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小莉走向隔离病房。(海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供图)
南海网、南海网客户端、南国都市报海口3月4日消息(记者 钟圆圆)17年前,非典疫情来时,陈小莉还只是个学生,因为室友发烧,她到医院输液3天;17年后,陈小莉已经不是小姑娘了,她披上战袍,成为一名白衣战士,照顾身边的患者。
时 间:2020年3月3日
地 点:海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
记录人:海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感染科(热带病科)护陈小莉
1月31日晚上九点多,我接到护士长的电话,由于疑似病人较多,热带病科已经收治满床,需要我第二天去支援。
挂完电话,我有点焦虑。第二天就要上一线了,就要与病人近距离接触了,我对病毒的认知还很少。大众对疫情的恐惧和17年前有些相似,但现在,我已经不再害怕了。
2003年,非典来袭时,我还只是一名在校学生。宿舍里8个人有3个人同时发烧,一个被送到当时的海南农垦总院(现海医二附院)隔离了。而我不需要隔离,在农垦总院门诊输了三天的液体,我的同学在医院则是被隔离了一个星期。出院回到宿舍那一刻,我们抱在一起大哭了一场。
时隔17年,我已是穿着一身白衣冲在一线的医护人员了。带着忐忑、不安的心情,我进入了隔离病房。刚进病房,26床的小伙子就让我印象深刻。一个20多岁的年轻小伙,武汉人,微胖,咳嗽得厉害,每次听他咳嗽,总觉得他要把肺咳出来似的,令人揪心。另外,他痰多,气喘,不能平卧,无创呼吸机辅助呼吸下,血氧饱和度都不能一直维持98%左右。看着他,我心想:一个年轻力壮的小伙子病情如此严重,我们这次面对的病毒可真不简单。
慢慢地,病人越来越多,工作量也越来越大,有要做血滤的,有要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的,还有要翻身拍背吸痰的……一个班4小时,时间根本不够用,脱下防护服时,我才知道自己已汗流浃背。
记得有一次,我帮病人采集完咽拭子后,病人说:“护士,你的睫毛湿了,都粘在一起了。”
病人的话让我一下愣住了,他以为我不高兴,赶紧补救了一句:“没事,这样也很美。”
“睫毛都连在一起了还很美,那是有多美呀。”说完,我们俩都笑了。
在隔离病房,病人不能与外人接触,打开手机和电视,疫情相关的报道一个接着一个,他们承受着恐惧和焦虑,但他们还是挂念着我们。给他们做测量体温、血压,抽血等各项治疗的时候,好些病人都自觉把脸转向一侧,怕把病毒传给我们;循环风消毒机消毒结束,他们帮我们把机子推出病房,减少我们进病房的次数……患者就是这样默默帮我们分担着这一切。
医患亲如一家,我们如此众志成城,哪儿还会有打不倒的敌人?我们将不负时光,不负你们,加油!
新海南手机客户端
南海网手机客户端
南海网微信公众号
南海网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