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图读懂政府工作报告(三)| 2020年海南民生“礼包”抢先看

  2020民生“礼包”抢先看

  一图读懂政府工作报告(三)

  1月17日《海南日报》A05版

  数字里的民生

  努力使公办园就读幼儿比例达到50%

  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提高到80%

  改善613所乡村小规模学校和乡镇寄宿制学校办学条件

  新建、续建中小学游泳池69个,总数达300个

  用5年左右时间使海南人民整体健康水平走在全国前列

  开工改造棚户区住房8000套

  改造城镇老旧小区惠及2万户

  加快充电桩建设,确保总体车桩比在3:1以下

  在4个地级市推行生活垃圾强制分类

  优质教育

  基本消除“大班额”

  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推进高考综合改革落地

  持续引进培养“好校长好教师”,试点实施“一校一外教”计划

  基本消除“大班额”

  加快建设国际教育创新岛

  实现崖州湾科教城高校正式单列招生

  医疗健康

  实施健康海南行动

  完成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建设和“一县一院”工程

  优化公立三级医院布局,加快建设省中医院新院区、博鳌研究型医院,谋划中部区域医疗中心建设

  推进“好院长好医生”“妇幼双百”人才引进工作‍

  扩大按人头医保总额预付的新型医联体改革,协调推进“三医”联动改革、医疗信息共享,把全国首个省级医保统筹改革抓出实效

  完善大病保险、困难群众大病补充医疗保险保障

  保供稳价

  实施峰谷分时电价

  坚决压实“菜篮子”市县长负责制和“菜十条‍”措施

  增强菜农积极性,扩大常年蔬菜种植面积,显著提高蔬菜自给率

  加快稳定和恢复生猪生产

  完善蔬菜监测预警保供稳价机制和物价联动补贴机制

  发挥市场作用,减少流通环节,扩大外地菜调入来源,形成公平竞争有序的市场格局

  加快公益性农产品批发市场和公益性农贸市场建设,推动形成产供销联合体

  实施峰谷分时电价,降低企业和个人用电成本

  环岛天然气管道全面完工,实现全省供气一张网

  坚持宜管则管、宜罐则罐,推动农村“气代柴薪”

  开工建设迈湾、天角潭水利枢纽和琼西北、白沙西部地区供水等项目

  交通建设

  加快建设文临、山海、儋白高速

  做强港口、机场战略支点,完成美兰机场二期建设,推进三亚新机场、儋州机场前期工作

  推动琼州海峡港航一体化,进一步解决过海难、过海慢问题

  构建全岛圈层式广通达交通网,推动海口市域列车向老城、文昌延伸,加快三亚至乐东段铁路公交化旅游化改造,启动环岛高速公路“大三亚”扩容工程

  加快建设文临、山海、儋白高速

  推动岛内高速公路“县县通”,并向“丰”字型扩展

  积极谋划“田”字形铁路网建设

  住房改善

  构建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

  构建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多渠道筹集租赁住房房源,鼓励存量商品住宅用地转型建设租赁住房,支持专业化住房租赁企业发展,盘活存量空置住房

  加强城市更新和存量住房改造提升,大力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

  建设和更新水电路气、停车场、消防等配套设施,逐步实现“一户一表”“抄表到户”

  稳妥推进安居型商品住房建设,加快实施基层教育卫生人员住房保障专项计划

  生态环境

  开展海上环卫试点

  推动港口岸电设施建设,助力绿色航运

  开展海上环卫试点,呵护蓝色海洋

  推进退塘还林还湿工程,种植红树林4000亩

  加强沿海防护林建设和珊瑚礁修复,落实林长制、岛长制、湾长制

  在4个地级市推行生活垃圾强制分类,完善农村生活垃圾转运体系,新建成4座垃圾焚烧发电厂,城乡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95%

  脱贫攻坚

  严格落实贫困人口“两不愁三保障”

