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亚:红色基因代代传
- 来源:海南日报
- 时间: 2025-05-07 08:16:17
75载奋进路 自贸扬帆新征程——庆祝海南解放75周年高质量发展巡礼
75年间,在血与火中迎来新生,在拼与闯中迎来巨变
三亚:红色基因代代传
■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刘杰
南海之滨,潮起潮涌。75年,或许只是历史中的惊鸿一瞥,但发生在这期间的故事和产生的影响却可以突破时空,源远流长。
今年是解放海南岛75周年。从大革命时期到抗日战争时期,再到解放战争时期,这里曾是共产党琼南一带革命的热土,崖县(现三亚市)一批一批的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众志成城、冲锋在前,抛头颅、洒热血,最终战胜了敌人,迎来了新生。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奋斗之路!当硝烟散去,那不怕困难、勇往直前的红色血脉早已深深地融入这座城市,代代相传。从垂髫孩童到耄耋老人,鹿城的人们凝聚起红色力量,破除万难,让三亚实现了从小渔村到国际大都市的蜕变,正朝着打造世界知名宜居宜游宜业热带滨海城市的目标稳步迈进。
2025年1月3日,星旅远洋邮轮“鼓浪屿”号停靠三亚CBD凤凰岛国际邮轮港。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王程龙 摄
星星之火
革命之新生,犹如朝阳之喷薄,是任何人都不可能阻挡的。
时间回溯到1919年,中国爆发了反帝国主义和反封建军阀的五四爱国运动,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成为当时进步思想界的主流。
当五四运动的火焰燃烧到崖县,当地掀起了反对帝国主义和抵制日货运动,汇成了一股不可阻挡的革命潮流。
“窃以山河破碎,壮士兴悲,天下存亡,匹夫有责……”这是1922年,24名崖县籍爱国青年公开发表在一份宣言书上的内容。
当时,日本侵略者勾结琼崖奸商何瑞年等,窥探西沙群岛的磷矿,企图窃取中国资源,侵犯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崖县青年义愤填膺,奔走相告,发布了该宣言书,并成立崖县测勘西沙群岛委员会,上岛搜集罪证,最终取得了这场保卫主权斗争的胜利。
1924年第一次国共合作的革命统一战线形成,不少崖县籍青年回到家乡进行革命活动。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人物之一就是陈英才,他带回了一本《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的小册子,复印散发给群众传阅,并把它作为民校的教材,让广大群众受到了启迪和教育。
1926年春,崖县第一个党组织——崖县共产党小组成立,陈英才任组长。并在各地发展壮大党组织,成立了一批党支部。从此,崖县人民的革命斗争就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开展起来,掀起了前所未有的革命风暴。
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发动反革命政变,大肆屠杀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崖县共产党员麦宏恩不幸被捕入狱。在狱中,他坚持斗争,视死如归,写下最后一封家书——“人生必有一死,死有重于泰山,生有轻于鸿毛……以革命之血换得自由花开,死得其所矣。”
正是一位位勇士的前赴后继,点燃了崖县群众的革命热情。同年,中共崖县三区委员会成立,成功发动藤桥武装起义。
1927年12月,东路工农革命军进驻藤桥,次年1月和黎族武装1000余人在总指挥徐成章的率领下,浩浩荡荡地从布匹村向三亚进发,攻占三亚街、三亚港敌据点。在休息几日后,东路军奉命东进万宁,给敌人集结力量反扑藤桥的时机,当时藤桥军民英勇奋战了12个昼夜,终因弹尽粮绝,被迫撤离藤桥,转移至保亭营,指望保亭黎族首领王昭夷给予援助,谁料其已被国民党收买,设下圈套捕杀藤桥军民近200人,制造了震惊琼岛内外的“保亭营事件”,使得藤桥起义成果丧失殆尽。
但崖县的革命人民并没有屈服于国民党反动派的残暴统治,他们擦干身上的血迹,又继续战斗!共产党员张开泰拼死突出重围,返回仲田岭,与潜在岭上的同志汇合,根据特委的指示在仲田岭建立革命根据地,重新掀起新的革命高潮。
浴血抗战
九一八事变后,中日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1936年,琼崖特委派刘秋菊、林茂松赴崖县,在梅山角头村落脚,恢复党组织、宣传抗日和开展武装斗争,点燃了抗日斗争的火种,燎原于整个崖县大地。
