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5月08日  星期四
  您当前的位置 : 南海网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中国动态
字号:

[图解]一图速览政府工作报告 60个重要数字与事实

来源:新华网、中新网 作者: 时间:2016-03-05 11:41:00
  政府工作报告中的60个重要数字与事实
  新华社北京3月5日电(记者傅双琪)距离中国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首个“百年目标”还有五年。2016年,中国将如何面对国内外严峻挑战,为决胜 阶段开个好局?提交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审议的政府工作报告给出了切实的答案。新华社记者从报告中梳理了60个值得关注的数字与事实。

  2016年主要经济指标

  1、国内生产总值增长6.5%到7%。

  2、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左右。

  3、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大力度。拟安排财政赤字2.18万亿元,比去年增加5600亿元,赤字率提高到3%。

  4、安排地方专项债券4000亿元,继续发行地方政府置换债券。

  5、城镇新增就业1000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4.5%以内。

  6、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今年广义货币M2预期增长13%左右。

  2016年改革和发展重点

  7、今年将比改革前减轻企业和个人负担5000多亿元。

  8、着力化解过剩产能和降本增效。中央财政安排1000亿元专项奖补资金,重点用于职工分流安置。

  9、大幅放宽电力、电信、交通、石油、天然气、市政公用等领域市场准入,消除各种隐性壁垒,鼓励民营企业扩大投资、参与国有企业改革。

  10、启动一批“十三五”规划重大项目。完成铁路投资8000亿元以上、公路投资1.65万亿元,再开工20项重大水利工程,建设水电核电、特高压输电、智能电网、油气管网、城市轨道交通等重大项目。

  11、中央预算内投资增加到5000亿元。

  12、棚户区住房改造600万套,提高棚改货币化安置比例。

  13、鼓励农户依法自愿有偿流转承包地,开展土地股份合作、联合或土地托管。

  14、全面完成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并实行特殊保护,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增加深松土地1.5亿亩,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2000万亩。

  15、实施化肥农药零增长行动。

  16、完成1000万以上农村贫困人口脱贫任务,其中易地搬迁脱贫200万人以上。

  17、中央财政扶贫资金增长43.4%。

  18、扩大国际产能合作。设立人民币海外合作基金,用好双边产能合作基金。

  19、提高利用外资水平。引导外资更多投向中西部地区。

  20、积极商签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加快中日韩自贸区等谈判,推进中美、中欧投资协定谈判,加强亚太自贸区联合战略研究。

  21、化学需氧量、氨氮排放量要分别下降2%,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分别下降3%,重点地区细颗粒物(PM2.5)浓度继续下降。

  22、全面推广车用燃油国五标准,淘汰黄标车和老旧车380万辆。

  23、公共教育投入要加大向中西部和边远、贫困地区倾斜力度。对贫困家庭学生率先免除普通高中学杂费。

  24、中央财政安排城乡医疗救助补助资金160亿元,增长9.6%。

  25、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医保制度,财政补助由每人每年380元提高到420元。

  26、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财政补助从人均40元提高到45元,促进医疗资源向基层和农村流动。

  27、完善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配套政策。

  28、城乡低保人均补助标准分别提高5%和8%。

  29、加强行政监察,推进审计全覆盖。以减权限权、创新监管等举措减少寻租空间,铲除滋生腐败土壤。

  30、办好在中国举行的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

  “十三五”重要指标(2016年到2020年)

  31、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

  32、“十三五”时期经济年均增长保持在6.5%以上。

  33、全员劳动生产率从人均8.7万元提高到12万元以上。

  34、中国经济总量超过90万亿元。

  35、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强度达到2.5%。

  36、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0%,迈进创新型国家和人才强国行列。

  37、实现1亿左右农业转移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在城镇落户。

  38、完成约1亿人居住的棚户区和城中村改造。

  39、引导约1亿人在中西部地区就近城镇化。

  40、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0%、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到45%。

  41、高铁营业里程达到3万公里、覆盖80%以上的大城市。

  42、新建改建高速公路通车里程约3万公里。

  43、实现城乡宽带网络全覆盖。

  44、单位国内生产总值用水量、能耗、二氧化碳排放量分别下降23%、15%、18%。

  45、森林覆盖率达到23.04%。

  46、治理大气雾霾取得明显进展,地级及以上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超过80%。

  47、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

  48、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从10.23年提高到10.8年。

  49、实现城镇新增就业5000万人以上。

  50、人均预期寿命提高1岁。

  (小标题)2015年成绩单

  51、国内生产总值达到67.7万亿元,增长6.9%,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位居前列。

  52、城镇新增就业1312万人,超过全年预期目标。

  53、服务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上升到50.5%,首次占据“半壁江山”。

  54、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6.4%。

  55、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下降5.6%。

  56、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7.4%,快于经济增速。

  57、农村贫困人口减少1442万人。

  58、实际使用外资1263亿美元,增长5.6%。

  59、取消和下放311项行政审批事项,彻底终结了非行政许可审批。

  60、重点高校招收贫困地区农村学生人数增长10.5%。

  30句话读懂政府工作报告

  1、过去一年,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67.7万亿元,增长6.9%,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位居前列。粮食产量实现“十二连增”,居民消费价格涨幅保持较低水平。特别是就业形势总体稳定,城镇新增就业1312万人,超过全年预期目标,成为经济运行的一大亮点。

  2、结构调整取得积极进展。服务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上升到50.5%,首次占据“半壁江山”。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6.4%。高技术产业和装备制造业增速快于一般工业。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下降5.6%。

