空企事业单位迅猛发展,海南“向天图强”的不凡成就早已不局限于万米高空。

通用航空业是民航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早在2010年,海南就前瞻性地对低空经济展开了相关布局。

2010年8月,海南成为首批低空空域管理改革试点地区;2016年6月,海南成为首批空域精细化管理改革试点地区;2018年,海南已经成为全国唯一的省级无人机综合监管试验平台建设试点地区。2023年,海南在全国范围率先发布无人驾驶航空器适飞空域图,在低空空域管理上持续性做出创新与进步。

据海南省发改委数据——在海南,全省适飞空域占比46%,划设了离岛通道、岛内低空航线等160条;截至2024年已建成儋州西庆、三亚天涯等通用机场,具备基本起降功能的直升机临时起降点130个;210家相关企业开展空中游览、跨海运输等低空经济活动,有人机累计执行22.52万架次、无人机累计执行623.84万架次……

俯瞰全岛,得益于“空地组网”推动低空空域管理改革的推进,“县县通、网络化”的地面机场交通网络图,犹如一张解放75年海南社会经济的发展图、开放足迹图。

75年来,海南人民从零星航线的过去走来,延伸到五湖四海、全球各地,又向纵横交错的未来而去,接续下一个辉煌征程。

75年时空流转,海南航空航天事业的巨变在见证海南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已然撑起了区域崛起的发展骨架,铺就起经济腾飞的康庄大道,更为海南自贸港建设充分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提供了无限机遇。

面向未来,行业人士早已达成共识:航空航天产业作为国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为高质量发展当好“先行官”,为自贸港建设贡献更大力量。

祝涛表示,自贸港建设为海南航空提供了独特的政策红利和发展机遇,海南航空将围绕“打造世界一流的自贸港国际航空枢纽”目标,从航线网络、服务创新、产业协同、智慧绿色等多维度发力,全面融入自贸港建设。

海南航空乘务员为旅客提供服务。海南航空供图

“文昌航天超算科技文化旅游区目前已建成文昌航天超算科技馆、文昌极星陨石博物馆、文昌 NFT 数字艺术博物馆、文昌航天科普馆等七个展馆和旅游区主题餐厅,涵盖航天、太空、超级计算机、元宇宙、艺术、海南文化等多个主题。”借力海南商业航天产业红利,邓拓晶对于文昌航天旅游的发展信心十足。

翼展长空搏云天。新时代新征程,仰望苍穹,海南人的“航天梦”熠熠生辉。

总策划:周元

策划:纪燕玲

统筹:胡诚勇 吴婵

记者:汪慧

编辑:周玉敏

设计:符爱华

作者: 汪慧责任编辑: 陈仕超
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999-2025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 电话:(86)0898-66810806  传真:0898-66810545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nhwwljb@163.com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06002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琼B2-2008008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966123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108281
  • 广告经营许可证:46000010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