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寨村飞出一只“金蝴蝶”
“电影皇后”胡蝶祖籍鹤山

“电影皇后”胡蝶是鹤山水寨村村民的骄傲。 皇鑫 制图
「胡蝶是中国近代电影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胡蝶的电影风靡全国,她本人也获得了“电影皇后”的美誉。鹤山市沙坪街道坡山村委会水寨村(原属鹤山市古劳镇)便是这位“电影皇后”的故乡。在回忆录中,胡蝶曾写下“鹤山是我家乡”的感慨之言,但是胡蝶本人生前却只回过家乡一次。留在水寨村的,只有一间布满青苔与蜘蛛网的故居。」
故里寻根
一生仅回过一次家乡
“鹤山是我家乡!”在回忆录里胡蝶抒发自己对故乡的情怀。从上海、香港到加拿大,胡蝶生前一直想回家乡看看。
据了解,胡蝶一生仅仅回过家乡一次,那时胡蝶还不满十岁,只是在家乡小住了几天就离开了。1975年,胡蝶在加拿大定居期间,一直想回家乡鹤山看一看,她在回忆录中说:“鹤山是我家乡,逢年过节父亲会回乡祭祖。记得那时候女性是不准进祠堂的,据说也上不了族谱,但我成名了,名字破例列入了族谱。”
1984年,胡蝶在给老同事的一封信中表示,很想回家乡看看,但是到1989年她在加拿大逝世,这个愿望没有实现。对此,水寨村的人自然是感到非常失望的。今年81岁的水寨村村民胡作任告诉记者,胡蝶回乡时,尚未成名,听父老相传,当时知道的人也不多。
“坡山水寨村86号”是故居
曾在电影银幕上独领风骚的一代影后,故居到底是什样的呢?近日,记者在坡山村委会工作人员的带领下,穿过古色古香的连串巷道,来到了一间三户并排的砖瓦房。其中,中间一户门牌上写着“坡山水寨村86号”。
“这里便是胡蝶故居了。”工作人员说。据了解,胡蝶本人是在上海出生的,她在这里居住过的日子并不长,但是水寨村的乡亲们很怀念这位“电影皇后”。
记者看到,胡蝶故居面积不大,门外贴着两块牌子。一块写着“胡蝶故居”,一块写着“沙坪街道中小学德育教育基地”。推开破旧木门,进去是一个小天井,再进去就是里屋了。建筑风格是典型的清末民初南方住宅样式,瓦顶和木阁楼由于年久失修已显破旧。青苔和蜘蛛网遍布全屋,与附近新修建的几栋二三层小洋房形成鲜明对比。
工作人员告诉记者,2003年12月,胡蝶的女儿胡友松女士应鹤山市政府的邀请,第一次踏上母亲的故乡。在水寨村,她游历了母亲一直梦想要回到的地方,替母亲说出了“鹤山是我家乡!”这句藏在心中许久的话。
据介绍,胡友松回来时,曾捐资修葺了这间故居,也到水寨村的胡氏宗祠参拜,并宴请乡亲父老。对于家乡,胡友松留下了深深的眷恋。在离开胡蝶故居前,她表示,自己是“孤雁南飞,现在找到了自己的根”。
“她脸上的小酒窝很迷人!”
记者在水寨村探访时发现,看过胡蝶电影的年轻人虽然不多,但是大家对于水寨村出了这么一位“电影皇后”还是很引以为傲的。胡作任回忆说,自己早年在外“行船”,船每次靠岸,他总要找胡蝶的电影来看。“她脸上的小酒窝很迷人!”说到这里,老人满布皱纹的脸上乐开了花,重新找到了年轻时美好的记忆。“我爱看她的电影,也以水寨村能出这么一位‘电影皇后’感到骄傲。”胡作任说道。
明星档案
胡蝶
(1908-1989年)
原名:胡瑞华
籍贯:广东鹤山
职业:演员
主要成就:
1960年获第七届亚洲电影节最佳女主角奖;
1995年获中国电影世纪奖——女演员奖。
演艺生涯
电影皇后
胡蝶的表演生涯一直从上世纪二十年代末延续到六十年代。然而,她最辉煌的时期是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上世纪三十年代初,她主演了中国第一部有声片《歌女红牡丹》,她把一个忍受丈夫虐待与压榨而毫无反抗、心地善良又有几分愚昧的女性刻画得相当成功。在第一部左翼电影《狂流》中,她塑造的秀娟不但富有反抗精神,而且内心世界十分丰富,受到好评。她主演《姐妹花》让她的表演艺术达到了高峰。在影片中,她一人饰演有着不同命运的双胞胎姐妹大宝、二宝,把两个身份悬殊、性格各异的女性刻画得非常细腻。当时,这部影片在国内打破国产影片有史以来上座率的最高纪录,后来到东南亚、日本、欧洲多个国家演出,也大获好评。胡蝶饰演过慈母、女教师、女演员、阔小姐、劳动妇女、工厂女工等多种角色,她的气质富丽华贵、雅致脱俗,表演上温良敦厚、娇美风雅,一度被观众评为“电影皇后”。胡蝶横跨默片和有声片两个时代,成为当时我国最优秀的演员之一。
星闻趣事
艺名由来
1924年,当时上海大戏院经理曾焕堂,在上海创办了中国第一所电影演员训练学校——中华电影学校。一个偶然的机会,胡蝶看到了电影学校的招生广告并报了名。为了让自己显得老成一些,她把自己打扮成一个少妇。
那个时候,当演员的都要有个响亮的艺名。胡蝶原打算取个‘胡琴’的名字,但一想,“胡琴”岂不是整天让人拉来拉去?自己虽然还能随遇而安,却也不想让人拉来拉去。大约想过好几个名字,总不满意,“胡来胡去”的,也不知哪来的灵感,想到了“蝴蝶”。“蝴”和“胡”同音不同字,但还不错,当个“蝴蝶”可以自由自在地飞来飞去。”
时尚引领者
作为中国第一位“电影皇后”,胡蝶成了上海滩时髦女性关注的对象。她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都成为人们模仿的对象。有的杂志甚至把她的穿衣打扮从头到脚分解开来,供读者仔细研究。
文/谢礼鸣 刘利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