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首例!琼山法院一调解案入选最高人民法院多元解纷案例库
- 来源:南海网、新海南客户端
- 时间: 2025-07-08 18:08:50
南海网、新海南客户端7月8日消息(记者 林文泉)日前,记者从海口市琼山区人民法院获悉,该院云龙法庭办理的《冯某甲与冯某乙相邻关系纠纷调解案》,入选最高人民法院多元解纷案例库,这是海口首例入选该案例库的案例。
《冯某甲与冯某乙相邻关系纠纷调解案》入选最高人民法院多元解纷案例库。
2024年4月初,海口市某村村民冯某甲拆旧屋重建的房屋,与同村村民冯某乙所建房屋坐向不同,冯某乙认为该坐向违背乡土民俗,会对其造成影响,故阻拦冯某甲继续施工造成邻里矛盾。经过当地司法所、村委会等多次上门开展调解,冯某甲已根据当地风俗习惯及实际情况,对房屋造型及房梁位置进行整改,但冯某乙依然不满意,要求冯某甲重拆重建,双方僵持不下,矛盾严重激化,当地司法所将该纠纷通过“四所一庭一中心”联动机制向辖区云龙法庭报告,请求指导调解。
云龙法庭收到相关材料后,考虑到双方都是邻居,若“一判了之”,可能无法彻底消除双方隔阂,为帮助邻里双方解开“心结”,化解矛盾,征得当事人同意后,云龙法庭依靠“四所一庭一中心”联动机制,依托当地综治中心平台,会同派出所、司法所、国土所等成立调解小组,开展联合调处工作。
在建房现场,双方剑拔弩张、对立情绪严重。调解小组先将双方当事人集中于建房现场旁坐下,引导各方冷静理性表达各自观点。冯某乙认为按照当地风俗,冯某甲新建房屋坐向会导致其诸事不顺,要求对方重拆重建;冯某甲则表示其已办理建房许可手续,法律法规并没有明确规定房屋坐向,且自己已经对房屋造型进行整改,无法同意对方重拆重建的意见。针对双方分歧,法官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及当地乡土民俗交叉分析,对冯某乙明显不符合法律规定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诉求予以释明,降低当事人对不合理诉求的期望值,为后续“背靠背”调解创造机会。
调解小组分别向双方分析是非对错,在法官充分释法基础上,讲明调解可节省时间并降低解纷成本;派出所民警引导双方换位思考,以便日后邻里街坊和谐共处;国土所工作人员对双方宅基地坐落及四至情况较为清楚,为后续如何施工提供专业意见;司法所调解员草拟和解协议。经过近6小时的调解,双方最终在现场达成和解协议,冯某乙不再阻拦建房施工,冯某甲略微移动房梁继续建房。
典型意义
琼山法院介绍,本案系一起非传统概念下的相邻关系纠纷。随着法治的进步,人们对自身生活品质与权利日益关注,相邻关系的内涵也在不断扩展,不仅包括对相邻方采光、通风、排水、安宁、隐私造成的影响,还可能涉及乡土风俗、光污染、气味污染、景观妨碍、信号妨碍等种种难以量化的情形。对于乡土风俗等非传统概念中的相邻妨害如何救济,需视个案进行具体分析和判断。
本案中,“四所一庭一中心”联动机制在化解基层矛盾纠纷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在邻里矛盾苗头性问题出现时,司法所将该纠纷通过“四所一庭一中心”联动机制向辖区人民法庭报告。人民法庭会同各相关部门提前介入开展调处,调解员和派出所民警将“远亲不如近邻”的理念贯穿调解工作始终,法官结合案情进行普法,本着有利于团结互助、公平合理、方便生活的原则,劝说当事人正确处理相邻关系,国土所工作人员发挥专业优势为当事人提供施工意见,不仅解开当事人“心结”,妥善化解纠纷,做到“小事不出村”,维护了和谐邻里关系。
南海网版权声明:
以上内容由南海网原创生产,未经书面许可,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以任何方式或理由对上述内容的任何部分进行使用、复制、修改、抄录、传播或与其它产品捆绑使用、销售。如需转载,请与南海网联系授权,凡侵犯本公司版权等知识产权的,本公司必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电子邮箱:nhwglzx@163.com.
扫码下载新海南客户端
扫码关注南海网微信公众号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nhwwljb@163.com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06002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琼B2-2008008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966123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108281
- 广告经营许可证:460000100120
- 南海网备案号 琼ICP备09005000号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琼字001号
- 琼公网监备号:4601060200027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