  严格落实贫困人口“两不愁三保障”和饮水安全等各项工作,确保“四不摘”

  建立返贫监测预警和动态帮扶机制,及时将因病、因灾等返贫人口纳入帮扶

  力争农村卫生厕所全覆盖,确保如期完成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任务

  文字整理/张苏民

  新闻多一点>>

  政府工作报告中的民生暖意

  海南日报记者 陈蔚林

  “聚焦民生热点、痛点、难点,注重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使人民群众更早、更多地享受到自贸港发展红利。”

  1月16日上午开幕的省六届人大三次会议上,省长沈晓明代表省政府向大会报告政府工作。其中,政府工作报告用较大篇幅,对2020年努力补齐社会事业短板、积极解决民生领域突出问题等工作作出具体部署。

  海南日报记者注意到,在聆听政府工作报告的过程中,每每提到民生话题,参会的省人大代表、省政协委员总是格外专注、反应热烈。不少代表、委员表示,政府工作报告中那些饱含民生情怀的话语处处贴心、句句关情,让人心里暖意融融。

  这份暖意,来自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大家注意到,政府工作报告用具体切实的笔触部署了未来一年的任务。从办好公平优质教育,到实施健康海南行动;从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到健全就业促进机制;从着力稳控菜价,到加大住房保障力度、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一个个庄重的承诺昭示了,省委、省政府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的初心与使命。

  这份暖意,来自背水一战的决心和勇气。大家注意到,政府工作报告将不少民生领域的工作任务具体到时间和数量。比如,“努力使公办园就读幼儿比例达到50%、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提高到80%”“开工改造棚户区住房8000套”等,让大家“心里更有底、身上更有干劲”。

  这份暖意,来自枝叶总关情的为民情怀。大家注意到,政府工作报告虽然进一步压缩了字数,但在民生“小事”上却不惜笔墨。“稳控菜价”“抄表到户”“防蚊灭蚊”“农村卫生厕所”……只要是人民群众所急所需所盼的事,无论多“小”,省政府都当作大事来抓。

  这份暖意,来自利为民所谋的责任担当。大家注意到,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的民生实事,都是各个群体最为关切、最为急需的。农民关注供气供水问题,报告就要求推动农村“气代柴薪”,提高农村安全饮水水平;市民关注菜价问题,报告就要求着力稳控菜价,让老百姓轻松拎起“菜篮子”;青年人关注住房问题,报告不仅提出大力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还提出稳妥推进安居型商品住房建设;为人父母者关注教育问题,报告不仅要求提供更多更优学位和师资,还部署了中小学游泳教育、试点实施“一校一外教”计划等具体问题……

  这份暖意,来自对不同群体的真切关怀。大家感动于,政府工作报告还关注到来海南过冬的“候鸟”群体,要求让他们切身感受到海南的“温度”;关注到海南自贸港建设的生力军——青年,要求理解、尊重和关心他们,让海南成为更多年轻人激扬青春、成就梦想的乐土……

  抓民生要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抓住最需要关心的人群。尤其在当前,海南的社会事业建设面临既要弥补历史性短板、又要对标自贸港水准的双重任务,更要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锲而不舍向前走。

  代表、委员纷纷表示,从政府工作报告中可以看出,省委、省政府正尽力而为、量力而行,争取少花钱、多办事,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周到、更丰富的公共服务。相信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的愿景将在加快推进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进程中逐渐成为现实。

  (本报海口1月16日讯)

责任编辑:王思畅
  • 新海南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信公众号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博

    用微博扫一扫

海南时政

权威报道一网打尽 进入栏目
栏目推荐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技术服务 |  法律声明 |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999-2025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 电话:(86)0898-66810806  传真:0898-6681054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96612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nhwwljb@163.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06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10828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琼字00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琼B2-2008008 广告经营许可证:460000100120 琼公网监备号:46010602000273号
南海网备案号 琼ICP备09005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