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红律师”西绿“翻车”:无律师执业资格,涉嫌刑事犯罪
- 来源:新京报
- 时间: 2025-07-08 09:47:15
文 特约撰稿人 余倩 新京报记者 郭懿萌 编辑 胡杰 校对 杨利
6月15日前后两天,上海德禾翰通(成都)律师事务所【以下简称德禾翰通(成都)】的律师们终于陆续知道,和他们共事半年多的“律所高级合伙人赵律师”,竟然是个没有取得律师执业资格证、法考都没通过的假律师,是个彻头彻尾的骗子。
10天后的6月25日,该律所在其微信公众号发布公告,“因赵某某涉嫌刑事犯罪,在发现有关情况后,已第一时间向公安机关报案,公安机关已于2025年6月15日受理案件并展开调查。”
赵某某曾以上述律所律师、高级合伙人身份活动半年有余,而她更为大众所熟知的是其拥有超14万粉丝的账号“西绿”,通过摆拍法庭记录、伪造律师工作内容,和另一名律师张某某组成“律师情侣”,在互联网上打造出“精英、专业”的网红律师人设。
业内人士及受访专家认为,这场假律师、真律所闹剧暴露出的是律师行业畸形扩张与监管缺失乱象。近年来,“律师网红化”的行业竞争与发展趋势,更是加剧了从业者鱼龙混杂的状况。
━━━━━
一起离婚案件撕开伪装
在一位关注“西绿”账号半年左右的粉丝印象里,“西绿”有一头大波浪长发,总是穿着笔挺合身的正装裤子或裙子,好几个名牌背包,“从头精致到脚,一打眼就知道她不缺钱。”
此前,“西绿”的账号里展示着她的精致生活和律师工作。大多数帖子里,她都会打上“女律师”“女性力量”的标签,内容也多是在描述其以律师身份活动的种种风光,“开庭,谈客户,案件探讨,面试授薪律师,日常工作会议。”
她在社交平台账号的置顶分别是自己的工作照、和另一名律师张某某的情侣合照以及一份对“大女主”标签的回应:“想更坦诚地聊聊那个屏幕背后的我们,以及我亲身经历的律师行业……”
有短暂关注过她的网友告诉新京报记者:“之前她对着镜头‘露富’‘露身材’‘露法庭记录’,我们就提过意见,觉得她太爱炫了”。
事发后,“西绿”的账号迅速清空了所有内容,随后被平台标注为“风险账号”。
新京报记者从多方信源了解到,“赵律师”的伪装因一起“意外顺利”的离婚案件被撕开。赵某某涉嫌从这桩案件中骗走当事人四百四十万元,至今尚未还清。
知情人介绍,在这起离婚案件中,赵某某以“资产隔离”为由,私下接触当事人,并鼓动其将资产转至自己的个人账户,“她可能利用了当事人心理,因为一旦进入诉讼程序,双方财产可能会被冻结,钱转给她,不仅不会被冻结,还可能躲避后续财产分割。”经赵某某说服,当事人和其签署了一份以律所名义、加盖“公章”的《资产代持协议》,随后将四百多万元转至赵某某的账户。
▲赵某某在社交平台上发布的法庭照片。网络截图
意外的是,这起案件并没有走其他常见离婚诉讼花费数月甚至经年的流程。在律所另一名律师的办理和调解之下,双方迅速形成和解。至此,赵某某陡然失去了“合理”代持当事人资产的理由。
6月14日,在多次向赵某某要回资金被借口推诿、拖延后,当事人前往律所所属辖区的天府新区正兴派出所报案。
知情人士称,拿到当事人资金后,赵某某就进行了购买汽车、奢侈品等高消费活动,“她是资金链断了,没想到这么快就要还。”该人士还表示,事发前,赵某某曾有向律所同事借钱的行为,或许也是为了补上资金窟窿。
筹钱无果,数百万资金缺口迅速引爆,律所发现赵某某有在协议上伪造公章,甚至冒充律师的行为。随后,律所负责人带赵某某前往当地派出所自首,并在十天后发布了被多名行业内人士视为“割席”的声明:“因赵某某涉嫌刑事犯罪,律所已第一时间向公安机关报案。”
━━━━━
律所“管理不当”?
