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报全媒体/椰网/海拔手机端记者 常珊珊文/图
世界上最美好的东西,莫过于一种默契。人也好,动物也好,植物也好,所有的生命,都共同生活在一个有机统一体之中。新加坡就是这样一个充满惬意诱惑的绿色岛国,没有人不愿意融入其中,去体验一下呼吸自由空气与健康生活的快乐。
当我踏上了新加坡这一片净土,第一印象,就是美丽、清新、充满生机与诗意。据说新加坡整个国家的绿化覆盖率达到95%,这在全世界是独一无二的。
说它是城市,分明抬头看见的是树,脚下走过去的是草,身前身后时常有鸟儿叽叽喳喳相随,而头顶上的天空,近常有些鸟在云端盘旋,到处还能看得见小动物的身影;说它是自然,那矗立于绿树后面的幢幢彩色楼群,穿行于林中的车流,在夜色中闪烁的灿烂灯火,又好像在告诉我们:这是个现代而繁华的城市,丝毫没有一些现代都市的压抑感和脏乱感。
新加坡的核心竞争力是眼睛看不到的
新加坡不仅是一座花园城市,还是一座智慧城市。其实,用智慧国家来形容新加坡才更为合适。因为新加坡的总面积约720平方公里,总人口约600万人。从地图上看,新加坡“小红点”的称谓名副其实。如果说,城市化对于其他国家是一个发展的选择,那对新加坡而言,则是别无选择。由于领土面积的限制,自然资源也相当匮乏,饮用水都需要从马来西亚进口。加之老龄化问题严重,可以说,新加坡的天然处境非常可怜。但是,通过长期有规划的智慧城市建设,似乎这些问题都得到了妥善解决。
老话说“谋定而后动”,规划,对一个城市的发展至关重要。在这方面,新加坡的小,反倒成为了优势。因为小,可能性有限,不会反复纠结折腾;因为小,会更加珍惜每一寸土地,规划得更加精细。在城市建设与管理上,政府会合理的利用每一寸土地资源。新加坡的各类建筑物有个显著特点,尤其是政府组屋。在设计之初,一楼几乎都是空出来的,四通八达,从二楼才开始有居民居住。正是由于国土资源有限,政府要腾出足够的空间让居民行走、活动,同时也可以应对人口老龄化的趋势,如果有必要,政府会灵活地将部分底层的公共区域围起来,改造成老年人活动康养中心、托儿所等。所有的建筑每六年粉刷一次外墙,所以我们看到的很多的政府组屋都是光鲜亮丽的。
“一个城市和社会的进步不能仅看表面,新加坡的核心竞争力是眼睛看不到的,要用心慢慢体会。”新加坡知名学者型企业家、一带一路东盟顾问专家、新加坡公共政策研究所所长、新加坡生产力与竞争力中心首席顾问刘叔铭教授接受国际旅游岛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新加坡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形成了一个稳定的政治局势,拥有一批有干劲、愿意奉献而又受过教育的精英人才,具有吸引高度工艺水准工业的能力,有清洁、青翠又优雅的环境。而这4个方面又相互交融在一起,成就了今天的新加坡。
“精英治国”是新加坡治国理政成功经验
“精英治国”、“清廉文化”和“高效管理”,这三点都不是硬件,而是难以模仿和超越的软件。
新加坡治国理政的成功经验,“精英治国”这个词被多次提及。
刘叔铭教授说,“让最优秀的人管理国家”“人才立国”、“精英治国”这些是新加坡多年来秉承的思想。严明的制度,完善的法制,规范的秩序,人性化的管理,加上独特的区位、优美的环境、便捷的通行,还有居者有其屋的住房保障、政府买单的医疗保障,使得很多人在新加坡工作、学习、生活足够舒心自由。
刘叔铭教授告诉国际旅游岛商报记者,国家是企业和个人竞争力的基础,社会的发展驱动政府职能转换。深化行政制度改革,建设职能科学、结构优化、廉洁高效、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是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政府不应该成为无所不管的“大”政府,而应该成为与社会权责分明的“精”政府,从Command(命令)、Control(控制)转为Customer(客户)、Server(服务者)。
新加坡的公务员体制是以功绩制度为基础的精英主导的公务员体系,新加坡建立了完善的公务员功绩制度,强力倡导并践行精英主义,以及“好政府”的理念。还有就是高效廉洁,新加坡公务员在国际透明组织政府廉洁排名和埃森哲政府效率排名中名列全球第一。
新加坡政府还以企业化运作。新加坡是一家无限公司,新加坡人同时是国家的“股东”、“客户”和“雇员”,这便是新加坡人的三重身份。政府企业化不是要让政府像企业一样拼命赚钱,而是借鉴企业的管理方法提高政府的效率与效能。
对标新加坡海南需要信心与理念
刘叔铭教授表示,新加坡是一个国家,而海南是一个省,体制上的不同,决定了一些实施上的难度。但海南有海南的特色,海南有丰富的资源,海南如果能够抓住自己的特点,因地制宜,发挥优势,由上至下,整体规划,硬件如高速网络铺设,软件如法规制定,心件如高端教育等都要配套,发挥效益提高办事效率,増进百姓智慧。尤其海南在中国的国家自贸区(港)的发展战略下,更有自己发挥的空间。
按照新加坡的经验来看,建立一个现代化的宜居城市,必须是规划统领城市发展的走向,建设保证城市质量的水平,管理决定城市竞争的能力,营销提高城市整体形象。
刘叔铭指出,对标新加坡,海南需要信心与理念。新加坡有许多海南人,新加坡能做到这么好,海南一定也做到很好。海南自贸区(港)要发展,信息一定要自由,资金一定要流通,人才一定要集聚。“一带一路”大战略下,海南可借助地理及气候优势,发展成一个会展、旅游及养生之地。用高远的视野、国际化的规范、创新的能力以及实干态度,去实现海南自贸区(港)的建设发展。
相关图解>>>
媒体聚焦>>>
【海南日报】探访新加坡自贸港建设:“无中生有”立根基 “小中见大”开新局
【三亚日报】感知新加坡营商环境 从“投资者夫人的视角”看问题
原标题:智慧城市新加坡核心竞争力典范
责任编辑:杨子薇新海南手机客户端
南海网手机客户端
南海网微信公众号
南海网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