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讯(记者孙妮)在近日举行的中国-东盟青年创新大赛上,代表广西参赛的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的“学生头”在管理模拟决赛中,获得了团体一等奖和个人三等奖的好成绩,指导老师赵序海毫不吝啬地夸赞自己的学生:“我们广西仔‘做生意’还可以啵!”
8000名青年才俊比创新
中国-东盟青年创新大赛是由教育部主办、为庆祝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20周年举办的创新竞赛,包括创新产品设计、创意营销策划、管理模拟、创业实践等4个模块,主要考察选手的创新能力、企业运作能力和团体合作能力。比赛的选手是国内和东盟国家15~35岁的青年,以高校学生为主,共有3000个代表队的8000名选手参加。
“从海选、初赛、复赛到决赛,广西队挺进决赛可不容易。”1月14日,指导老师赵序海告诉记者,这次比赛含金量较高,广东、浙江等经济和教育强省派出数百个参赛队,还有不少东盟国家的队员参赛。经过一轮又一轮的“大浪淘沙”,经干院、广西大学等本土高校的5支团队挺进复赛,拼到最后,只有一支队伍留在决赛圈。
“90后”有想法也“有脾气”
“管理模拟比赛就是在虚拟环境中运营公司,简单说,就是做生意。”广西代表队的岑显达告诉记者。小岑同学是经干院工商系大二的学生,曾在多家企业担任过物流、营销等岗位的兼职,正因为他“比较懂行”,比赛中大家一致推选他当模拟企业的CEO。比赛中,每个“企业”可向银行贷款,要对产品进行研发、生产和定价,也要采买原料和机器设备,还要进行营销策划。而所有“企业”最后都要进入模拟市场,想办法卖出“产品”,回收资金。“谁能把企业运作得好,能赚钱,谁就是优胜者。”
“‘90后’大胆创新,自信自我,但缺乏合作精神和抗打击能力。”指导老师一针见血地点出了小岑“企业运作”中的失误,在他看来,这也是“90后特质”。凭着对市场的把握,小岑的“企业”一路杀进了决赛,但是在一次决策中,他没有采纳下属有关产品研发的建议,继续扩大老产品的生产,结果产品卖不出去,资金也收不回来。营销业绩不佳,“营销经理”情绪不佳,在下一次决策中不提供任何市场信息和建议,“让企业亏了几百万元”。类似的情况不仅在小岑一家“企业”存在,据介绍,区外一些代表队,不时出现这样的场面:一语不合,“营销经理”、“生产主管”拂袖而去,只丢下CEO这个光杆司令硬撑下去。
高中生提前感受“商战”
指导老师告诉记者,学生虽然有脾气,但“90后”的创新意识和科技能力绝对不容小觑。大赛中有学生制造出能检测有害气体的机器人,也有人发明了能在大学宿舍使用的“人力甩干机”,孩子们的奇思妙想,常让“70后”、“80后”的老师们自叹不如。
此外,这次比赛,也让本土师生见识了东部经济发达地区家长的商业意识。据介绍,本次大赛参赛者以大学生为主,可是,上海、温州一带的不少高中生,被家长“撵”着去参加管理模拟类的比赛,家长们交流说,就是希望孩子们在接近真实的“商战”中体味企业管理的残酷和乐趣,培养经营意识,“将来好接班”。
原标题:未找到ID是[1343]的TnUserV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