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6日,海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公布2023年民生领域案件查办“铁拳”行动典型十大案例。
从案例细节看,涉及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经营未经检验检疫的肉类、生产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经营无中文标签的洋酒、农残超标的长豇豆、超过保质期的食品等方面,且被查处的门店、超市、菜摊也是市民常常消费的去处。
由此来说,市场监管部门开展“铁拳”行动不仅重要而且必要,一个个问题食品被查处,经营者得到应有的惩处,既切中百姓的生命健康关切,也给更多食品生产经营者敲响了警钟。但筑牢食品安全底线是场持久战,要久久为功,攥紧“铁拳”,从严从实抓好食品安全各项工作。
就此次通报的多个案例来看,被查处的大多为市场热销食品,百姓需求量大,容不得半点差错,否则后果不堪设想。为此,整治食品安全乱象,就要多出“实拳”“重拳”,把抽检范围不断扩大,并巧借技术手段,为食品打造溯源平台,让违法者不再有空子可钻。同时,也要严格落实“黑名单”管理办法,通过信用信息互联共享机制,拳拳打到“七寸”上,以达到震慑的效果,才能促使更多经营者心存敬畏。
当然,面对食品安全不断出现的新变化、新挑战、新问题,仅靠市场监管部门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还要把“安全底线”向下扎根,细致到每个环节。如,通过宣传教育不断提升经营者、生产者的法律意识、食品安全生产意识,让他们懂得自律,敬畏规则,做好食品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人”。再如,畅通举报渠道,积极调动群众的参与热情,提高消费者发现食品安全问题的意识和能力等,在全社会形成互动循环的局面,才能持续凝聚对食品安全监督的强大合力,更好地保障老百姓“舌尖上的安全”。(文/赵有良 图/郭昊)
责任编辑:杨彦婷新海南手机客户端
南海网手机客户端
南海网微信公众号
南海网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