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国智库·市县观察 | 琼海潭门渔民从“渔”到“旅” “讨海”路越走越宽

南海网、新海南客户端记者 苏桂除

“今天处理好的黄肉参,肉特别的结实,正在打包发往内地。”5月7日,琼海市潭门镇“渔二代”王小珍开心地说,这些黄肉参都是野生的海钓产品,能卖上个好价钱。

这是一位普通潭门渔民最简单的“讨海”模式,是潭门渔民“往岸上走,往深海走,往休闲渔业走”具象化个体。近年来,潭门坚持推动渔业转型发展,全力推动渔港建设、渔业发展、渔民增收,让千年渔港在自贸港建设中重焕生机,渔民们的“讨海”路越走越宽。

潭门渔港出海口。记者 苏桂

“向海图强”为渔民“闯深海”吃下“定心丸”

千百年来,潭门人世世代代耕海牧渔。每天晨曦初绽,迷雾渐散,被誉为“千年渔港,南海之门”的潭门中心渔港,一片热火朝天的忙碌景象:渔船的马达声、卸货的吆喝声不绝于耳,带鱼、马鲛鱼、金丝鱼、鱿鱼等新鲜的鱼获被陆续摆在岸上,批发商、进货商以及前来购买海鲜的市民络绎不绝……

新修的灯塔。记者 苏桂除 摄

站在潭门镇潭门村,一眼望去,一座崭新的巨型码头出现在眼前,一条防波堤笔直伸入大海、一座新建的灯塔已初具雏形,即将为渔民闯“蓝海”提供更加安全的保障 。千年渔港,焕发出勃勃生机。

游客在新修建的防波堤上拍照。记者 苏桂除 摄

目光移至岸边,沿着环岛旅游公路赶来的八方游客,走上防波堤,背对着灯塔,“咔嚓”一声将自己定格在风景如画的码头边,随即来到潭门镇排港村岸边一艘旧渔船上打卡、拍照,或从岸边乘船出海观光、海钓。

近年来,潭门镇一直鼓励渔船往深海捕捞,帮助渔民“造大船、闯深海、捕大鱼”,重点支持老旧木质渔船更新改造,合并建造大中型钢质、玻璃钢渔船,还为远洋捕捞渔船安装多种安全保障设备,科技赋能深海捕捞。

“我们通过给渔船配备北斗终端、避碰装置、消防救生、液氮冷却等设备,大大提升了渔船安全性能及渔获保鲜技术。”琼海市农业农村局渔政事务服务中心副主任李岳周表示,目前本地常年赴三沙远海作业的大中型渔船有82艘,作业天数高达280天,较往年增加约120天。

潭门镇党委委员、副镇长黄学强说,正在改建中的潭门中心渔港,建成后将成为集避风补给、远海捕捞、水产品养殖、海产品加工、休闲渔业为一体的综合渔业基地,进一步为渔民“闯深海”吃下“定心丸”。

获誉“千年渔港,南海之门”的潭门中心渔港。记者 苏桂

休闲渔业助“讨海”模式越来越丰富

行走在潭门镇上,各类酒店、宾馆,不同主题的民宿以及特色餐饮食店和地方小吃应有尽有,可满足不同游客的食宿需求。近海,有游艇观光、外海垂钓、浅滩浮潜捕捞等近海休闲渔业体验项目,受到大众青睐。

休闲渔业助“渔”增收的受益人——“80后”渔民、“无所归止”渔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符名林认为,休闲渔业正在潭门展现出新活力,他们的合作社约40人,大部分都是渔民,经营两家精品民宿,还有一处出海码头,可供游客体验海上观光、海钓、摩托艇等旅游项目。

琼海牧渔晚歌休闲渔业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吴淑显告诉记者,合作社的主要业务是游客海钓,招村民加入合作社,让村民利用传统的作业方式,载着游客出去海钓,也可以开着休闲渔船载客观光、海钓,增加了村民的收入。

“潭门已经从发展传统渔业转变成多种业态并存的模式,有传统远洋捕捞渔业,也有上岸的休闲渔业。”在琼海市潭门镇渔民协会会长丁之乐看来,潭门渔民拥有祖辈充分挖掘的千年耕海文化和民俗文化,又持续进行从“渔”到“旅”的探索,已经形成更具潜力的“讨海”模式。渔民们“往岸上走,往深海走,往休闲渔业走”的步伐更加稳重、有力,潭门的滨海休闲旅游业态也在不断丰富、逐渐形成品牌。

“潭门赶海节”场景。记者 苏桂除 摄

业态多元化促千年渔港形成发展新格局

如今,随着渔港渔村振兴的持续推进,渔旅深度融合、海上岸上双产业协同发展正成为这个千年渔港新的发展格局。

风筝冲浪、越野摩托、海上摩托、油画展销……潭门镇党委积极引进年轻人喜爱的旅游新业态,拓展和延伸休闲、观光、文教等多元化功能,推动打造“前店后厂+直播销售”模式,鼓励“企业+船主+餐饮店”三方合作,提升高附加值渔获仓储运输品质,探索“渔业+”的更多可能。在潭门,18家海鲜销售企业渔获年销售额近亿元,产品进驻北京、上海、成都等一、二线城市的高端消费市场。

不止渔民求转型,琼海也支持潭门镇打造“潭门赶海节”、西沙系列海钓大赛、更路簿杯帆船赛等品牌活动,以节日引流,通过直播带货、举办专业论坛、推出“赶海+研学、市集、音乐”等多种活动,全方位驱动和丰富潭门乃至琼海的休闲渔业新业态。

因海而生,向海图强。潭门镇党委书记王昌密表示,未来,潭门将继续升级“靠海吃海”的新“吃法”,做长做强渔业经济产业链、供应链,全力推动渔港建设、渔业发展、渔民增收。

责任编辑: 吉训侦
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999-2025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 电话:(86)0898-66810806  传真:0898-66810545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nhwwljb@163.com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06002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琼B2-2008008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966123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108281
  • 广告经营许可证:46000010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