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亚海棠区:国家海岸起宏图
- 来源:海南日报
- 时间: 2025-05-07 08:51:52
75载奋进路 自贸扬帆新征程——庆祝海南解放75周年高质量发展巡礼
构筑现代化产业体系,持续提升百姓幸福感
三亚海棠区:国家海岸起宏图
■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李艳玫
海南解放75年来,沧桑巨变。当前,海南自贸港建设如火如荼,一幅波澜壮阔的开放画卷伴着椰风海韵徐徐展开。伴随海南改革发展,三亚市海棠区也迎来巨变。从经济腾飞的“速度”,到城乡融合的“力度”,再到民生幸福的“温度”,海棠区以实干为笔、创新为墨,书写了从渔火稀疏的边陲海湾到举世瞩目的国家海岸的华丽蜕变。
海棠湾旧貌。(资料图,摄于2009年)
经济发展有速度
近日,海棠区再添文旅重磅项目。三亚万象城项目在该区开工。这一占地约408亩、总计容面积达54.4万平方米的商业综合体,将通过“商业+生态+文旅”创新模式,打造成为集零售、娱乐、餐食等于一体的度假目的地,为三亚建设世界级旅游目的地注入新动能。
看到三亚万象城在“家门口”开工建设的新闻,海棠区居民罗先生再次发出感慨:“家乡发展得一天比一天好。”在他的成长记忆中,父母那辈辛苦务农,每天早出晚归,种田捕鱼,皮肤晒得黢黑,身体压得佝偻。现在,家乡发展好了,他在酒店里找到一份工作,不用过着“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
如今的三亚海棠湾旅游产业发达,汇聚了亚特兰蒂斯等知名旅游项目。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王程龙 摄
变化,源于经济发展与产业升级。解放海南岛时,三亚海棠湾一带以农业为主导产业,经济结构单一,受自然条件限制明显,经济发展水平低下。如今,海棠区立足资源禀赋,持续优化产业结构,形成了由旅游业、医疗康养、免税商贸、金融会展等构成的多元化产业体系,经济总量实现巨大跨越。
旅游业蓬勃发展——海棠区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旅游资源,聚焦“国家海岸,世界海棠”的发展定位,大力发展旅游业,实现了从传统渔村到国际旅游品质消费目的地的蝶变。目前,海棠区拥有多家国际知名品牌酒店和多个国家级旅游景区,如亚特兰蒂斯、万豪、洲际等高端酒店集群,以及蜈支洲岛旅游区、三亚水稻国家公园等。这些旅游资源的集聚发展,使海棠区成为国内外游客的热门旅游目的地。
现代服务业迅速崛起——随着旅游业的蓬勃发展,海棠区积极引进和培育符合本地实际和市场需求的现代服务业项目,特别是具有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的项目。太古里、万象城等一批高端购物商业综合体项目相继落户,三亚国际免税购物城三期项目加快建设,进一步提升了海棠区的商业氛围和消费吸引力。
康养产业集聚发展——海棠区充分利用海岸、温泉、森林等独特自然资源,积极发展医疗康养产业。目前,太保三亚国际康养旅游度假中心、三亚嘉麓医院等项目已落地,国际生命健康管理中心、北京大学口腔医院三亚分院等也在加快建设。康养产业的集聚发展,为海棠区产业经济注入了新活力。
三亚海棠区的巨大变化,也是海南自贸港建设成果的一个缩影。未来,海棠区将继续锚定“打造国际旅游消费中心核心引领区”目标,促进产业优化升级,持续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城乡融合有力度
从高空俯瞰,海棠河生态公园内,碧波荡漾,绿树成荫。公园全长13.16公里的生态廊道,不仅修复了河道生态系统,更将沿河景观与城市慢行系统无缝衔接,成为市民休闲健身的好去处。
将目光转向乡村,湾坡村的湾坡鸭振翅欢鸣,其肉质鲜美的特色加工产品远销四方,成为村民致富的“金招牌”。
近年来,海棠区以“国家海岸”为战略支点,以城乡统筹发展为主线,以全域一体化为路径,在258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奏响了一曲“城与乡同频共振、山与海交相辉映”的壮美乐章。从传统渔村到国际湾区,从落后村落到和美乡村,海棠区以破局者的勇气、创新者的智慧、实干者的担当,走出了一条具有区域特色的城乡融合发展之路。
在海棠区的版图上,一条条交通线如琴弦般铺陈。海棠南北路与海榆东线,如同海棠区的大动脉,车流不息,繁华热闹,不仅承载着城市的主要交通流量,还串起了商业区、风景区等;乡村里,沥青路面取代了往日的泥泞,村民们驾驶着农用车,载着丰收的瓜果,轻松驶向市场。随着交通动脉的畅通,海棠区的乡村旅游、特色农业等产业乘势而起,城乡经济在互联互通中迸发出勃勃生机。