德禾翰通(成都)是否提前知晓赵某某是假律师?记者在采访中听到了截然不同的两种说法。
多名律所内部人士认为,德禾翰通(成都)实际是“被‘赵律师’声称的身份骗了”。律所内部人士告诉新京报记者,赵某某是经内部人士介绍而来,既是拥有数十万粉丝的网红,又自称拥有七位数业绩,“有官方背书、人脉资源、新媒体流量,还有辉煌业绩,都以为是优质合伙人团队。”
另一律所内部知情人士称,赵某某向律所声称其为实习律师,为了方便她对外谈合作“有身份”,给了其高级合伙人头衔,却并未严格查询其相关资质文件,“没想到她竟然连法考都没过。”
赵某某及其对象张某某与律所达成合作意向后,男方完成异地转所流程进入律所工作,然而赵某某却多次搪塞、拖延入职流程。律所内人士称,曾有律师感觉“不对劲”,但未将此想法付诸行动,直至事发。另一知情人士称,律所只核查了张某某的相关资质文件,与之“捆绑”的赵某某便成为“漏网之鱼”。
记者从多方核实到,配合赵某某打造“情侣精英律师”人设的张某某确为律师,2023年8月被首次批准执业,曾是湖北一家律所的合伙人律师,于2025年初转至德禾翰通(成都),事发前已经出现在该所的律师名录中。
这一口径与德禾翰通(成都)在接受主管部门调查时保持一致,记者从成都天府新区政法委有关调查人员处了解到,对于未发现赵某某是假律师一事,律所解释为“在招聘进人时没有审核”,系“管理不当”。
与此相反的说法是,有知情人士表示,无论是实习律师还是执业律师,都有相应的核查方法,律所实际纵容了赵某某假称律师的行为。事发前,曾有网友在律所主任李昆蔚(网名“法山叔”)的账号下质疑在全国律师执业诚信信息公示平台搜不到赵某某,“法山叔”随即回复“入职后异地转所变更期间”。此外,赵某某也曾在其社交账号上用“还没登记上去”的理由回复质疑。
一名执业多年的资深律师表示,即便真是异地转所,律所也有包括查看注销律师证文件、转所调档函等多种途径进行核实,“转入所内有严格的流程手续,处处留痕、档案可查”。还有知情人士分析,赵某某在律所起到的作用类似销售岗,因此无需其是一名真律师,“她通过账号引流接案,再交给律所律师来办,双方再约定一个分成比例,是省力、双赢的模式。”
但是这一说法得到律所内部人士的否认,对方称,合作半年以来,赵某某并未从新媒体端为律所带来实际案源。
截至发稿,德禾翰通(成都)相关负责人拒绝回应有关问题,表示“不方便接受采访”,律所主任“法山叔”也未就记者发送的内容作出回应。此前,律所主任曾发文称“律所会坚决采取霹雳手段,也正在采取手段”。
中国政法大学律师学研究中心主任、中国法学会律师法学研究会副会长、北京律师法学研究会副会长王进喜教授告诉新京报记者,非律师人员假冒律师从事法律服务活动并不鲜见,但假律师在律师事务所从事假冒律师的活动“令人瞠目结舌”。他指出,这一情况说明该律师事务所没有负责地对接收人员进行审查。
━━━━━
“精英律师”“大女主”
在律所同事的眼里,“赵律师”不像个律师,更像是一个背景很硬的“关系户”。
和她打过交道的律所人员记得,“赵律师”的脸上总是带着厚妆,因此视觉年龄看起来要比照片大一些。和三十多岁形象稍显不相称的是,她的头上会别五颜六色的发卡,包上也挂着琳琅满目的配饰娃娃,“花里胡哨”的衣服换着穿:有时是一身名牌西装裙,有时也会是一身校园风百褶超短裙,套着学生式短袜,脚上是一双小白鞋,穿着随心所欲中又带了点精心搭配。
因为待人说话柔声柔气,同事形容她的气质有一种“不凌厉”感。那时,大家对于她不似律师的形象有另外一种解释:人家有资源,想怎么打扮就怎么打扮。彼时,“赵律师”声称自己是明星私人法律顾问、获得过某政府部门的二、三等功。种种头衔、荣誉加持了“赵律师”的身份。时至今日,同事们仍然不知道她曾声称过的光鲜经历是真是假。