1938年秋,中共崖县委员会在陈英才家建立,从此崖县有了集中统一的党的领导机构。各地党组织也恢复和发展,成为争取抗战胜利的坚强堡垒。
中国人民解放军向榆林奔袭,追歼国民党溃敌。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武威 翻拍
1939年2月,日军登陆海南岛并占领海口、府城。随后强行登陆榆林、三亚,占领崖县,无恶不作。彼时,大家认识到只有奋起斗争才是民族求生存的唯一出路。崖县人民拿起武器开展了各种形式的抗日游击斗争,给侵略者以狠狠地回击。中共崖县县委根据当前形势,迁往梅山并建立了梅山抗日游击根据地。
正是紧要关头,国民党却掀起反共逆流,制造了骇人听闻的“抱善事件”。县委发出《告全县同胞书》,揭发了崖县国民党假团结、真分裂的面目,鼓励愿意抗日救国的人民组织起自己的队伍。期间,崖县共产党组织的主要创建人陈英才日夜奔波、积劳成疾,不幸逝世。
1941年12月,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太平洋战争之后,为了把海南岛变成“太平洋上永不沉没的航空母舰”,集中兵力对琼文根据地进行残酷的蚕食、扫荡,琼崖抗战进入最艰难困苦的年代。在崖县,为了巩固重要的南进基地,日军大兴土木,加快对资源的掠夺,并调整军事部署,设立“维持会”,四处捕捉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
当时,日军在梅山短短六华里的公路干线上设置了四个据点,进行铁桶式包围,企图困死梅山地区的共产党员和革命人民。
群众就是铜墙铁壁!崖县县委紧紧依靠群众,粉碎了敌人的诡计。为了支持抗日,梅山人民动员族内父老将“祠堂”谷、“会子”谷奉献出来,有些群众宁可一家饥饿也要献上十斗八斗。
梅东村孙五婶是当时千千万万个堡垒户的典型。自从共产党来到梅山开展活动以来,她把党的工作人员当作亲生儿女般看待,把党的工作看得很重,有一次敌人包围梅山,同志们得讯上山躲避,孙五婶把自家仅存的100多斤谷子碾成米,装在牛车上盖上一层粪,放上犁耙,装成到地里干活的样子,巧妙地通过敌人的封锁线,把米送上山。孙五婶先后接济过部队和地方政权的同志1000多人次。
1943年至1944年,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形势发生了根本变化。1944年春,在共产党的领导下,我国抗日军民进入局部反攻。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
在抗日战争中,崖县抗日军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英勇战斗,创建了抗日根据地,有力地牵制和打击了日本侵略者。崖县英雄儿女为民族独立和解放,献出了数以千计的宝贵生命,为琼崖以及全国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自己的贡献。他们的英雄业绩将永载于琼崖人民革命的光辉史册之中。
迎来胜利
八年英勇奋战,终于打败了日本侵略者,但蒋介石在美帝国主义的支持下疯狂抢夺胜利果实,频繁地调动军队准备挑起内战。由于国民党在军事上不断围剿,崖县的革命形势不佳。1945年12月,惨痛的“土伦事件”发生,崖县党政组织遭受严重损失。
1946年2月,国民党四十六军公然撕毁停战协议,大举进攻白沙解放区,导致琼崖内战全面爆发。琼崖人民又一次被国民党反动派推入内战的血海之中。
共产党人是吓不倒的、杀不绝的,革命烈火是扑不灭的。为了扭转局势,中共崖县区委重新建立。经过艰苦的工作后,逐步恢复和发展了各地党组织。在革命群众的支持下,崖县区委开始对敌人采取以牙还牙,按照“冤家有头债有主”的原则,惩办汉奸,铲除特务,狠狠地打击了敌人的嚣张气焰。
就这样,崖县的革命斗争又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就像那熊熊燃烧的烈火,映红了海南岛南部的天空。
1947年6月30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挺进中原,揭开了全国解放战争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的序幕。琼崖革命形势也日益好转,中共崖县县委积极做好动员青年参军工作,为琼崖纵队输送兵员和扩大地方武装。据统计,1948年初,崖县县委向琼崖纵队第五总队输送近200名新兵。到年底,全县动员参军上前线的男女青年共310人,参加地方武装的有100多人。
1949年初,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结束,敌我力量发生根本性变化。琼崖也连续发起了规模空前的秋、春、夏季三大军事攻势,有力地打击了敌人,取得了重大胜利。
为给部队提供更多的兵员,崖县全县掀起了动员参军高潮。各乡村出现了父送子、妻送夫、兄送弟参军的动人场面。在欢送青年参军的时候,各乡村置酒相待,妇女跳舞、唱山歌,父老唱民谣祝贺。参军青年经过的村庄,民众都燃放鞭炮欢送,场面非常热烈。
