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周刊 | 赋能海南自贸港建设 这些高校专业热力四射

■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黄婷

编者的话

日前,热区高校联盟2025年年会在海南大学开幕,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与会代表齐聚椰城探讨热带地区可持续发展问题。

近年来,我省高校积极发挥龙头引领作用,加快建设与“热带”相关的专业、学科,为热区经济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临高县南宝镇光吉村临高香米科技小院的试验田里,翠绿的秧苗随风摇摆。

“海南光照充足,有利于农作物快速生长。”海南大学作物学专业博士研究生穆逸雪说。目前,每天与水稻、蔬菜为伴的她,在导师聂立孝教授的指导下,针对海南热带气候优势及稻—菜(瓜)轮作模式存在的问题,开展稻—绿肥—冬季反季节蔬菜种植模式研究。

在一块块试验田上,我省高等教育掀起的“热浪”热辣滚烫。

海南作为我国唯一的热带岛屿省份,具有得天独厚的气候环境优势。近年来,为了更好服务国家战略、赋能海南自贸港建设,我省各高校积极发挥龙头引领作用,主动调整与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加快建设与“热带”相关的专业、学科。

从田间地头到万米深海

筑梦育才“热气腾腾”

2020年,穆逸雪通过考试,成为海南大学作物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在报考阶段,她就感受到作物学专业的“热度”。该专业曾两次入选“双一流”建设学科名单,凭借专业领域的影响力和知名度吸引全国各地优秀学子报考。穆逸雪一路“过五关斩六将”才顺利考研“上岸”,入学后在作物学专业栽培学科带头人聂立孝指导下学习。获得硕士学位后,穆逸雪继续在海南大学攻读博士学位。

穆逸雪在临高香米科技小院试验基地观察水稻长势。

5年来,穆逸雪对海南大学作物学专业的“热度”有了更深认识——这种“热度”不仅体现在海南丰富的农业及光温资源上,也源于悠久的办学历史和深厚的专业积淀。

1958年,华南农学院海南分院(次年更名为华南热带作物学院,1996年又更名为华南热带农业大学)成立,建校时就设置了以橡胶等热带作物为主攻方向的橡胶栽培、热带作物栽培、热带作物加工3个专业。半个多世纪以来,一代又一代师生在极其艰苦的环境和条件下,为推翻“北纬15度以北不适合种植橡胶”这个论断做出重大贡献,见证了世界橡胶种植史上大面积北移、规模化种植的奇迹。

2007年,海南大学与华南热带农业大学合并组建成立新的海南大学。此后,海南大学加快调整学科布局,不断优化与“热带”相关的专业,并于2019年成立热带作物学院农学系。2023年,该校院系调整,成立热带农林学院作物学系。作为我国唯一以橡胶等热带作物为主要研究对象的重要学科,海南大学作物学学科已走过一甲子。

“我校目前有30个二级学院,开设了76个本科专业,近一半专业和热带有关。”海南大学有关负责人表示,比如,该校热带农林学院(农业农村学院、乡村振兴学院)2024年共有12个本科专业招生,其中农学、园艺、植物保护、林学、动物科学、动物医学等专业都和“热带”紧密相连。在研究生招生专业中,该校与热带有关的专业也多达21个,包括作物学、水产、海洋科学、园艺学、农业资源与环境、植物保护、畜牧学等。

近年来,为建设综合性研究型国际化“双一流”大学,海南大学将各学院的研究力量统一规划为7个协同创新中心。其中,南繁与热带高效农业协同创新中心实现了热带作物、园艺、食品科学、生物科学等多学科交叉。从一片橡胶林起步的海南大学,如今正面向世界热区及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搭建大平台,组建大团队,承担大项目,培养一流人才,产出一流成果,抢占热带作物科技创新高地。

2023年6月,海南大学充分发挥人才科技优势,在三亚崖州湾科技城成立海南大学南繁学院,并与原海南大学三亚南繁研究院合署办公,正式命名为“海南大学南繁学院(三亚南繁研究院)”。该院紧紧围绕南繁及热带特色,以培养生物育种科学及种子科学与工程领域的拔尖创新人才为核心,重点开展基础研究、关键领域核心技术攻关,逐步扩大国际国内交流合作,全面推进海南大学世界一流学科建设。

近年来,海南热带海洋学院为加快向海转型步伐,主动优化学科布局,重点培育与海洋相关的学科专业。目前,该校共有57个本科专业,其中有海洋科学、海洋技术、海洋资源与环境、水产养殖学等海洋类本科专业9个,以及环境工程、生态学、生物科学等涉海类专业11个。

从临床医学到乡村治理

热带专业不断上新

随着海南自贸港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我省高校依托独特的地理位置和资源优势,不断增设与“热带”相关的专业。

