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冯氏开基始祖:冯宝
冯宝(510-557),字柱石,又字君,号廷臣,广州高凉郡凉德(今广东省电白县霞洞)人。系北燕昭成帝冯弘之后,海南冯氏开基肇始之祖,即海南冯氏第一世祖。
梁朝大同初(535年),时任高凉太守的冯宝,由于是外地人,号令难行。其父罗州刺史冯融为了推行政令,励精图治,为他选聘了岭南俚族首领冼英为妻。自冯冼联婚后,冼夫人约诫本宗,服从民礼。每有辞讼,冼夫人亲自参加裁决。如有地方首领犯法的,虽是亲族,一律依法惩处。从此高凉等地,政务有序,号令畅行。
梁太平二年(557年),陈霸先废梁敬帝萧方智,自立为帝,建立陈朝。陈朝仅建立二个多月,即陈永定元年(557年)十二月,冯宝病逝,享年仅48岁,葬于高州(今广东茂名)城北五星归坟,被隋文帝追赠为广州总管、谯国公,册冼夫人为谯国夫人,开谯国夫人幕府,调拨部落六州兵马,镇守岭南。后来,隋文帝又赠其子冯仆(已逝)为崖州总管、平原郡公。
冯氏渡琼始祖:冯盎
冯盎(569-646),字明达,号朝端,生于陈朝宣帝太建元年,系冯宝、冼夫人孙子,冯氏渡琼始祖。
据海南文史专家冯仁鸿介绍,冯盎少有武略,智勇超群。公元589年,陈为隋所灭,岭南烽火又起。次年(开皇十年)番禺王仲宣叛乱,起兵抗隋,围困广州,广州总管出战被矢射死。冼夫人下令讨伐叛军,派20岁出头的孙儿冯盎领兵出伐,解救广州。冯盎与隋军会合,打败王仲宣,平定了叛乱。隋文帝敕封他为高州剌史。抚定岭表后,冼夫人亲自率军,同其孙冯盎过琼平乱,曾到了琼山梁沙坡驻军。隋仁寿二年(602年),冼夫人卒,潮成五洲獠蛮叛乱。冯盎受隋帝派遣发兵,很快平定了叛乱。隋文帝嘉奖其平贼之功,授予金紫光禄大夫,拜汉阳太守。
后来,冯盎又从隋炀帝领兵讨伐辽东,胜还,受封左武卫大将军。隋亡,奔还岭南,带兵五万。唐初,广州、新州(今广东新兴县)两地首领高法璒、冼宝彻起兵叛乱,乘机割据称雄。冯盎率兵讨伐,克平岭南20余州。属下有人主张他学赵陀,当南越王,刈据岭南,受到他坚决的反驳拒绝。唐武德四年(621年),冯盎以南越之众归顺唐高祖。唐高祖以其管治之地置高、罗、春、白、林、崖、儋、振八州(其中崖、儋、振三州在海南),仍授冯盎上柱国、高罗总管,封吴国公,不久改封越国公。贞观二十年(公元646年),冯盎卒,唐太宗追赠盎为左骑卫大将军,荆州都督。
海南革命先驱:冯平
早年在上海、广州求学,参加学生爱国运动。1923年被中共中央选送苏联,先后参加莫斯科东方大学和红军学校学习。1924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25年奉命提前回国,在广东省农民协会工作。1926年受中共组织派遣回琼,从事工农运动,历任广东省农民协会琼崖办事处主任、中共琼崖地委委员兼军事部长、琼崖农民协会主任等职。1927年琼崖“四·二二”反革命事变后,任中共琼崖特委委员兼军事部长、琼崖讨逆革命军总司令。9月参加领导全琼武装总暴动,创立中共领导的工农革命武装。后任中共琼崖特委军委主任兼琼崖工农革命军(后改称工农红军)总司令、西路军总指挥,领导琼崖西路的澄迈、临高、儋县等地区开展武装斗争,发展革命力量,开辟、扩大农村革命根据地。1928年5月在反击国民党军队“围剿”的战斗中不幸负伤,由于叛徒出卖被捕,在狱中,面对敌人的利诱和酷刑,坚贞不屈。7月4日正气凛然地走向刑场,英勇就义于澄迈县金江镇,牺牲时年仅29岁。
琼崖人民的旗帜——冯白驹
冯白驹(1903.6-1973.7),无产阶级革命家,琼崖革命武装和革命根据地创建人之一。原名冯裕球,又名冯继周。海南琼山人。
