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层 | 儋州六罗村自办土味“村晚”34年 自编自演留乡愁

  儋州和庆镇六罗村自办春节晚会

  土味“村晚”34年 自编自演留乡愁

  央视报道儋州乡村春晚

  南国都市报2月11日讯(记者 梁振文 文/图) 没有华丽的舞台和炫亮的灯光、没有大牌明星和专业演员,却拥有忠实的观众粉丝,所有节目都散发出浓郁的“土味”。2月8日晚,儋州市和庆镇六罗村第34届“春晚”火热举行,村民们围坐在简易的舞台前,津津有味地看着自编自演的春节晚会,不时发出阵阵的掌声和喝彩声,“年味”十足。掐指一算,六罗村的乡村春晚已迎来了它的第34个年头。

  收获

  用“村晚”留住乡愁

  34年坚持收获众多粉丝

  8日晚,刚吃过晚饭,六罗村文化广场就挤满了人,近五百位村民带着小板凳陆续坐下,男女老少的脸上都挂着笑容,他们沸沸扬扬地议论着,热闹极了,无不翘首以盼这场“春晚”的开演。

  晚上8时,六罗村第34届“春晚”在舞蹈《开门红》中拉开序幕,小品《幸福是奋斗出来的》、音乐快板《移风易俗树新风》《阿妹嫁给涯》等23个节目轮番上演,以小品、歌舞的形式将生活中的趣事搬上舞台,展现村容村貌,演绎乡风民俗,凝聚乡土人情。用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呈现乡村生活新变化和美丽乡村建设的成果,展现了村民们多才多艺、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精神风貌。歌舞欢腾,让六罗村热闹非凡,年味十足。

  村委会主任邓少宏介绍,举办晚会增添了村里过年的热闹气氛,是村民们庆祝美好生活的一种方式,也是村里最重要的一场盛会。

  在儋州,每年初四都有回村拜年的习惯。邓少宏表示,村晚的举办让大家晚上有了娱乐盼头,而34年的坚持,也改变了村民拜年的驻留时间,还收获了附近村庄的许多粉丝。如今,六罗村村晚已经成为了当地人拜年后必去观看的一场文化盛宴。

  2月8日,六罗村第34届春节晚会的演出现场。

  起源

  一个初中生的提议

  获全村人的支持和响应

  六罗村的春节晚会节目土味十足。“其实,我们村晚的想法是来自一个初中生,他的想法获得了很多人的支持,并且坚持了34年。”村晚节目筹备人邓重英笑着说,当时有一位叫邓伟的村民在儋州市那大镇读初中,看到央视举办的春晚后,就回村找同龄人商议,也想在村里办个“村晚”。这个提议得到当时不少村里同龄人的支持。就这样,第一届村晚就在村里的一块空地上举行了,大约只有十个节目,却吸引了很多的父老乡亲到场观看。

  “当时就是玩玩,坚持了十年后,大家也逐渐接受了,全体村民都参加举办村晚的活动。”邓重英告诉记者,每年春节前,家家户户都自愿出资筹备村晚,晚会的节目也都是村民自发组织表演。

  “所有的节目都是村民自己排练,纯粹就是自娱自乐。”邓重英说,之前有不少年青人在学校是学文艺的,或是到外面学习。春节时,他们就自发帮村民排练。有文艺特长的村民,也可以自己报名上台表演。村晚门槛低、自由发挥、娱乐为主,散发出浓厚的乡土气息。正是这浓浓的土味,留住了来拜年的亲戚朋友的乡愁。如今,网络资讯发达,村民学习的途径更加多样,节目也更加多元化。

  “节目表演浓缩了六罗村村民平时喜闻乐见的人和事,非常接地气。”连续几天深入采访六罗村“春晚”的今日儋州报记者黎有科告诉记者,这台草根春晚从最初的自发组织,到现在得到儋州市委、市政府的支持,让当地人见证了乡村生活日新月异的时代变迁,承载了一代人的浓浓乡愁,同时也展现了儋州深厚的民俗文化。

  传承

  传帮带薪火相传

  “村晚”已成乡村文化大餐

  据了解,从1986年开始,六罗村每年都坚持自办春节联欢晚会,到现在已经连续举办34届。六罗村春晚举办时间之久、反响之大,引起了许多媒体的关注,也将六罗村群众的精神面貌展示给大家。

  “如今村晚越办越好,大家都非常喜欢这台村晚,很多村民也参与进来。”邓少宏的女儿邓巧英已经给村晚当了10年的主持人。当她还在读大学时,长辈的主持人就带着她客串主持人。如今,邓巧英是儋州市一所学校的老师,每年村晚,她不仅主持节目,还帮助村民排练,参加节目表演。

  邓重英说,走过34个年头的村晚,有更多的人加入进来。村晚也注入更多新生力量,活力十足。

  回味

  生动演绎扶贫

  弘扬正能量获更大支持

  “整台晚会,我最喜欢的就是懒汉扶贫这个节目。现场的一些贫困户看得都脸红了,用手捂着脸。”邓少宏说,“扶贫是当前的一项重点工作,村里有些贫困户是因懒致贫,我们也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让贫困户脸红,要靠双手勤劳脱贫。”

  从空地到水泥地,到现在的大舞台,村晚已经成为全村人的文化娱乐大餐,六罗村村晚得到的关注度越来越大。

  儋州市和庆镇文化站长羊卫民表示,镇委镇政府已经决定,今年将对六罗村舞台进行改造,同时硬化村内部分村道,安装路灯、污水处理设施。同时,依托美万湿地公园,将该村打造成美丽乡村。

责任编辑:许海若
  • 新海南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信公众号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博

    用微博扫一扫

海南社会

社会民生包罗万象 进入栏目
栏目推荐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技术服务 |  法律声明 |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999-2022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 电话:(86)0898-66810806  传真:0898-6681054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96612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nhwwljb@163.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06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10828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琼字00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琼B2-2008008 广告经营许可证:460000100120 琼公网监备号:46010602000273号
南海网备案号 琼ICP备09005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