琼中之光·劳模风采录 | 刘慧静:以初心绘就司法为民“画卷”
- 来源:南海网、新海南客户端
- 时间: 2025-05-07 17:05:13
编者按
海南琼中,这片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热土,孕育着无数奋斗的身影,闪耀着劳动者的荣光。2025年,琼中1人荣获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1人荣获海南省劳动模范称号,2人荣获海南省先进工作者称号。他们用汗水浇灌希望,用实干笃定前行,成为琼中发展征程中耀眼的“琼中之光”。
为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海南省融媒体中心特别策划“琼中之光·劳模风采录”专题报道,用镜头和笔触记录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的动人故事,传递榜样力量,激励广大劳动者以他们为榜样,立足本职岗位,勤勉工作,为琼中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南海网、新海南客户端记者 任桐 实习生 潘凯
从2010年进入法院工作,至今15年以来,刘慧静从未停止寻找那份初心。那是她上大学选择法律专业时,就开始萌芽的初心。这份初心是一份坚持“司法为民”的信念。
工作中的刘慧静。记者 王威 摄
刘慧静,今年38岁,来自浙江温州。2010年11月,她进入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人民法院工作,从书记员做起,后成为一名法官,并于2015年调至琼中人民法院湾岭人民法庭。2016年,她正式任职琼中人民法院湾岭人民法庭庭长、一级法官。
“任湾岭人民法庭庭长时,我29岁,身上满满都是干劲。”刘慧静说,司法为民,民就在基层,基层法庭是与群众沟通的前沿,所以首先要走到群众中去。
为此,她带领湾岭人民法庭的干警走遍辖区所有自然村,深入到黎苗村寨、农场校园巡回审判、现场调解、普法宣传,义无反顾一路前行。乡村小道、田间地头,她的足迹无处不在。
工作中的刘慧静。记者 王威 摄
自从穿上法袍,刘慧静常问自己,在人民心中,法官究竟是个什么“角色”?在多年从事民商事案件处理的过程中,她逐渐找到了这个答案。她说:“无论什么案件都是‘结’,有的是事结,有的是心结,而法官,就是解‘结’的人。”
“结”怎么解?或者一锤定音的判决是一种解决办法,但刘慧静更倾向于调解。她坚持把调解贯穿于矛盾纠纷预防化解工作始终,而这也意味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和辛苦。
“调解往往不是法院一方就能做到的,联合地方政府一起,往往能事半功倍。”为此,刘慧静主动“走出去”,延伸司法职能的“触角”,带领湾岭人民法庭与镇政府、司法所、派出所实行“四方联动”,构建符合湾岭特色的“3+1”矛盾纠纷联调机制。
近年来,她就地调解案件200余件,做到应调尽调、能调尽调、调中有判、判中有调,力促既解案结,又解心结。
然而,在实际工作中,做好调解并不容易,要结合历史、民族、乡情等多种因素。刘慧静深知在琼中这一少数民族聚集地区,传承下来的“习惯”,当地民众尤为看重。
作为一个从外地来的年轻女孩,她既不会说海南话,更听不懂黎、苗方言,该怎么调解呢?刘慧静从不认输,她一边努力学习海南话,一边建立起一支“法官+特邀调解员+专职调解员”的多元化、专业化调解队伍。
通过黎族、苗族调解员“懂乡音、解乡情”的优势,并邀请村委干部及家族有声望的族人、长老共同参与调解,不断探索法理、情理、民俗文化深度融合,为“黎村苗乡”解纷无数,为巩固少数民族地区社会安定发挥着重要作用。
同时,为调解好少数民族家庭婚姻家事矛盾,她牵头成立“特色民族婚姻家庭教育学堂”,通过黎族特有“隆闺”来唤起双方组建家庭的初心,巧妙化解婚姻家事矛盾。
工作中的刘慧静。记者 王威 摄
“截至目前,学堂已经累计服务了近200人,有效减少了闪婚、闪离、冲动离婚现象,为婚姻家庭矛盾筑起‘第一道防线’。”刘慧静说,“特色民族婚姻家庭教育学堂”运用少数民族传统婚姻家庭文化挽救一个又一个家庭,成为琼中特有的经验做法。
努力终有收获,以近五年数据为例,自2020年以来,琼中湾岭人民法庭共审理民商事案件1600件、诉前调解成功分流率70%、审限内结案率98.56%。刘慧静自豪地说:“连续几年间,湾岭人民法庭在全省法庭考核中无一劣质指标,并且一直居全省法庭排名前列。还先后荣获了全省法院先进集体、全国法院先进集体称号。”
而刘慧静,这名初来乍到的城市女孩,从懵懵懂懂去探索案件,到挑起法庭大梁,带领同事奋勇争先,早已成长为一名合格的、成熟的、勇敢的法官。
工作中的刘慧静。记者 王威 摄
她先后荣获全省法院办案标兵、海南省三八红旗手、全国法院人民法庭工作先进个人、海南省青年岗位能手、琼中政法英模,被省高院树为全省法院“坚守法治信仰、扎根黎乡追梦”英模。2025年,她获评海南省先进工作者称号。她探索形成的《琼中黎苗婚姻家事纠纷“双语”调解工作法》被选树为海南省新时代“枫桥经验”先进典型。
“我的初心从未变过,我将一直践行这份初心,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刘慧静说。
南海网版权声明:
以上内容由南海网原创生产,未经书面许可,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以任何方式或理由对上述内容的任何部分进行使用、复制、修改、抄录、传播或与其它产品捆绑使用、销售。如需转载,请与南海网联系授权,凡侵犯本公司版权等知识产权的,本公司必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电子邮箱:nhwglzx@163.com.
扫码下载南海网客户端
扫码关注南海网微信公众号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nhwwljb@163.com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06002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琼B2-2008008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966123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108281
- 广告经营许可证:460000100120
- 南海网备案号 琼ICP备09005000号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琼字001号
- 琼公网监备号:4601060200027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