该律所律师告诉新京报记者,半年以来,“赵律师”来律所的次数并不多,即使来了,大多数时间里她也是和她的对象张律师一起,待在律所的小办公室内。律所在法务产业大厦高层,从办公室内往外眺望,就能看到天府新区矗立在大片植被间的楼宇,这个场景也曾多次地出现于赵、张二人的社交平台,成为“办案的张律师、‘赵律师’”的背景板。
▲2024年12月,律所合伙人在社交平台发文欢迎赵、张两人。网络截图
假律师风波后,成都某律所的一名实习律师回忆起之前与她打交道的一次异样。2024年9月前后,“赵律师”曾以“有大项目”为由找她咨询、介绍律师,“结果是跑去人家律所的会议室摆拍,还在社交平台发了照片。”被律所行政人员发现后,赵某某向对方道歉,并表示自己尚为实习律师。
事实上,这一年间,赵某某对于自己身份的表述多有模糊,也正是在这一年,张律师介绍“赵律师”为“助理律师”。几个月后,她又摇身一变成为“实习律师”。直至2024年底,两人进入德禾翰通(成都)律所,成为“律师、高级合伙人”,赵某某才得以摆脱“实习”“助理”的身份。
▲赵某某(图中)以“团队合作”名义发布的照片。受访者供图
事发后,新京报记者通过多种途径试图联系“赵律师”,均未获得回应。知情人士透露,赵某某目前尚未被警方采取强制措施,“警方受理了案件,但还未立案,她现在还在外面想办法还钱,至少还有百万欠款。”记者多次就是否立案一事致电天府新区正兴派出所、成都市公安局天府新区分局,对方均表示不便透露。
律所内工作人员称,“赵律师”先是退了一百万元,随后又变卖新车、奢侈品,再次偿还了一部分。也是在此时,同事们才知道,赵平时使用的奢侈品、豪车“至少有一半都是假货或者是租来的”。
“人设是假的,身份是假的,衣食住行都有假的,看起来柔弱,心理素质却牛得很。”有律所内部人士感叹。
━━━━━
来自律所的网红们
事发前,德禾翰通(成都)曾多次用“高级合伙人”头衔为赵某某宣传,也因此饱受诟病。有业内人士认为,律所实际助推了“网红假律师”打造精英人设之路。
2024年12月,德禾翰通(成都)律所的一名合伙人在社交平台发文:“互联网最养眼律师CP加入德禾”。此外,“法山叔”也曾在社交平台为二人拍摄采访视频,“90后律所合伙人,我们所有一打。”
赵某某与德禾翰通(成都)的合作,曾被业内部分人士视为“双向奔赴”。一位执业十余年的律所主任向新京报记者分析,德禾翰通(成都)选择赵、张二人,或与两方运营思路的高度契合有关。这一说法也得到律所内部人士的部分认同:“赵律师”打造出的自带流量、人脉、背景资源的人设,“对刚成立两年,还在快速发展期的德禾翰通(成都)有致命的吸引力。”
公开资料显示,德禾翰通律师事务所成立于2006年,总部位于上海,2020年起,该品牌在全国多地先后开设办公室,呈现快速扩张的态势。2023年,成都德禾翰通律师事务所开业,主任由李昆蔚,即“法山叔”担任。该律所的宣传信息称:作为一家新生代律师事务所,律所倡导每一位律师采用新形式、新风貌、新思路拓展业务边界,事务所设有专门的新媒体部门,帮助律师塑造属于自己的个人品牌(IP)。
“一个年轻律所,吃了主任是百万粉丝网红的甜头,又处于全员做自媒体的扩张期。”一位接近律所多年的外部人士评价其为“一开业就流淌着‘网红’基因”。
▲事发前,律所的姓名墙上已经出现赵、张两人。受访者供图
