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绘染非遗色 古韵新声谱华章​——海职院旅游学院师生三下乡为儋州苗族蜡染注入时代活力

“青衿之志,履践致远”。近日,海南职业技术学院旅游学院云上非遗三下乡实践团队踏着盛夏的蝉鸣,走进儋州市南丰镇的苗家村寨。这支青春队伍以笔为舟、以心为楫,在苗族蜡染这项传承数百年的古老技艺长河中,架起一座连接传统与现代的桥梁,让沉睡的蜡染纹样在青春指尖苏醒。

南丰镇的苗族蜡染,恰似海南岛上一朵独放的奇葩。不同于贵州蜡染的浓墨重彩,这里的蜡染取法自然——热带植物染就的色泽如碧海轻波,短直线条勾勒的纹样似椰叶摇曳,28种特色纹样中,“蛙纹”象征生命繁衍,“盘王印”承载民族图腾,处处透着海岛与苗族文化交融的灵秀。然而“岁月不居,时节如流”,随着年轻一代远行务工,全镇熟稔完整技艺的手艺人已不足20人,部分纹样正随时光流逝渐行渐远。

“点蜡要稳,染色要匀,脱蜡要狠”,传承人胡滨的箴言如古训回响。实践团队围坐学习时,铜刀蘸蜡的瞬间恍若执笔落墨,蜂蜡在布上凝固的线条,恰似笔落惊风雨的创作。队员们从“几何纹”起步,指尖的蜡痕时而僵硬如石刻,时而晕染似流云,在千百次尝试中领悟“以刀为笔,以蜡为墨”的真谛。他们走访展览馆,让28种纹样的文化密码在青春目光中破译;深入苗家村寨,用镜头捕捉手艺人的创作瞬间,让 "藏在深闺人未识" 的蜡染之美跃然屏上。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此次活动学生们不仅是技艺的学习者,更是文化的传声筒。他们将研学所得转化为生动的文创设计思路,让古老纹样走进现代生活;用实践日记记录 "一块蜡染布承载一个民族记忆" 的震撼,让苗家故事跨越山海,将古老技艺与现代构思结合呈现出一幅幅具有传承意义的作品。这场 "长江后浪推前浪" 的代际对话,正让南丰蜡染在青春力量的托举下,重现 "光彩不减当年" 的神采。

当年轻的指尖与古老的铜刀相遇,当青春的视角与民族的记忆碰撞,儋州苗族蜡染正书写着 "薪火相传,弦歌不辍" 的新篇。学生们用行动证明:非遗传承从来不是 "无可奈何花落去" 的叹息,而是 "似曾相识燕归来" 的新生,更是青春力量与传统文化共舞的最美乐章。

责任编辑: 洪祊能
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999-2025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 电话:(86)0898-66810806  传真:0898-66810545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nhwwljb@163.com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06002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琼B2-2008008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966123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108281
  • 广告经营许可证:460000100120

继续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下载新海南客户端,获取更多权威资讯

立即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