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海南客户端、南海网、南国都市报6月22日消息(记者 汪慧)作为现代服务业的重要内容,会展业已成为许多城市新的经济增长点。会展业是海南省“十三五”规划的12大重点产业之一,近年来保持了良好发展态势。海南自贸港方案的发布,进一步明确了会展业发展目标和要求。面对新的机遇和挑战,海南会展业如何适应新常态,谋求新发展?海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耿松涛进行了解读。
海南会展业迎来政策利好
耿松涛介绍,会展业作为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集经济技术合作、商品展示交易、科技文化交流于一体的重点产业。其业态构成已经打破原有狭义的会议和展览的范畴,与同为服务业的旅游业结合日益密切,逐渐催生出“会、展、节、演、赛、奖、婚庆、博物馆、展示展陈”等九大业态,在提升城市国际化水平与层次,挖掘新的消费需求,激发城市发展活力与动力,带动酒店、旅游、交通、餐饮、广告等相关产业的发展,以及在地方经济结构调整、加强合作交流、扩大产品进出口、推动经济快速持续健康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正逐渐成为地方政府培育的新的经济增长点。
从国家层面上来看,《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展览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5〕15号)的出台在一定程度上助推了以展览为主要形式的会展业的发展。国家发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务部联合发布的《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文件中包含了、依托了、肯定了、期待了会展业的发展。
耿松涛说,海南将会展业纳入了“十三五”规划的12大重点产业之一。2018年10月16日,国务院印发的《中国(海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中涉及会展的内容有明确表述,即“支持举办国际商品博览会、国际电影节、中国海南国际海洋产业博览会等大型国际展览会、节庆活动,以及文化旅游、国际品牌等适合海南产业特点的展会”等。
“随着海南自贸港方案落地,会展业的发展进一步迎来利好。”他介绍,《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提出,海南要大力发展旅游业、现代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包括建设海南国际设计岛、理工农医类国际教育创新岛、区域性国际会展中心,扩大专业服务业对外开放以及举办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国家级展会境外展品在展期内进口和销售享受免税政策等。
疫情暴露出会展业的短板和潜在问题
各方面影响和助力下,海南的会展业近年来呈现迅速发展态势,会展综合收入每年稳步增长。“应该说海南会展业在十三五规划的前4年中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耿松涛表示,会展业的成绩表现在会展活动数量与质量同步提升;产业政策不断推动会展业发展;政产学研用协调创新机制不断完善;同时,会展人才培养与人才引进成效显著。
但他也指出,新冠肺炎疫情对会展业带来的影响是巨大的。他坦言,被称为海南会展风向标的博鳌亚洲论坛2020年年会取消,海南最大的会展场馆——海南国际会展中心从1月20日至5月20日这4个月的会展旺季里面没有任何会展活动而基本处于关闭状态。
“海南会展企业的特征就是小弱散,PEO和PCO稀缺,绝大多数属于产业链末端的DMC和会展配套企业。” 耿松涛说,疫情下,会展企业现金流压力增大,停工和裁员现象普遍存在;海南会展业国际化进程变慢;会展企业工作效率降低;利益相关主体矛盾增多,特别是不可抗力下的违约责任的认定问题。
同时,疫情也暴露了会展业的潜在风险,如行业应急预案普遍缺乏;企业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偏弱;破产风险明显增加;会展活动质量难以保障;城市整体形象亟需恢复等。
不过,在全国范围内看,会展业都在积极寻求复苏之道。耿松涛介绍,4月30日长沙举办车展打响了疫情后全国首个展览的第一枪,全国的会展业在慢慢复苏。
海南会展业也在恢复。5月12日,海南省与博鳌亚洲论坛秘书处签署双方合作备忘录,首个国际会议组织办事机构落户海南;5月21日,第17届海南国际汽车展览会开展,为海南会展业复苏树立了标杆作用。此外,由中国企业家俱乐部主办、马云领衔出席的“中国绿公司年会”确定在海口举办,尽管由于受到国内疫情反复的影响而临时决定延期。正式升级为中国健康产业(国际)生态大会的2020西普会将于8月在博鳌举办,这类品牌活动无疑为海南会展业的发展注入了活力。
建议打出政府驱动、行业聚力和企业转型组合拳
后疫情时代海南会展业的发展有哪些举措?如何提振会展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耿松涛认为,综合来看,提振会展经济需以主管部门的精准施策为保障,以行业协会的协调配合为帮手,以企业的积极转型为动力。
他给出了具体的思路:基于“家底清——思路明——举措实”的原则,按照“资源审视——市场把脉——战略定位——业态重构”的思路,在海南自贸港建设背景下,考虑“会展+”和“+会展”应当如何发展。
他认为,“打铁还需自身硬,酒香也怕巷子深。”会展业是个大系统,由市场需求系统、市场供给系统、市场吸引系统、产业支持系统、行业中介系统构成,其中外部的市场需求系统要注重营销,加强招会引展;而内部的其他系统则要不断提升软硬件水平。
耿松涛归纳了会展目的地城市发展会展业的6大驱动要素,即区域产业驱动、消费市场驱动、旅游资源驱动、政府行为驱动、场馆建设驱动、综合实力驱动。
他表示,从区域产业驱动要素来看,可以发挥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的政策优势,从医疗、大健康、康养旅居产业等方面发力;从消费市场驱动要素来看,由于海南消费市场狭小,消费能力不足,因此需要围绕国际旅游消费中心做文章,特别是将会展活动与免税购物结合起来,促进消费;从旅游资源驱动要素来看,依托海南在国内有旅游资源的稀缺性,可以开展与东南亚岛屿差异化发展的会奖旅游。
从政府行为驱动要素来看,具体包括会展产业政策、会展行业管理、公共服务体系、会展教育科研等等,要考虑如何发挥政府的牵头引领作用,如何做到政产学研用融媒协同创新。
从场馆建设驱动要素来看,“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大型场馆的缺位在一定程度上制约海南会展业的发展,但是现在投资26亿元的海南国际会展中心二期项目即将于6月底投入使用,展馆面积一期二期加起来近33万平方米,现在需要考虑怎样引进知名的场馆运营商,解决吃不饱和场馆晒太阳、展能过剩的问题。
另外,从综合实力驱动要素来看,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为政府雄厚的财力为会展业提供扶持奖励资金,但是一方面全国上百个城市出台了类似的奖励政策,吸引力在下降;另一方面,海南的财政收入有限,不能总是依靠中央政府的转移支付。“今年两会提出中央和地方政府要勒紧腰带过紧日子,因此靠政府的扶持奖励资金补贴不具有可持续性。”耿松涛说。
耿松涛表示,2020年是海南自贸港建设起步之年,会展业在新形势下仍将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需要“立足背景找机遇、挖掘资源找潜力、面向市场找方向、对照标准找差距”。他建议,聚焦目标,选择适合发展会展业的城市,做好定位,打造“中国会议之角、亚太展览之都、节庆赛事名城”,并通过“精化产品供给、细化产品营销、优化服务质量、强化市场监管”等手段助力海南自贸港会展业的高质量发展。
新海南手机客户端
南海网手机客户端
南海网微信公众号
南海网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