生态为笔,绘就绿水青山“长卷”。全面落实“河湖长制”和“六水共治”工作,系统推进河道全域生态治理;通过退塘还林、有害生物防控及多方参与机制,推动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功能恢复与提升……海棠区将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区域发展的“根”与“魂”,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核心理念,走出了一条生态保护与城乡融合协同共进的新路径。
从碧海蓝天的湾区到青山绿水的乡村,海棠区以制度创新为保障、以产业转型为引擎、以民生福祉为落点,将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胜势,绘就了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版“富春山居图”。
民生幸福有温度
如今,海棠区的百姓不用奔波往外跑,在“家门口”就能办成不少事:小孩在“家门口”的好学校读书,享受优质的教育资源;老人在“家门口”的南田医院慢病康复理疗站,享受便捷又专业的康复理疗服务;酒店、景区聚集,用工需求大,年轻人在“家门口”就业……
75年,在历史长河中只是弹指一瞬,但对海棠区的百姓而言,却是一部从温饱不足到小康富足的民生史诗,这里的教育、医疗、住房等民生事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尤其是近年来,海棠区瞄准百姓急难愁盼问题,持续加大民生投入,一张张“民生清单”变成群众的“幸福账单”。
“小时候,一家人挤在又小又旧的平房里,台风一来就担心屋顶被掀翻。”年过八旬的海棠区居民王大爷回忆说。而随着海棠湾开发,海棠湾风情小镇、龙海村安置区拔地而起,王大爷等居民搬进楼房,通上了自来水、宽带网络等,日子越过越便利。近年来,海棠区通过公租房、安置房、安居房、人才公寓等项目,构建起覆盖低收入群体、拆迁安置户、青年人才及基层工作者的住房保障网络,托起百姓“安居梦”。
孩子就读好学校是许多家长的心愿。2019年,人大附中三亚学校在海棠区正式办学,通过辐射带动,引领海棠区优化教育资源、促进教师队伍成长,革新教育理念,推动教育帮扶与集团化办学,改善教育基础设施,为海棠区教育事业带来了显著的变化和提升。好学校落地的背后,是海棠区以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为核心,以“办海棠美好教育”为主线,以创建新优质学校为抓手,坚持“五育并举”,努力办好家门口每一所学校,让老百姓实现从“有学上”到“上好学”。
为让居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便捷、高效的医疗服务,海棠区着力构建“15分钟城市健康服务圈”和“30分钟乡村健康服务圈”,不断促进医疗卫生资源的均衡布局和有效利用。通过新建、改扩建基层医疗机构,以及优化医疗资源配置,海棠区已建成多家标准社区卫生健康服务站和村卫生室,实现优质医疗资源下沉。
潮涌海棠千帆竞,奋楫争先正当时。今日的海棠湾,既有惊涛拍岸的发展气魄,又有细浪抚沙的民生温情。这片被阳光眷顾的土地,正以山海为纸、奋斗为墨,将宏图伟志写入每一寸生机勃勃的热土,让新时代的春天故事,永远荡漾在这片蔚蓝的湾畔。(海南日报三亚5月6日电)
扫码下载南海网客户端
扫码关注南海网微信公众号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nhwwljb@163.com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06002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琼B2-2008008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966123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108281
- 广告经营许可证:460000100120
- 南海网备案号 琼ICP备09005000号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琼字001号
- 琼公网监备号:4601060200027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