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之南人物篇]王弘诲:平生不作空谈语[组图]

  王弘诲(1542—1615)

  明朝进士,教育家。字绍传,号忠铭。定安人。嘉靖四十年(1561)乡试第一名(解元)。四十四年进士,选入翰林院任庶吉士。万历四年(1576),鉴于琼州士子赴考路途遥远,渡海有风险,上疏请求朝廷允许在海南单独设立院试、乡试考场,得到万历皇帝允准。官至南京礼部尚书。万历二十七年请求致仕。隐居家乡后建造尚友书院教育后学,还修桥造井,绿化荒山。生前,琼州学子已在定安县城建生祠祀之。死后,百姓为之罢市,朝廷追赠太子少保。著有《天池草》、《尚友堂稿》、《吴越游记》、《来鹤轩集》、《南溟奇甸集》、《文字谈苑》、《南礼奏牍》等。

  秋天的琼北大地,草木依然葱茏,未见凋零之色。400多年前的这个季节,明嘉靖三十六年(公元1557年),临高知县杨址带着数百名儒生渡海赴雷州,准备参加一年一度的岁试,不料船至中游遇到狂风巨浪,连同县令在内全部葬身琼州海峡。

  此事后来经一位海南人上报万历皇帝(公元1576年)后,朝野上下一片哗然;此后,经皇帝恩准,琼州学子不再冒险渡海参加科考,而是就在岛内的府城应试。书写奏疏的人名叫王弘诲,明代南京礼部尚书,定安县雷鸣镇龙梅村人。


历经几百年风雨,龙梅村太史坊依旧气势巍峨,可惜周围是杂草遍地。苏建强 摄

  “奏考回琼”造福琼州学子

  秋风送爽。日前,记者在定安县博物馆老馆长许荣颂的陪同下,走访了王弘诲故里———南距县城约12公里处的龙梅村。

  王弘诲的故居旧址位于村子北边,坐东朝西,有砖瓦结构的房屋三进,中间的祖屋比较高大,厅堂屋顶共有17排瓦片,显得十分大方和阔气。海南民间有这样的说法:祖屋厅堂瓦片排数越多,说明这家里有人当过大官或极其富足,比较富裕的家庭为13排或15排,一般家庭有11排就不错了,由此可见王弘诲一度显赫的社会地位。

  据许荣颂介绍,今天的龙梅村有200多户1000多人,都是王弘诲的后裔;清康熙年间,村子曾遭劫匪掳掠和焚烧,不少王氏后人被迫外迁,便有了现在龙梅村附近的新楼坡村和梅种村。

  提到自己先祖的事迹,龙梅村73岁的王联德老人可谓如数家珍,最让他津津乐道的是“奏考回琼”一事。

  所谓“奏考回琼”,是海南民间的一种说法,记者查阅王弘诲的主要诗文集《天池草》得知,万历四年(公元1576年),鉴于管辖海南儒生的“督学”设在广东雷州,每年渡海赶考的琼州学子数千人,远涉鲸波,十分不便,时为“翰林检讨”的王弘诲特向皇帝上了《拟改海南兵备道兼提学道疏》。

  疏中写到了海南儒生赶考之苦:“贫寒士子,担簦之苦已不待言。乃其渡海,率皆蜑航贾舶,帆樯不饰,楼橹不坚,卒遇风涛,全舟而没者,往往有之。”

  更甚的是,“迩来加以海寇出没,岁无宁时。每大比年,扬扬海上,儒生半渡,尽被其掳,贫者陨首而无还,富者倾家而取赎。其幸无事者,皆出一生于万死耳。言之可为痛心。”

  然而,对于海南学子的这些困难,“督学宪臣”大多毫不知情,只顾限期开考,儒生们为了按时赴考,常常不顾一切冒险渡海,以致“所伤甚多”。临高知县杨址等人葬身海峡之事便是其中一例。

  王弘诲的这篇奏疏不足千字,绝大多数的文字都用来叙述海南儒生历年赶考所遭受的艰难险阻,语气平和,但情意恳切,让人读来动容伤感不已。可以想象,当年王弘诲书写这篇奏疏的时候,表面上看似娓娓道来,心中一定在流血!

  所幸王弘诲的拳拳之心打动了万历皇帝,自此海南学子得以就地参加岁试或科试,竞争监生或贡生的功名。

  海南大学周伟民教授认为,王弘诲一生中做了很多有益于家乡海南的事,“奏考回琼”之举,对发展海南的教育事业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而建议中央政府将海南原有专管分巡分守军事的监察区职能,改为兼管教育考试的提学职能,岁试和科试不必渡海到雷州应试(但选拔举人的乡试还是要到省会广州),王弘诲还是第一人!

  当时的琼州百姓为了纪念王弘诲“奏考回琼”的业绩,在他生前便于定安县城为他修建了一座生祠,祠内挂有王弘诲的画像,供人们拜谒,生祠的旧址在今定安县卫生院,上世纪60年代被毁。

[1]  [2]  [3]  下一页  尾页
责任编辑:甘晨卉
  • 新海南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信公众号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博

    用微博扫一扫

海南文体

娱乐文体活色生鲜 进入栏目
栏目推荐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技术服务 |  法律声明 |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999-2025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 电话:(86)0898-66810806  传真:0898-6681054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96612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nhwwljb@163.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06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10828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琼字00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琼B2-2008008 广告经营许可证:460000100120 琼公网监备号:46010602000273号
南海网备案号 琼ICP备09005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