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受千分之十盐浓度新育种材料在三亚成功创制

我国强耐盐水稻育种材料创制与品种培育取得重要进展

耐受千分之十盐浓度新育种材料在三亚成功创制

海南日报讯(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黄媛艳)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近日从国家耐盐碱水稻技术创新中心(以下简称国创中心)获悉,该中心创制出耐受10‰盐浓度的新育种材料。

国创中心团队通过筛选耐盐碱优异种质资源,正反向遗传学手段共鉴定到6个正向调控耐盐基因,8个负调控耐盐基因,1个主效耐碱基因,挖掘出显著提高水稻耐盐碱的关键基因STRK1。利用常规育种和现代生物育种技术相结合,定向创制和培育具有重大应用价值的耐盐碱水稻新品种,经全力攻关,高耐盐材料选育取得突破性进展,筛选到苗期在10‰盐度下存活率高于80%材料179份、在12‰或15‰盐度下存活率高于50%材料13份。其中,“耐盐恢复系0W590”材料苗期用10‰的盐浓度处理17天,存活率达到93.5%;“耐盐恢复系D1849”材料苗期用12‰的盐浓度处理17天,存活率68.7%;苗头品种“盛两优3217”全生育期3‰的盐浓度条件下,小区产量超过427.6公斤/亩;5‰的盐浓度条件下,小区产量超过355.7公斤/亩;7‰的盐浓度条件下,小区产量263.2公斤/亩。

“当前在3‰—5‰盐胁迫或pH8.0—9.0碱胁迫条件下可适种的耐盐碱水稻新品种已陆续产出,但在超过7‰盐胁迫下的耐盐碱材料选育仍是学界难题。”国创中心主任唐文帮表示,高耐盐材料选育将有助于推动“亿亩荒滩变粮仓”,实现“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国家粮食战略。

据悉,国创中心总部设在三亚崖州湾科技城高新区,该中心以耐盐碱水稻核心种质创制、耐盐碱水稻重要品种培育为核心,构建耐盐碱水稻前沿引领技术、关键共性技术研发与应用体系。近五年来该中心已有“华荃优187”“盐稻21号”“中科盐4号”“南粳盐1号”“旌7优42”等11个品种通过审定,其中,2023年培育出我国第一个通过审定的耐盐不育系“盐416S”。

责任编辑: 王思畅
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999-2025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 电话:(86)0898-66810806  传真:0898-66810545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nhwwljb@163.com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06002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琼B2-2008008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966123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108281
  • 广告经营许可证:46000010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