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周刊 | 牛岭:是分界也是交融

  牛岭:是分界也是交融

  文\海南日报记者 李梦瑶

  似乎天空都被笼罩在阴霾中,稍稍往前一些,雨幕便戛然而止。车行于海南东线高速公路上,一路疾风中沃野平川陡然隆起成岭,“南边日出北边雨”的奇观乍现,便知是到了牛岭。

  如一头巨牛静卧海边,位于海南东线高速公路万宁市和陵水黎族自治县交界处的牛岭将海南岛的地貌与气候鲜明分割,成为一道天然而成的分界线。是偶然还是必然?拨开笼罩其间的云雾,才发现这座其貌不扬的山岭伏延千里,如草蛇灰线一般贯穿于琼岛民族文化与风土人情之中。

俯瞰牛岭。海南日报记者 袁琛 摄

  山海终相逢

  自海南岛腹地往东南,五指山山脉一路起伏连绵,至海岸线附近时已然式微。牛岭横卧于万宁与陵水的交界处,山峰缓缓上扬,海拔不足千米,只因线条流畅神似牛头临海饮水、牛尾背靠大山,“牛岭”一名也就口口相传开来。

  清乾隆瞿云纂修的《陵水县志》记载:“牛头岭在城东北三十里,临海,两岭对峙如牛,故名。岭高三十余丈。明成化十年,副使涂棐平治之,勒石其上。万历四十六年,参将何斌臣、知县沈应礼加修治,有碑。”这里提及的“牛头岭”,即为牛岭旧称。

  沿盘山公路蜿蜒向上,牛岭植被覆盖茂密,常绿和落叶乔木、灌木草地渐次分布,景色虽美,在山峦纵横、满目皆绿的琼岛倒也稀松平常。待登上半山腰的观海亭,咸湿的海风夹杂着轰鸣海浪声扑面而来,山海相拥间终于铺开了一张波澜壮阔的巨幅画卷。

  山逼水去,水来劈山,最初的较量中,双方总能打个平手。直至地壳运动或冰川时代的到来,汹涌的海水大肆“攻城略池”,将牛岭东侧的一处山坳完全吞噬,以至于山势再次上扬时,竟是从1.2海里外的海面浮出。自此以后,这座小岛被人们唤作“分界洲岛”。

  遇上风雨天,登岛回望对岸,雾从海上涌来,云自山间生发,一切都是影影绰绰的。香山居士白居易笔下那句“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缈间”,便有了具象化的呈现。

牛岭是海南南北地貌的分界线。海南日报记者 古月 摄

  一岭分南北

  海南东线高速公路自北向南一路穿行,至175公里处时地势陡然抬升至最高点,此后又起起伏伏,一山连着一山。将平原与山地两种地形交汇于一处的牛岭,扮演的正是琼岛南北地貌分界线的角色。尽管看不见摸不着,这条线却在人们的真实感受中口耳相传。

  “从万宁到三亚的路上,经常会碰上滂沱大雨,可车只要一过牛岭隧道,立马晴空万里。”万宁市民王宇说。他常年开车途经海南东线高速公路,为他判断车程、提供参照物的不是路边的交通标志牌,而是“牛头下雨牛尾晴”的气候特征。

  每当北方寒流长驱直入一路南下,至牛岭处总会遭遇“闭门羹”。湿气团的水分只好在迎风的北岭形成降水降落,背风的南岭则干爽如往常。“尤其是牛岭往北至兴隆一带,年平均降水量达2300毫米,几乎比三亚高出将近1000毫米。”曾供职于万宁市史志及水务部门的作家郑立坚说。在他看来,牛岭让北来的冷空气不易南下,又让南来的季风滞缓北上。海拔976米的牛岭宛若一道“高墙”,影响着琼岛南北部水热条件的分布。

  海南全岛均属热带,牛岭并非真正意义上的气候分界线,只是在一个特殊区域环境下造成了“小气候”的差异。

2007年,环海南岛国际公路自行车赛选手经过海南东线高速公路牛岭路段。海南日报记者 宋国强 摄

  古道架通途

  从地貌到气候,牛岭引发的“多米诺骨牌”效应不止于此。

  过去,牛岭以南山高林密,腹地深广,一直是黎峒核心,之后又有苗人陆续迁入,成为少数民族聚居地。而汉人则多生活在牛岭以北的平原地带,连绵青山将不同的民族文化分隔两端,“过牛岭”在当地用语中也有“艰难克服危险和困难”之意。

  山岭再高,也难以阻挡各民族之间的交往和互动。循着陡峭山势往上,工匠们一寸一寸地凿石开路,于元末明初修通了一条100公里长的万陵古驿道,成为彼时陵水至万宁的主要交通要道,也为汉族与黎族、苗族先民牵起了文化对话、情感交流的纽带。

  据《陵水县志》记载,万陵古驿道途经牛岭时,山高路陡,且修筑于山腰的悬崖上,崖高30余丈,崖下是波涛汹涌、布满礁石的大海,地势险峻、举步维艰。明成化十年(1474年),广东按察副使涂棐率众重修,用大小不等的石头在牛岭上垒铺成宽2.5米、长约1800米的石道,且在岭脚下的大石上凿刻文字进行记载。

  自琼岛北部取道东线一路往南,万陵古驿道一直是必经之地,牛岭由此成为兵家要塞、商贾行船躲避风雨之所。民国时修建开通陵万公路后,热闹了数百年的万陵古驿道逐渐荒废。上世纪90年代,海南东线高速公路兴建时,古驿道被挖掘填平,牛岭过去所承载的军事、交通等社会功能被彻底取代。

  宋代史学家郑樵在《通志》卷四十中说,“州县之设,有时而更,山川之形,千载不易,故《禹贡》分州,必以山川定经界也。”牛岭耸立于琼岛东南部沿海一带,从上世纪50年代起,便始终是相邻的万宁和陵水两地的天然行政区划界限。

责任编辑:吉训侦
  • 新海南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信公众号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博

    用微博扫一扫

海南文体

娱乐文体活色生鲜 进入栏目
栏目推荐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技术服务 |  法律声明 |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999-2025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 电话:(86)0898-66810806  传真:0898-6681054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96612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nhwwljb@163.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06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10828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琼字00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琼B2-2008008 广告经营许可证:460000100120 琼公网监备号:46010602000273号
南海网备案号 琼ICP备09005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