“我校所有医学相关专业都融入热带医学教育特色。”海南医科大学热带医学院负责人夏乾峰介绍,2021年12月,在原热带医学与检验医学院的基础上,海南医学院(2024年更名为海南医科大学)整合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医学检验、公共卫生等资源,以及热带转化医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国家卫健委热带病防治重点实验室,组建成立新的热带医学院。2022年,该学院新增临床医学专业特色方向班,开始招收临床医学专业(热带医学班)本科生。

海南热带海洋学院有关负责人表示,根据海南发展海洋产业的人才需求,该校新增轮机工程和航海技术专业,已于2024年3月经教育部备案审批通过。其中,轮机工程专业于2024年面向全国16个省(区、市)招生,考生一志愿报考率100%,录取最低分平均高出省控线58分,报考热度由此可见一斑。

2023年4月,海南大学新增乡村治理专业,并于当年招收第一批本科生。这是经教育部批准设立的全国首个本科层次的新农科专业,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充分体现新农科建设的宗旨,仅面向海南招生,旨在为海南培养本土人才。

海南大学乡村治理专业学生在咖啡加工厂参加社会实践。

“除了农业经济学、农村社会调查、乡村治理概论等核心课程外,海南大学乡村治理专业还设置了热带经济作物栽培学、热带畜禽养殖学、热带水产养殖学等热带特色课程。”海南大学热带农林学院乡村治理专业责任教授唐建荣介绍,该专业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通过农村社会调查实践、乡村规划设计、农业产业实训等多种方式加深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云龙镇得天独厚的热带气候与富硒土壤,孕育出独具特色的淮山品种,有‘地下人参’之美誉。”海南大学2024级乡村治理专业学生屈琛博说。今年3月初,他在海口市琼山区云龙镇政府开启为期两个月的实习。通过在田间地头与农户深入交流,他深刻体会到特色产品在助农兴农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更加坚定了未来投身海南乡村振兴的决心。

从课堂教学到实践实训

“热力值”这样拉满

“六种热带病种包括疟疾、丝虫病、黑热病、登革热、黄热病和利什曼病。”日前,接受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采访时,海南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热带医学班)大三学生白丽娓娓道来。

“热带医学班的学生们在学习基础医学知识的同时,还要学习热带病学知识。”夏乾峰介绍,海南医科大学在热带医学班特别开设了热带医学概论、热带媒介生物学、热带传染病学等校本课程,从大二到大四累计有100多个学时。

海南医科大学研究人员在二级生物安全实验室进行科研实验。

“学校图书馆有丰富的热带病学文献资料,实验室为我们进行热带病实验提供了平台。”白丽说。此外,她还跟随导师到海南农村地区实地开展热带病相关课题调研。

记者采访发现,无论是文史类专业还是理工类专业,不管专业名称里有没有“热带”二字,海南很多高校专业在课程设置上都是“热力值”满满。

近年来,海南大学注重培养涉外法治人才,打造“热带法学”等特色方向。“海南自贸港建设需要发展外向型经济,在与马来西亚、泰国、新加坡、印度尼西亚等热带国家交往中地缘优势明显。”海南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张丽娜表示,一方面,海南大学法学专业在国际经济法、海洋法等课程教学中,注重对东盟国家法律内容的讲解,另一方面,海南大学和多个热带国家建立合作关系,在新加坡、马来西亚等东盟国家建立实习基地。学校还主动邀请热带国家的律师、教师到校交流授课,通过多种方式联合培养热带国家法治人才。

海南大学农学专业是国家级一流本科建设专业,尤其注重热带农业领域的人才培养。“我校农学专业开设了热带作物研究方法、热带作物种子种苗繁育技术、热带作物分子生物学实验等热带特色课程。”海南大学农学专业责任教授陈银华介绍,该专业立足海南、面向全球热区进行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在60多年的办学征程中培养了一批批杰出人才,引领我国热带农业科技快速发展。

延伸阅读

1

联合国官网发布的2022年《热带现状报告》显示,热带地区占全球总面积的39.8%,拥有丰富的光、热、水等自然资源,分布着109个国家和地区,人口数量约33.7亿人。

2

2023年11月,海南大学联合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埃及开罗大学、马来西亚马来亚大学、马来西亚国油科技大学、巴西圣保罗大学、印度尼西亚万隆理工学院、泰国朱拉隆功大学等7所全球热带地区头部高校和科研机构发起成立热区高校联盟。这是全球首个面向热带地区的多边教育交流合作平台。截至2025年2月28日,已有37个国家和地区的89所高校和科研机构加盟。(徐珊珊辑)

本文配图均由受访者提供

责任编辑: 王思畅
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999-2025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 电话:(86)0898-66810806  传真:0898-66810545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nhwwljb@163.com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06002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琼B2-2008008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966123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108281
  • 广告经营许可证:46000010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