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8日,是唐山大地震30周年纪念日。纪念是为了不忘却,更是为了科学地认识地震,有效地防震减灾

2006年4月5日,清东陵万佛堂公墓。一位老人对着亲人的灵位牌痛哭
南海网7月27日消息:1976年7月28日凌晨3时42分,这是铭刻在中国人记忆中的“黑色”数字。河北省唐山市发生7.8级强烈地震,伤亡惨重,数十万居民转眼变成失去家园的难民。
转瞬30年。唐山大地震这道深深的伤痕,已经镂刻在许多人的心中。我们纪念灾难,我们记住灾难,都是为了远离灾难。
记住灾难——让我们留下遗迹
如今的唐山,已经很难看到地震残存的痕迹。站在市中心的凤凰山上环顾四周,高楼鳞次栉比,街道宽阔整洁。
大地震后,唐山人民仅用10年时间,就在废墟瓦砾上建起一座宜居的新城。1990年,联合国授予唐山“人居荣誉奖”,这是中国历史上获得的第一个“人居奖”。
历经风雨、重建家园的唐山人并没有忘记那段黑色的岁月。30年前的大地震之后,唐山市共保留了7处地震遗址:唐山钢铁公司俱乐部、唐山陶瓷厂办公楼、唐山机车车辆厂铸钢车间、唐山十中院内地表错动、吉祥路树行错动、唐柏路食品公司车库、河北矿冶学院(今河北理工大学)图书馆楼。这些遗迹展示了当年大地震的惨烈程度和地震对各种建筑物及地面的破坏情况。
其中,河北理工大学原图书馆楼、原唐山机车车辆厂铸钢车间及原唐山十中的地震遗址,今年还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也是中国仅有的几处地震遗址“国保”单位。
唐山大地震中,坐落在唐山市的河北理工大学建筑物倒塌7万多平方米,21万册图书被烧毁,全院因地震死亡1247人。校园内原图书馆1975年动工兴建,1976年7月即将竣工时被震毁。为了纪念唐山地震30周年,唐山市地震局筹措资金50万元对原图书馆楼地震遗址以及唐山机车车辆厂铸钢车间地震遗址的环境进行了维护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