事实上,“流量化”“IP化”确实成为德禾翰通(成都)的扩张思路之一。作为较早一批运营自媒体的法律人,该所主任李昆蔚长期活跃于互联网,或制作经典案例解读、普法视频,或点评影视剧、新闻事件中的法律问题,拥有超过四百万粉丝。此外,据新京报记者不完全统计,律所合伙人中,至少半数拥有社交媒体账号。
与大部分传统老牌律所不同,一名曾经参观过律所内部的业内人士描述,德禾翰通(成都)律所内设有直播场地,配套直播设备,“来就可以直接上播、拍摄。”这一点也得到了律所内人士的证实,对方还表示,律所提供免费拍摄、剪辑,“大家还会相互交流做账号的心得。”
接近律所的知情人士认为,德禾翰通(成都)努力谋求新媒体发展的根本原因是发展、竞争压力。根据司法部官网数据,截至2022年,过去五年间,我国执业律师数量持续增长,并始终保持着超过10%的年增长率。当前,我国律师已经超过70万人,这个数字相较2017年几乎翻了一倍。与此同时,全国律师办理各类法律事务的数量增长速度放缓,甚至在2022年出现了负增长。多位执业超十年的律师认为,行业正在进入一个竞争更白热化、分层更明显的阶段。
新京报记者从多方渠道了解到,作为被成都天府新区招商引资进入法务产业大厦的律师事务所,德禾翰通(成都)的压力更甚于其他律所。相关人士透露,为了获得政策优惠,律所需要在三年内完成相应的执业律师人数及创收业绩目标。上述人士进一步分析,无论是孵育网红,还是轻易给出高级合伙人头衔,都是律所应对竞争与压力的手段之一,德禾翰通(成都)的快速扩张模式或许是行业内的“大跃进”缩影。
德禾翰通(成都)的发展路线并非异类,随着互联网短视频的兴起,隐于幕后的律师逐渐出现于台前,主动充当起“红人KOL(关键意见领袖)”。律所孵育网红、网红反哺律所,已经成为业内的新兴生态。此前有律师曾撰文指出,平台给律师提供了出现在大量潜在客户面前的机会,短视频的低准入门槛和高覆盖率也给律师获客带来可能性。
新京报记者梳理发现,早在2016年,平台就已经出现“网红律师”的身影,他们在平台分享法律知识、直播解答婚姻法律咨询,迅速积累了上百万至千万的人气。随后的几年,大量律师注册账号、参与短视频创作,将社交平台当作律师宣传品牌、传播法律知识的重要平台。也是此时,一些粉丝超过百万的律师账号出现,德禾翰通(成都)的律所主任“法山叔”正是其中一员。
▲律所主任“法山叔”曾在社交平台为赵某某拍摄采访视频,称“90后律所合伙人,我们所有一打”。网络截图
如今,以“律师”身份为主要特征的短视频、直播间已是热门赛道。一名青年律师告诉新京报记者,应其所在的律所要求,她于去年开设了个人账号,但涨粉情况一直不佳,“‘西绿’事件一出,我们这些分享穿搭、生活的真律师都要跟着被骂。”
有受访者表示,律师网红化过程中也暴露了诸多问题,除了虚假律师,还有一些账号为了追求流量,出现“误导性法律解读”或“剧情化营销”的违规行为。
“这是个深刻的教训,太迷信网红,步子又迈太大。”即使是律所内部工作人员也承认,无论律所主任是否知情,假律师以律所高级合伙人名义活动半年有余,德禾翰通(成都)都难逃管理不力的指控。
━━━━━
“监管跟不上扩张”
7月1日,成都市天府新区政法委司法行政和法治处负责调查此事的工作人员回复新京报记者称,这一事件仍在调查中,“调查有一个期限,六十日内会进行回复,除了确认赵某某系假律师,其余内容均不便回应。”
一名成都律协内部人士告诉记者,就如何处理此事,各方仍未形成统一意见。6月30日,就假冒律师或律所提供法律服务现象,成都律协官方账号发表标题为“如何辨别真假律师、律所”的文章,疑似回应赵某某一事。
