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文昌市东路镇美德村的冯氏祖祠。每年都有来自全省各地的冯氏宗亲到此祭祖。
据专家考证,海南岛最早设置郡县,是在汉武帝元封元年。后来由于官吏的暴虐统治,引起当地人民的强烈反抗,到了汉元帝初元三年罢弃珠崖郡,使海南实际成为“域外之地”。三国时,孙权曾派兵三万,企图在海南岛重新恢复政权,但未能成功。梁朝大同时期,冯宝及其夫人(冼夫人)请命于朝廷,在海南设立崖州,使自汉元帝时起脱离大陆656年的海南岛重新回归中央政权的统治,从梁大同初年至唐天宝年间约200年,冯冼家族及其子孙为海南地方的实际统治者。
冼夫人因为帮助隋朝统一岭南立下了汗马功劳。隋朝皇帝对冯冼家族大加封赐。因其孙冯魂帅众迎隋使入广州,故封为仪同三司。不久,隋文帝又拜其孙冯盎为高州剌史,孙冯暄为罗州剌史,追赠冯宝为广州总管、谯国公,册冼夫人为谯国夫人,开谯国夫人幕府,调拨部落六州兵马,镇守岭南。后来,隋文帝又赠其子冯仆(已逝)为崖州总管、平原郡公。
从隋帝对冯冼家族的赐封来看,说明隋朝时,海南岛是冯冼家族的封地,冯冼家族是海南的直接管理者和统治者。特别是要派出自己族人和士兵、奴婢常驻临振县(今三亚市),经营并收取封地租税。这些迁驻海南的冯冼族人和和士兵、奴婢后来定居海南便成为海南人。据古人世代相传,冯宝、冼夫人及其子孙曾多次率军从澄迈县石(石矍)港(今老城一带)登岛,并曾在琼山的梁沙坡、高坡(今海口城西)和石(石矍)港带安营扎寨,维护海南社会安定,并教化民众,传播先进文化与技术,极大地改变了以往海南的部族割据、互相残杀、茹毛饮血的原始落后局面,使海南社会得到了安定和经济得到了发展。
海南各支系《冯氏族(家)谱》记载,冯宝、冼夫人是海南冯氏开基肇始之祖,冯盎系渡琼始祖,冯智戴为迁琼先祖。冯宝、冯仆、冯盎、冯智戴等,都曾到过海南,为开发海南作过贡献。
据冯氏谱牒载,冯盎共生男30人,女6人。他把儿女分散到广东西江以南和海南一带,成为当时一个庞大的冯氏家族。海南自南朝梁以来,都由冯冼家族治理,唐初实际由冯盎管治,终唐一代,海南不少州县地方官都是冯盎的后裔担任,整个海南都属其管辖的地盘。据海南《冯氏家谱·世纪系》载,“唐武德初,盎又事高祖,立儋、崖、振八州,有地二千余里,为总管,以故子孙世为南越君长,家于琼崖。琼崖之有冯氏,盖自此始云。盎公为冯氏入琼之祖也。”
冯智戴初为春州(治在今广东阳春)剌史,勇而有谋,得众士心,峒帅乐附。唐贞观二十年,侍奉太宗,父盎卒,被封为卫尉少卿,能善其职。后迁左武卫大将军,任岭南八州总管。卒赠洪州都督。据海南部分冯氏家谱记载,冯智戴于唐太宗时,被任命到到海南当官,随后立籍海南,聚族于海南,曾住在琼山冯来溪畔,后迁居澄迈石(石矍)村,为海南冯氏之祖。
据清光绪《冯氏家谱》记载,冯宝、冼夫人之孙,冯盎之弟冯背。曾任广东连州通判,后入琼任琼州通判,是冯氏入琼“鼻祖”。其子冯世禧唐代授任总兵,镇抚万、陵、崖,定居会邑(原乐会县,今属琼海市)肇泉仙塘村。元朝至顺四年,原籍福建莆田的冯永辉入琼,任琼山知县,择籍乐会,同族叔祖冯背同村而居。冯背后裔与冯永辉支系后裔,早已融为一体。
