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急!遇事故拨120却派不出救护车!近日,记者采访了海南省卫计委、省公共卫生紧急救援指挥中心和海口市120急救中心,其原因之一就是救护车辆不够、急救设备不足等,海口的呼叫无车率每年约5%,而在西部市县,这样的情况更突出。为此,相关部门呼吁各市县政府加大投入,不断完善院前急救体系。(7月21日南海网)相关新闻:救命难!海口120车少站少 今年已有7次呼叫后无车可派
其实,急救车“救命难”在国内并不少见。曾有报道说,在浙江省嘉兴市嘉善县,人口70万的全国百强县,却只配置了一辆120救护车,在这个沿海发达省份浙江,更没有一个地级市和县(市)急救机构达到国家规定的城市急救中心、站的基本标准。可见,在全国范围内,急救车“救命难”到底有多难,海南也不例外。
急救车“救命难”,检验的是政府民生担当的成色。正如报道所说,遇到突发事故或疾病,第一时间拨打120求助,并能获得及时救助,这是一种社会进步的表现。某种程度上说,这也应该是政府为人民群众提供的民生服务,是不可推卸的公共职能和责任。
试想,倘若群众遇到生命危险,拨打救护车求助却无车可派,只能坐着等死,那是什么样的人间悲剧?作为地方政府,不管怎样发展经济,最终都离不开让人民群众分享发展的红利,那么,什么才是群众有触感的“红利”?毫无疑问,就是感受到政府在民生服务的保障,让他们对生活有希望,遇到困难尤其是生命危险时,能够得到及时的救助。
这些年,各地政府都在加大力度推动为民办实事项目,也确实取得了不错的成效。什么是为民办实事?笔者以为,补齐急救车和急救服务供给的短板,恰恰是最大的也是应该被摆在首位的为民办实事!就此而言,我们真心期望各级相关部门能够肩负起民生担当,切实加大公共资金的投入,完善院前急救体系。当然,除了加大公共投入力度,还需要广泛借鉴它山之石,比如香港地区的院前医疗急救由消防部门承担,非紧急的救护转运服务则由其他辅助机构来承担,既保证了专业反应又减少了利益纠葛,再如,一些国家和地区,采取急危重症患者由政府提供免费服务,非紧急情况的病人,则由市场化的公司提供服务。可以说,这些探索都值得借鉴。(寇振宁)
新海南手机客户端
南海网手机客户端
南海网微信公众号
南海网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