此外,崖县的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还积极配合琼崖纵队部队作战,完成了拔除高土墩敌据点、伏击国民党火车、攻打国民党崖城监狱等壮举,扫除崖县境内之敌。
一九五零年四月三十日,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榆亚,把胜利的红旗插到天涯海角。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武威 翻拍
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国民党败兵逃到海南,妄想死守海南,待机反攻大陆。1950年3月5日,中国人民解放军40军118师352团1个加强营799名指战员分乘14艘帆船,由雷州半岛灯楼角启航,首渡琼州海峡,拉开了解放海南战役的序幕。中国人民解放军对海南岛国民党残余守军实施的渡海登岛作战,创造了“以木船打军舰”的渡海作战奇迹,所谓的“伯陵防线”被人民军队撕个粉碎。
一九五零年四月三十日,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榆亚,把胜利的红旗插到天涯海角。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武威 翻拍
1950年4月30日,在琼崖纵队的配合下,解放大军向南追打残敌,围歼企图从榆林、三亚登艇逃命的数千名国民党军。次日我军又乘胜进占崖县县城,崖县全境宣告解放,崖县历史翻开了新的一页,鲜艳的五星红旗终于插上了祖国的天涯海角。
代代传承
“出发!”2025年4月的一天,迎着朝阳,三亚海棠区人才基地学校385名师生,徒步前往仲田岭革命烈士纪念碑,缅怀先烈,为长眠于此的革命烈士敬献鲜花。
三亚海棠区人才基地学校385名师生徒步前往仲田岭革命烈士纪念碑缅怀先烈。三亚海棠区供图
远远望去,仲田岭革命烈士纪念碑似一把火炬,熊熊燃烧在群山之间。学生代表关渝潼在聆听了有关仲田岭革命根据地的故事后,激动地说:“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要接过革命先烈的精神火炬,让红色基因在奋斗中代代相传。”
仲田岭革命根据地是中国最南端的革命堡垒,而今连绵起伏的山峦上到处是芒果园,海棠湾蜿蜒的岸线正进行着翻天覆地的改变。仲田岭革命烈士纪念碑见证了这里苦难的历史,也以崭新的姿态眺望着这片土地上喜人的发展画卷。
梅山革命史馆,也迎来了一拨又一拨的市民游客前来参观。史馆内陈列着许多战争时期的老物件,尽管已锈迹斑斑,但透过它们,依然能让人感受到当时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的英勇无畏。“这些文物大部分都是梅山村村民自发无偿捐赠的,大家也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让更多人直观真实地触摸到那段红色历史,铭记那段波澜壮阔的革命时光。”今年已70岁高龄的馆长孙世庆介绍道,硝烟散去,烈士已逝,但革命精神长存。至今,已有超28万人次到梅山革命史馆参观。
“现在的生活比以前好太多了!”孙世庆感慨道,梅山地区已是有名的红色旅游区,推出了多条红色旅游线路,村民们都吃上了“旅游饭”,也让红色文化在新时代有了新的表达形式。
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近年来,三亚开展“你点单,我来讲”党史宣讲等特色鲜明、形式多样的党史学习教育,让学习教育“热起来”“活起来”“实起来”,如同一束束光辉,照耀在广大干部群众心间,把学习成果转化为打造海南自贸港建设新标杆的强大动力。
三亚正以“红色基因”为底蕴,书写着自贸港建设的新篇章。
(海南日报三亚5月6日电)
扫码下载南海网客户端
扫码关注南海网微信公众号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nhwwljb@163.com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06002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琼B2-2008008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966123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108281
- 广告经营许可证:460000100120
- 南海网备案号 琼ICP备09005000号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琼字001号
- 琼公网监备号:4601060200027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