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5月03日  星期六
  您当前的位置 : 南海网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字号:

图解甲型H1N1流感防治

来源:中新网 作者: 时间:2009-06-13 11:53:55   

  新型的甲型H1N1流感和现在我国的季节性流感,它们的传播途径基本都是一致的,主要是通过飞沫、呼吸道传染。另外还可以通过直接接触传播等等。因此,通过洗手可以预防这些疾病的发生,洗手不仅仅可以预防新型的甲型H1N1流感发生,而且也可以预防手足口病的发生。

  甲型H1N1流感有哪些症状?世界卫生组织指出,墨西哥和美国感染的病例属于H1N1亚型猪流感病毒的一个相同毒株。该毒株包含有猪流感、禽流感和人流感三种流感病毒的基因片断,是一种新型流感病毒,可以人传染人。

  (一)传染源。

  主要为病猪和携带病毒的猪,感染猪流感病毒的人也被证实可以传播病毒。感染这种病毒的动物均可传播。

  (二)传播途径。

  主要为呼吸道传播,也可通过接触感染的猪或其粪便、周围污染的环境或气溶胶等途径传播。某些毒株如H1N1可在人与人之间传播,其传染途径与流感类似,通常是通过感染者咳嗽或打喷嚏等。

  (三)易感人群。

  普遍易感。患者多数年龄在25岁至45岁之间,目前报道以青壮年为主,应注意老人和儿童。

  (四)高危人群。

  从事养猪业者、在发病前1周内去过养猪、销售及宰杀等场所者以及接触猪流感病毒感染材料的实验室工作人员为高危人群。

  人感染甲型H1N1流感常发生在冬春季节,猪感染甲型H1N1流感一般发生在夏秋季节。

  三、临床表现

  潜伏期一般1至7天左右,较流感、禽流感潜伏期长。

  (一)临床症状。

  人感染甲型H1N1流感后的早期症状与普通人流感相似,包括发热、咳嗽、喉痛、身体疼痛、头痛、发冷和疲劳等,有些还会出现腹泻或呕吐、肌肉痛或疲倦、眼睛发红等。

  部分患者病情可迅速进展,来势凶猛、突然高热、体温超过39℃,甚至继发严重肺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肺出血、胸腔积液、全血细胞减少、肾功能衰竭、败血症、休克及Reye综合征、呼吸衰竭及多器官损伤,导致死亡。

  (二)体征。

  肺部体征常不明显,部分患者可闻及湿罗音或有肺部实变体征等。合并肺炎时肺内可见片状影像。严重病例片状影像范围广泛。

  有关专家提醒,流感患者出现上述症状应当及时就医,并避免与其他人员接触。

  如何加强预防?

  这次发生新型的甲型H1N1流感传播速度比较快,据WHO通报,截至北京时间5月4日14时,全球共有20个国家和地区报告985例甲型H1N1流感确诊病例,其中26例死亡。墨西哥确诊590例病例,其中25例死亡;美国确诊226例病例,其中1例死亡;加拿大确诊85例病例,西班牙确诊40例病例,英国确诊15例病例,德国确诊8例病例,新西兰确诊4例病例,以色列确诊3例病例,法国确诊2例病例,萨尔瓦多确诊2例病例,奥地利、瑞士、荷兰、丹麦、中国香港、韩国、哥斯达黎加、爱尔兰、意大利、哥伦比亚分别确诊1例病例,其中萨尔瓦多、哥伦比亚、意大利为首次报告确诊病例。所以建议学校老师或学生前往上述地区商务和旅行时,应了解当地疫情进展情况,做好个人防护

  主要个人防护措施有:

  1、避免接触流感样症状(发热,咳嗽,流涕等)或肺炎等呼吸道病人。

  2、注意个人卫生,经常使用肥皂和清水洗手,尤其在咳嗽或打喷嚏后。

  3、避免接触生猪或前往有猪的场所。

  4、避免前往人群拥挤场所。

  5、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遮住口鼻,然后将纸巾丢进垃圾桶。

  6、如在境外出现流感样症状(发热,咳嗽,流涕等),应立即就医(就医时应戴口罩),并向当地公共卫生机构和检验检疫部门说明。

  预防流感正确使用口罩的技巧

  专家指出,佩戴口罩前以及摘下口罩前后都必须洗手;口罩有颜色的一面向外,有金属片的一边向上;系紧固定口罩的绳子,或把口罩的橡皮筋绕在耳朵上,使口罩紧贴面部;口罩应完全覆盖口鼻和下巴;把口罩上的金属片沿鼻梁两侧按紧,使口罩紧贴面部。

  佩戴口罩后,避免触摸口罩,以防降低保护作用;若必须触摸口罩,在触摸前后都要彻底洗手。

  摘下口罩时,应尽量避免触摸口罩向外部分,因为这部分可能已沾染病菌。摘下口罩后,放入纸袋内包好,再放入有盖的垃圾桶内弃置。

  

 

  

 

  

 

  

南海网版权声明:
以上内容由南海网原创生产,未经书面许可,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以任何方式或理由对上述内容的任何部分进行使用、复制、修改、抄录、传播或与其它产品捆绑使用、销售。如需转载,请与南海网联系授权,凡侵犯本公司版权等知识产权的,本公司必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电子邮箱:nhwglzx@163.com.
责任编辑:霍筱薇
南海网24小时新闻报料热线966123
每日焦点
热度点击
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999-2020 电话:(86)0898-66810806  传真:0898-66810545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