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贸港的年轻人 | 何素丹:从沙画讲台到乡村振兴,一位青年先锋的“多重身份”

南海网、新海南客户端记者 袁玉龙

日前,海南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书法美术系主任何素丹,站上了2025年度中国青年五四奖章暨新时代青年先锋奖的领奖台。这位身兼教师、退役军人、艺术家、志愿者多重身份的青年,用十余年诠释了新时代青年的担当与情怀。

海南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书法美术系主任何素丹创作沙画现场图。受访人供图

2008年,何素丹研究生毕业。彼时,她本可留校任教,却选择携笔从戎,成为边防部队的一名文艺兵。“小时候家乡遭遇洪灾,是军人救了我们。穿上军装,成了我的执念。”回忆从军初心,她语气坚定。十年间,她的足迹遍布三沙岛礁、海南深山,用画笔记录边防官兵的坚守,创作的多部军旅题材作品获公安部表彰。

2018年,部队转隶,何素丹面临人生岔路:转岗至移民局或脱下军装。彼时,琼台师范学院学生的一通电话让她动容:“何老师,我们想跟着您学艺术。”她毅然选择重返讲台,“艺术创作和教书育人,都是我的战场。”

海南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书法美术系主任何素丹在2024届本科生毕业典礼现场演讲。受访人供图

在海南师范大学的课堂上,何素丹的“规矩”很特别:学生不能迟到,但可以随时打断她提问。“沙画不仅是技法,更是表达。”她常蹲在学生身边,指着沙画台上某一处光影说:“这里再添一笔,故事会更饱满。”

海南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书法美术系主任何素丹讲课现场图。受访人供图

海南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书法美术系主任何素丹向小朋友讲解沙画。受访人供图

这种“伙伴式教学”背后,是军旅生涯的烙印。“部队教会我,解决问题要‘多维度突破’。”她将实战经验融入课堂:带学生用文昌的沙子创作“航天发射”沙画剧,用儋州调声设计非遗动画,甚至把创新创业大赛变成“实战沙场”。近三年,她指导的学生团队斩获国家级奖项7项,省赛奖项20余项。

2021年,何素丹在文昌市联东中学帮扶时发现,乡村美术课常被主科“挤占”。她带着研究生就地取材,用海边细沙教孩子创作“红色娘子军”“航天梦”沙画。“有个孩子把火箭画成金色,说‘它带着全村人的希望升空’。那一刻,我真正懂了艺术的力量。”

四年来,她推动海南省乡镇小学美术骨干教师培训计划,为400余名乡村教师开设沙画、剪纸等课程,惠及5万多名学生。“以前觉得美育是锦上添花,现在明白它是点燃火种。”一位参训教师感慨。

何素丹的工作室堆满沙画台,其中她创作的中华传统文化系列影片,在新华社英文版、人民日报英文版、央广总台、环球时报等百余家主流媒体发布,向全世界展示中国式浪漫,作品点击量超过十亿次。受到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汪文斌及各驻外使领馆的转载推荐。“沙画是国际语言,我要让世界看见中国的浪漫。”

海南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书法美术系主任何素丹创作沙画现场图。受访人供图

在海南省特殊教育学校,她开设沙画公益教育基地。七载光阴,她从未间断公益教学,以艺术为引,激励残障孩子。在这里,她开展沙画疗愈与教育,为残障学生提供就业指导,传递希望与力量。其中,沙画疗愈课尤为特别——她教听障儿童用沙粒“说话”。“有个孩子第一次完成作品时,紧紧抱住沙画台不松手。”她感慨道,“艺术是平等的,它能给所有人希望。”

2022年,她发起“海口蓝天退役军人志愿服务队”,带领50余名老兵走进社区、校园,开展国防教育、红色宣讲。“军装虽脱,军魂永在。”队员王海波说,“何老师总提醒我们:退役军人的价值,在奉献中延续。”

手捧荣誉,何素丹的日程表依旧排得满满当当:筹备乡村美育教材、策划“南海丝路”沙画国际展、带学生开发AI沙画设计程序……“自贸港建设需要更多跨界融合的年轻人。”她望向窗外摇曳的椰林,“我的讲台,永远在需要我的地方。”

海南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书法美术系主任何素丹创作沙画现场图。受访人供图

海南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书法美术系主任何素丹创作沙画现场图。受访人供图

作者: 袁玉龙责任编辑: 梁嘉颖
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999-2025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 电话:(86)0898-66810806  传真:0898-66810545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nhwwljb@163.com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06002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琼B2-2008008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966123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108281
  • 广告经营许可证:46000010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