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在海南,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或为传承弘扬军人光荣传统不忘初心,听从组织安排,服从工作需要,顾全大局,无私奉献,自立自强。他们或自觉履行国防义务和拥军责任,积极落实拥军优属政策,担当作为,起到榜样和示范作用;他们,退役不褪色,转业不转志。他们主动热情为部队官兵和退役军人办实事、做好事、解难题……他们,就是我们身边的退役军人和拥军人物。为充分展示海南退役军人永葆本色、奋发图强的优秀品质和良好精神风貌,进一步弘扬海南拥军优属光荣传统,激励人们扬帆新征程,建功新时代,助力海南自贸区、自贸港建设凝心聚力。即日起,南海网将陆续推出《海南省“最美退役军人”“最美拥军人物”候选人》系列专题报道,敬请关注!
“哪个母亲不需要儿子,哪个妻子不需要丈夫,但保家卫国、安居乐业更需要他们。”在山海黎乡的昌江,有一位拥军爱国,举全家之力,无私奉献国防建设的“军人母亲”,她叫洪玉均,40年来,她默默承担起“军人母亲,部队后盾”的重任,用纤弱双肩挑起生活重担,用一家不圆换来万家团圆,用坚定初心恪守爱国信念,用无私厚爱诠释着新时代“最美军人母亲”的所有内涵。
洪玉均老人向记者展示大儿子张光明的照片。南海网记者韩星 摄
她深知有国才有家 坚定支持儿子去当兵
洪玉均今年已80岁,是原国营红林农场工人,和丈夫张业海育有三个孩子。洪玉均老人年少时就亲眼目睹侵略战争给国家、人民带来的沉重灾难。从那时候起,她深知维护祖国统一、支持国防建设对百姓安居乐业的重要意义。她这一家子,也与军队结下了不解之缘。
“我儿子去当兵的时候,我们也是想着为了国家为了党为了人民,支持他去保家卫国。”洪玉均老人说道。
1977年1月,20岁的张光明入伍参军,次年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那时候通信不发达,只能靠别人带信。碰到部队有人回来,她就会想办法带上几句话给儿子,说的都是“在部队好好干,不要想家,家里一切都好”。
在军事训练中,张光明谨记母亲教诲,不怕流血不怕牺牲,先后荣获连奖励三次,一等功一次,并任五三五六O部队排长。1979年2月17日,在对越自卫还击战中,张光明不惧危险,冲锋在前,光荣牺牲,同年3月,被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评定为烈士,现安葬于广西凭祥。
洪玉均老人家中悬挂着大儿子张光明的遗像。南海网记者韩星 摄
在洪玉均老人家中,悬挂着张光明烈士的遗像,这张永远定格在22岁的年轻面庞神情坚定。那个年代很少照相,儿子遗物少之又少,照片、烈士证明书、军装、军功章……这些都被洪玉均仔细保存着。想儿子时,她就会去看看收藏在衣柜最底层的那套军装。心中的难过,她很少表现出来。
前些年,她跟着儿子的战友去过几次广西给儿子扫墓。如今年纪大了,不便长途出行,时常观望的只有家中那张照片。逢年过节,大儿子的战友登门探望,聊起年轻时在部队的事情,她总是听得入神。“只是遗憾他走得太早了,为国家做的贡献还不够多……”
洪玉均大儿子张光明的烈士证明书。南海网记者韩星 摄
响应国家号召 毅然送女儿接力去参军
在洪玉均老人的家中,还有一位军人,就是洪玉均的女儿张赛琼。
当时,张光明牺牲的噩耗传来,白发人送黑发人,洪玉均跟丈夫张业海万分悲痛。但两位老人匆匆办理完大儿子的丧事后,在边境战事仍然吃紧的情况下,响应国家号召,毅然决然、义无反顾地将女儿张赛琼送到了张光明原先所在的部队参军服役。
为了让女儿在部队安心工作,即使生病住院,她也从不告诉孩子实情。每次女儿写信回家时,她总是那么几句:“我和你爸身体挺好,你在部队好好干,别惦记家……”
张光明在部队获得的荣誉,被洪玉均小心收藏。南海网记者韩星 摄
在一次部队通信故障时,张赛琼英勇地爬上电线杆进行抢修,不慎导致右眼摔伤,1981年退伍后,因右眼伤势感染最终致双目失明,2012年因糖尿病等其他多种病症并发去世。
女儿去世后,有人说,洪玉均,你怎么还那么傻,把儿子女儿都送去当兵,到时候谁给你们二老养老送终啊。洪玉均却说,哪个母亲不需要儿子,哪个妻子不需要丈夫,但保家卫国、安居乐业更需要他们。
在小儿子张光伟就读中学的时候,洪玉均坚决让他去报考军队飞行员,最终因张光伟体检不合格而作罢。从军人妈妈到烈士母亲,40年来,洪玉均的人生,从未停止对祖国和部队的无私付出。同样没有停止的,是对儿女的思念和对国防建设的牵挂。
洪玉均告诉记者,她和丈夫并不后悔送儿女去参军。她的言语很朴实:“国家总要有人来守护,我的小孩只要有这样的想法,我们肯定会支持,保家卫国是好事。”
南海网、南海网客户端昌江1月6日讯 南海网记者 韩星
新海南手机客户端
南海网手机客户端
南海网微信公众号
南海网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