  3、人民生活进一步改善。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7.4%,快于经济增速。去年末居民储蓄存款余额增长8.5%,新增4万多亿元。又解决6434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扶贫攻坚力度加大,农村贫困人口减少1442万人。

  4、现在国内生产总值每增长1个百分点的增量,相当于5年前1.5个百分点、10年前2.5个百分点的增量。经济规模越大,增长难度随之增加。

  5、受全球贸易萎缩等因素影响,去年我国进出口总额出现下降,预期增长目标未能实现。投资增长乏力,一些行业产能过剩严重,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地区和行业走势分化,财政收支矛盾突出,金融等领域存在风险隐患。

  6、“十二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全面完成。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8%,经济总量稳居世界第二位,成为全球第一货物贸易大国和主要对外投资大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下降18.2%,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减少12%以上。基础设施水平全面跃升。铁路运营里程达到12.1万公里,其中高速铁路超过1.9万公里,占世界60%以上。

  7、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十三五”时期经济年均增长保持在6.5%以上。全员劳动生产率从人均8.7万元提高到12万元以上。届时,我国经济总量超过90万亿元,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

  8、今年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国内生产总值增长6.5%—7%,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左右,城镇新增就业1000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4.5%以内,进出口回稳向好,国际收支基本平衡,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下降3.4%以上,主要污染物排放继续减少。

  9、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大力度。今年拟安排财政赤字2.18万亿元,比去年增加5600亿元,赤字率提高到3%。其中,中央财政赤字1.4万亿元,地方财政赤字7800亿元。

  10、全面实施营改增,从5月1日起,将试点范围扩大到建筑业、房地产业、金融业、生活服务业,并将所有企业新增不动产所含增值税纳入抵扣范围,确保所有行业税负只减不增。

  11、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今年广义货币M2预期增长13%左右,社会融资规模余额增长13%左右。

  12、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继续完善人民币汇率市场化形成机制,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基本稳定。深化国有商业银行和开发性、政策性金融机构改革,发展民营银行,启动投贷联动试点。

  13、推进股票、债券市场改革和法治化建设,促进多层次资本市场健康发展,提高直接融资比重。适时启动“深港通”。

  14、规范发展互联网金融。大力发展普惠金融和绿色金融。加强全口径外债宏观审慎管理。扎紧制度笼子,整顿规范金融秩序,严厉打击金融诈骗、非法集资和证券期货领域的违法犯罪活动,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风险的底线。

  15、创新事中事后监管方式,全面推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随机抽取检查对象,随机选派执法检查人员,及时公布查处结果。

  16、采取兼并重组、债务重组或破产清算等措施,积极稳妥处置“僵尸企业”。完善财政、金融等支持政策,中央财政安排1000亿元专项奖补资金,重点用于职工分流安置。

  17、加快质量安全标准与国际标准接轨,建立商品质量惩罚性赔偿制度。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

  18、大幅放宽电力、电信、交通、天然气、市政公用等领域市场准入,消除各种隐性壁垒,鼓励民营企业扩大投资、参与国有企业改革。在项目核准、融资服务、财税政策、土地使用等方面一视同仁。

  19、落实带薪休假制度,加强旅游交通、景区景点、自驾车营地等设施建设,规范旅游市场秩序,迎接正在兴起的大众旅游时代。

  20、今年要启动一批“十三五”规划重大项目。完成铁路投资8000亿元以上、公路投资1.65万亿元,再开工20项重大水利工程,建设水电核电、特高压输电、智能电网、油气管网、城市轨道交通等重大项目。

  21、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放宽城镇落户条件,建立健全“人地钱”挂钩政策。

  22、完善支持居民住房合理消费的税收、信贷政策,住房刚性需求和改善性需求,因城施策化解房地产库存。建立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把符合条件的外来人口逐步纳入公租房供应范围。

  23、要引导农民适应市场需求调整种养结构,适当调减玉米种植面积。按照“市场定价、价补分离”原则,积极稳妥推进玉米收储制度改革,保障农民合理收益。

  24、今年要完成1000万以上农村贫困人口脱贫任务,其中易地搬迁脱贫200万人以上,继续推进贫困农户危房改造。中央财政扶贫资金增长43.4%。在贫困县推进涉农资金整合。

  25、重拳治理大气雾霾和水污染。今年化学需氧量、氨氮排放量要分别下降2%,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分别下降3%,重点地区细颗粒物(PM2.5)浓度继续下降。

  26、大力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分类推进中等职业教育免除学杂费。对贫困家庭学生率先免除普通高中学杂费。落实提高乡村教师待遇政策。继续扩大重点高校面向贫困地区农村招生规模,落实和完善农民工随迁子女在当地就学和升学考试政策。

  27、今年要实现大病保险全覆盖,政府加大投入,让更多大病患者减轻负担。中央财政安排城乡医疗救助补助资金160亿元,增长9.6%。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医保制度,财政补助由每人每年380元提高到420元。

  28、继续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标准。各地要切实负起责任,确保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制定划转部分国有资本充实社保基金办法。开展养老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推进多种形式的医养结合。落实临时救助、特困人员救助供养等制度。城乡低保人均补助标准分别提高5%和8%。

  29、积极推行政府法律顾问制度。深入推进政务公开,充分发挥传统媒体、新兴媒体作用,利用好网络平台,及时回应社会关切,使群众了解政府做什么、怎么做。

  30、加强行政监察,推进审计全覆盖。以减权限权、创新监管等举措减少寻租空间,铲除滋生腐败土壤。

  

 
责任编辑:甘晨卉
南海网24小时新闻报料热线966123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南海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南海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热度点击
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999-2020 电话:(86)0898-66810806  传真:0898-66810545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