此外,宋代迁琼的冯元、冯文(亻甫)、冯细歌等人被部分冯氏人认为先祖。冯元系福建莆田人,北宋大中祥元年(公元1008年)进士,官至户部侍郎,卒赠户部尚书。其子冯佳任琼州通判、冯雀任澄迈知县;冯文(亻甫),宋宁宗年间(公元1195-1224年),原籍福建,任海南卫副将,率军来琼平乱,落籍琼山桥头村。
据介绍,目前海南冯姓,同祖同宗,同根同藤,都是冯宝和冼夫人的后代,散居于全省各地,主要居住在海口(含琼山)、文昌、澄迈、定安、琼海、万宁、琼中、屯昌、儋州、临高等市县。据不完全统计,共有四、五百个村庄。
冼夫人:冯门巾帼名传天下
研究海南冯氏家族和研究冼夫人是分不开的。
冼夫人(又称冼太夫人、岭南圣母),南北朝至隋初岭南俚族首领,周恩来总理誉之为“中国巾帼英雄第一人”。原名冼英。公元522年出生于广东高凉(今广东电白,一说阳江)一个世代为南越首领的家庭,公元602年于海南巡视途中辞世,后按家乡风俗(俚族风俗)归葬于故里娘家的广东电白山兜丁村。
冼夫人与海南的关系,最早见之于《隋书》的记载:“夫人幼贤明,多筹略,在父母家抚循部众,能行军用师,压服诸越。每劝亲族为善,由是信誉结于本乡……海南儋耳归附者千余峒。”而冼夫人对海南的最大贡献,在于她于梁朝梁武帝时期“请命于朝,置崖州”,恢复海南与中央政权直接联系,从而结束了海南多年“久乱不统”的历史。
梁大同(535-546)初年,冼夫人嫁与高凉太守冯宝,辅佐冯处理政务,诫约俚人守法遵礼,改造旧俗。南朝陈永定二年(公元558年),冯宝死后岭南大乱,冼夫人亲自领兵平乱,安抚百姓。公元589年,隋灭陈,岭南数郡共举冼夫人为主,尊奉为“圣母”,由其保境安民。隋文帝遣使安抚岭南,示以陈后主遗书和她所赠陈后主信物“扶南犀杖”。冼太夫人在确知陈亡后,召集首领数千人“尽日恸哭”,然后派其孙冯魂迎使入广州,岭南归附隋朝。
隋开皇十一年(公元591年),番禺俚人王仲宣叛隋,冼夫人又出兵平叛,而“所到之处,闻风归顺”,平息叛乱后,将近七十岁的冼太夫人又骑着骏马,张着锦伞,带着骑兵,护卫隋朝派员巡抚诸州,所到之处,各地首领都来拜谒和受爵,从此使岭南地区完全得到了安定。隋文帝对冼夫人大为惊异,表其功,册封为“谯国夫人”,授予她六州兵马权和很多赐物。在冼夫人将近80岁高龄时,还请示朝廷查办了番州(今广州)总管赵讷,并亲持诏旨巡历了十几个州安抚慰俚、僚各族人,使之归附。隋文帝因此赐予临振县(今三亚)1500户作为“汤沐邑”(意即将全县1500户的赋税收入作为她梳洗化妆的费用),并追赠其子冯仆为崖州总管。
冼夫人历经梁、陈、隋三个朝代动乱之险,但忠心报国之心不变,始终致力于国家的统一和民族团结,她一生不遗余力地协助朝延剪除地方割据势力。惩治贪官污吏,革除社会陋习,以促进民族融合和推动社会文明进程。1400多年来,冼夫人一直受到民间的敬仰和崇拜,被岭南人民奉为“圣母”。民间对冼夫人的怀念和崇拜逐渐变成了一种信仰,冼夫人也由历史上的英雄人物变成了民间信仰的神灵,历代为奉祀冼夫人而修建的冼太庙,遍及茂名、雷州半岛、海南岛乃至东南亚,无论政府或者民间每年都举行几次盛大的纪念活动。军坡节是海南民间纪念冼夫人的节日,也是海南最独特最典型的民间节日,而海口新坡的军坡节在海南影响最大。
责任编辑:甘晨卉新海南手机客户端
南海网手机客户端
南海网微信公众号
南海网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