1919年考入琼山中学读书,积极参加“五·四”运动,成为学生运动领袖之一。1925年考入上海大夏大学预科读书。同年冬停学返琼投身革命,任海口郊区农民协会办事处主任,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琼崖“四·二二”反革命事变后,奉命组建中共琼山县委,任书记,7月兼任琼崖讨逆革命军第6路军党代表,领导琼山军民开辟农村革命根据地,坚持革命武装斗争。9月率部参加全琼武装总暴动。后任中共琼崖特委候补委员、澄迈县委书记。1929年中共琼崖特委机关在海口遭敌破坏,特委领导人被捕牺牲。在危急时刻挺身而出,倡议并与王文明(琼崖苏维埃政府主席)主持召开了全琼各县委代表联席会议,重建特委领导核心。1930年1月王文明病逝。接任中共琼崖特委书记,8月领导建立中国工农红军第2独立师。1932年琼崖红军第二次反围剿斗争失败后,率领100多名党员干部和红军指战员在母瑞山坚持了8个多月的艰苦斗争,支撑了琼崖革命红旗。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执行中共独立自主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与琼崖国民党当局谈判,达成团结抗日协议。12月5日在琼山县云龙墟将琼崖工农红军游击队改编为“广东民众抗日自卫团第14区独立队”(史称“云龙改编”),任独立队队长,发动群众,团结一切抗日力量,开展敌后游击战,建立抗日根据地。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任琼崖民主政府(临时人民政府)主席,中共琼崖区委书记,中国人民解放军琼崖纵队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党委书记,领导全琼军民坚持自卫战争,创建五指山中心革命根据地。
1948年秋至1949年夏指挥琼崖纵队发动秋、春、夏三大军事攻势,大量消灭敌人有生力量,不断扩大解放区。1950年春领导海南军民接应配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渡海部队登陆作战,解放海南岛。
建国后,历任海南军政委员会副主任(副主席),中共广东省海南岛区委员会第一书记,海南行政公署主任,海南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党委书记,中共华南分局委员兼统战部长,广东省人民政府副主席,中共广东省委书记处书记、常委、副省长,浙江省副省长等职。1955年9月荣获中华人民共和国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一级解放勋章。
“文化大革命”中受到残酷迫害,1973年7月19日因病在北京逝世,终年70岁。1983年中共中央作出平反决定,为其恢复名誉。
冯白驹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长期担任琼崖党政军重要领导职务,创造了“二十三年红旗不倒”的光辉业绩。周恩来赞誉“冯白驹同志是琼崖人民的一面旗帜”,邓小平为其雕像题写“冯白驹将军”五个大字。
海南冯姓第一村——石(石矍)村
据古人世代相传,冼夫人及其子孙曾多次率军从澄迈县石(石矍)港(今老城一带)登岛。冯宝、冼夫人曾孙冯智戴迁琼,唐初曾住在琼山冯来溪畔,后迁居澄迈县石(石矍)村,距今已有1300多年,可见其历史之悠久。今全村300多户,1500多人,全部姓冯,其家谱称是冯宝、冼夫人的后裔,有“海南冯姓第一村”之称。
该村现存有冯氏进勇公等祖坟数十座和冼太夫人衣冠冢一座。村中现存古庙五座,其中阳夏侯庙、冯氏大宗祠已列入县级文物古迹保护单位。据当地冯氏族谱记载,隋仁寿初年,80多岁高龄的冼夫人巡视海南,不幸患重病,于农历一月十八日在当地病逝。由于当时海上风大浪高,路途遥远,交通不便,一时无法将遗体运回故里,只能就地安葬。数年后,冯家后裔派人来琼清理,按俚人习俗将遗骸运回广东电白山兜归葬娘家。迁出时,将其衣冠埋入原墓,立为衣冠冢。元代,其后裔将衣冠冢整修成石墓,底八角形顶部圆形,用石块雕刻迭垒而成,规模较大。墓碑、望柱、动物石雕群和围墙在“文革”时期被毁,今仅存石墓。
在该村文林冯公祠内,有块“流芳万世”碑,上书:我渡琼始祖定南知寨进勇公,宋末元初,由闽入琼,始家澄之石(石矍)里,继迁于琼,迁于临,亦同邑而异都,不及悉载。这里的冯进勇,系冯宝、冼夫人之第35世孙。
责任编辑:甘晨卉新海南手机客户端
南海网手机客户端
南海网微信公众号
南海网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