“律师是假的,但暴露出的行业问题却是真的。”多名受访者提到,该事件反映出律师行业盲目扩张与监管缺失的症结:现有监管跟不上行业的盲目扩张。一名在西南地区某律师协会长期任职的业内人士告诉新京报记者,目前,各地律协、司法局等部门对律师、律所的监管“太薄弱”,各方仅仅重视事后如何消除舆论影响,却轻视了前端进入审核、中端过程监管以及事后及时惩戒,“一提律师人数扩张就是政绩,一提监管就当甩手掌柜。”
这一观点也得到了王进喜的认同。他认为,我国司法行政部门对律师行业管理模式仍然停留在20世纪90年代,“其特点是管理人员畸少、管理手段少,过于老旧、亟须更新。”从监管现实来看,司法行政部门和律师协会缺乏对律师事务所和律师进行全面监管的人手和权力,而律师协会甚至本身没有直接权力对假冒律师人员进行调查。
▲位于成都天府法务产业大厦高层的德禾翰通(成都)律师事务所。余倩 摄
此外,对于律师网红这一新兴业态,各方的监管也远远不足。“如果各地律协能清查相关自媒体账号,或者对应地进行长期监督管理,或许能发现更多诸如赵某某之流的假律师事件。”上述律师协会内部人士向新京报记者表示。
王进喜同样指出,有关部门对律师行业的监管应当从被动处理转向主动防范,司法行政部门和行业应当借此机会,开展一场行业自查自律活动。“同时,应当立法确立法律服务市场统一监管机制,确保对律师行业的必要保护。”
在行业内的监管以外,相关平台对于涉律师内容的监管措施依然存在漏洞。2023年中央网信办发布的《关于加强“自媒体”管理的通知》提到,对从事包括司法在内领域信息内容生产的“自媒体”,网站平台应当进行严格核验。新京报记者注意到,此类监管主要出现于修改名字内容包含“律师”的场景,平台会要求账号主提供生效的律师执业证。
这或许也正是赵某某未在其账号中添加“律师”字样的原因。事发前,赵某某多次在平台发表自称律师的言论及相关法庭记录,平台均未能及时检测、核实,甚至在事发前几日,赵某某还在社交平台发文称:“首先感谢平台……我最近流量很好,被很多网友刷到。”
赵某某最后一次公开发言是6月23日,她在粉丝群中称“这事太大了”,自己暂时不做律师业务,之后打算继续做自媒体,“休息休息,大环境不好,去一个城市重新开始。”
6月28日,新京报记者联系上张某某,他称自己“暂时联系不上”赵某某,并表示无法回应任何问题。
德禾翰通(成都)内部知情人士向新京报透露,针对管理漏洞,律所已经进行了内部制度上的调整,“加强人员管理,落实制度规范,开展自查,同时全力配合警方调查。”
扫码下载新海南客户端
扫码关注南海网微信公众号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nhwwljb@163.com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06002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琼B2-2008008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966123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108281
- 广告经营许可证:460000100120
- 南海网备案号 琼ICP备09005000号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琼字001号
- 琼公网监备号:4601060200027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