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5月05日  星期一
  您当前的位置 : 南海网 > 新闻中心 > 专题新闻
字号:

春天的故事:邓小平两次对“洋浦风波”做批示

来源:新闻午报 作者: 时间:2007-12-05 17:13:29   

  1989年春天,围绕海南省决定在洋浦地区由外商成片承包、系统开发一事,在海内外引起广泛关注,引起轩然大波,曾惊动中南海,中国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先后两次作出重要批示。

  洋浦,位于海南岛西北部的儋县(今儋州市)境内,是个濒临北部湾的半岛。这里土地贫瘠干旱,十种九不收,素有“三多三少”之说,即荒地多、石头多、仙人掌多,水少、林少、村庄少。尽管洋浦不适宜农业开发,但发展工业和转口贸易却有得天独厚的条件。这里海岸线曲折,港湾深阔,是难得的天然良港;洋浦港近连香港、台湾省和东南亚各国,远接日本、朝鲜半岛,处在亚太经济圈的中心地带和国际海运航道的中心位置,可发展成为国际货物的重要集散地;洋浦附近资源丰富,有储量可观的石油、天然气,以及盐、钛矿、褐煤、油页岩、石英砂、石灰石矿等,具备提供能源和发展建材工业的理想条件。早在1887年,清朝两广总督张之洞就提出了建设洋浦港的设想。1988年海南建省办大特区,洋浦成为海南开发的试验地。这一举措,当时在国内属首创。

  

  然而,要雕琢洋浦这块“璞玉”,又谈何容易!仅洋浦开发区中的“七通一平”就需要100多亿元的投资,而海南1988年财政收入才4.2亿元,国家一年给予海南的低息贷款也只有2亿元。怎么办?出路就是吸引外资!于是产生了经济特区中的洋浦开发模式,即“引进外资成片承包,系统开发,综合补偿”的利用外资进行开发的方式。1988年6月,海南省政府与熊谷组(香港)有限公司达成开发洋浦的初步协议,12月31日向国务院上报了关于让外商承包,成片开发洋浦的请示报告。孰料,正当海南人民为洋浦的开发前景欢欣鼓舞的时候,一场意想不到的风波以空前猛烈的强度骤然掀起。1989年3月,五名全国政协委员在全国政协七届二次大会上联合发言,提出海南省拟将洋浦港中心地区30平方公里的土地,以每亩2000元人民币的低价租给日本企业熊谷组,期限长达70年,此举欠妥。随即,二百多位政协委员也就这个问题分别联名递交了提案,在国内外激起强烈反响,外商观望,国内一些不明真相的学生甚至上街游行,贴出了“声讨海南卖国”的标语口号。

  面对这种指责和“声讨”,海南省主要领导人一面立即就洋浦开发问题发表讲话,说明实情,澄清误解;一面上书党中央、国务院,指出一些人对洋浦开发的指责“完全是离开时间、地点、条件看对外开放政策”。

  正在国内外舆论沸沸扬扬之际,4月28日,邓小平审阅中共海南省委书记许士杰、省长梁湘3月31日写给他和杨尚昆的《关于海南省设立洋浦经济开发区的汇报》,作出批示:

  “我最近了解情况后,认为海南省委的决策是正确的,机会难得,不宜拖延,但须向党外不同意者说清楚。手续要迅速周全。”

  这48个字的重要批示,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包含着极其丰富的内容。“决策是正确的”,这是对海南省委勇于走改革开放之路的鲜明支持。“机会难得,不宜拖延”,体现了强烈的时不我待的机遇意识。“须向党外不同意者说清楚”,展示了这位伟人的宽广胸怀。是年5月,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派出以经叔平任组长的调查组,到海南进行调查和考察,对洋浦开发作出了公正评价。“手续要迅速周全”,这是对加快海南发展的嘱托。1992年3月9日,国务院正式批准海南省吸收外商投资开发洋浦地区30平方公里土地建设洋浦经济开发区。

  如今,洋浦经济开发区已投入资金50多亿元,进行了高标准的基础建设,土地已平整,区内道路及相关的地下管网已铺设好,港口、电厂、邮电通讯等已投入使用。随着纸浆厂、炼油厂、变性淀粉厂等一批大项目的进入,正在迎来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

南海网版权声明:
以上内容由南海网原创生产,未经书面许可,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以任何方式或理由对上述内容的任何部分进行使用、复制、修改、抄录、传播或与其它产品捆绑使用、销售。如需转载,请与南海网联系授权,凡侵犯本公司版权等知识产权的,本公司必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电子邮箱:nhwglzx@163.com.
责任编辑:甘晨卉
南海网24小时新闻报料热线966123
每日焦点
热度点击
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999-2020 电话:(86)0898-66810806  传真:0898-66810545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