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之南人物篇]王弘诲:平生不作空谈语[组图]

    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

    王弘诲试图向万历引荐利玛窦

    在写王弘诲的过程中,记者翻阅海南大学周伟民、唐玲玲两位教授珍藏的《利玛窦中国札记》(2001年9月第一版,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一书时,发现意大利著名传教士利玛窦屡屡提到一位叫做“王忠铭”、“王尚书”的“海南岛籍大官”,并称自己能在中国顺利传教,与这位尚书大人的帮助息息相关。利玛窦所说的“王忠铭”、“王尚书”,正是王弘诲。

  据查证,明末正是西学东渐之风始吹的时期,基督教文化也在此时开始向中国渗透,能讲一口流利汉语的利玛窦把后半生献给了在中国的传教事业。然而,当他刚刚进入华夏大地时,他的传教工作并非一帆风顺,而是四处碰壁,甚至多次被逮捕入狱。

  据《利玛窦中国札记》记载,经过事先多次联络,但又总是失之交臂后,利玛窦终于在万历二十六年(公元1598年),从

  南昌抵达南京,受到王弘诲的热情接待。此后双方密切来往,并于万历二十九年(公元1601年)一起前往北京,王弘诲试图通过宦官向万历皇帝引荐利玛窦。

  但因当时明朝与朝鲜有战事,日本也准备侵犯中国,这一非常时期的北京人人自危,明哲保身,对任何外国人都心存戒备,甚至有人把利玛窦等传教士当作日本人。这种情形之下,与王弘诲交好的宦官也不敢擅自作主带利玛窦去见万历皇帝。

  而按照朝廷规定的期限,王弘诲一个月后便先离开北京返回南京,但在这段时间内,王弘诲请精通数学的利玛窦修改了当时明历中的错误。

  南开大学王力平博士认为,面对明末的西学东渐之风,士大夫中不乏持欢迎态度者,王弘诲便是其中之一;他请利玛窦为明代的历法勘误,表现了他积极探索新知的开明态度。

  《利玛窦中国札记》还写到:利玛窦对王弘诲也好生敬仰,因为王弘诲德高望重,且为人谦卑好学,尤其是不像当时一些官员那样贪污腐败,恶名缠身。

  北京之行,利玛窦虽然没有见到万历皇帝,是为一大憾事;但他在南京和北京等地与王弘诲频繁的交往,为其提供了莫大的帮助,这也许正是利玛窦后来得以在南京、南昌、北京和广东等地顺利传教的重要原因。而此后不久,利玛窦终于得见万历皇帝,并正式被批准在北京设立基督教会。

  周伟民教授认为,有充分的材料证明,王弘诲在明末接受“西学东渐”的同时,也对“东学西被”做出了贡献。在南京时,王弘诲曾带利玛窦去参观孔庙和参拜孔子,推荐他读儒家和道家的经典,在王弘诲的影响和建议下,利玛窦翻译了《道德经》和《论语》等著作,儒家和道家思想正是在此时才明确地被传到西方。

    王弘诲留下大量著作,颇为后人称道

    文采风流传后世

  作为明末的一位文化高官,王弘诲留下了大量的著作,主要有《尚友堂集》十卷、《天池草》十卷、《南溟奇甸集》六卷等,体裁涉及诗、文、奏疏、表笺、序跋、题记和碑铭等,十分丰富。王弘诲还刻行了大量古籍,让士林受惠,计有《重编国朝名录》四十卷、《真德秀文章正宗》三十卷、《丘文庄公琼台类稿》二十卷、《张事轩文集》十卷和《许子伟广易通》四卷。

  南开大学王力平博士这样评价王弘诲的诗文:或闳博淹贯,尔雅敦厚;或潇洒俊逸,卓尔不群;自成一品,人称有苏轼风。在康熙刻本的《天池草》中,附有一篇作者为姜植的《明太子少保南京礼部尚书忠铭王先生传》,誉王弘诲为“一代文章山斗”,与丘浚、海瑞齐名。

  “一纵登临目,苍茫太宇空。

  断山浮潋滟,削壁判鸿蒙。

  地撼蛟龙斗,潮争鼓角雄。

  凭高独舒啸,宛在水晶宫。”

  这是王弘诲五律《铜鼓岭观海寄贺明府》二首之二,诗歌借景抒情,物我两忘,豪气冲天,确有苏东坡的遗风。

  海南大学周伟民教授说,王弘诲喜欢放情山水,他的诗歌文字优美,没有太多官场文人的习气,是非常纯粹的文学作品;当然,王弘诲的诗歌也有写实的,譬如他的《谯国冼夫人庙诗》就有记录历史的文字,《吕梁行》则写到了官府压迫下的民间疾苦和社会风情等。

  文章方面,王弘诲不乏针砭时弊之作,但更多的笔墨还是用于“社会记录”。王力平认为,整个明代,海南黎族与朝廷的矛盾对立相当严重,多次发生暴动,使南海边疆出现重大危机;明朝倾力征剿有年,国力为之耗损,王弘诲身为琼人,其《议征剿黎寇并图善后事宜疏》、《清海碑》和《水会平黎善后碑记》等文,对万历中叶以来几次大的黎族起义以及朝廷的征讨过程和结果等,都作了详细的记述。这些为后人全面了解明朝中央与海南地方的政治关系,提供了直接而丰富的材料。

  当然,王弘诲的这些文章文笔简洁流畅,纵横捭阖,气势磅礴,不失为一篇篇琅琅上口的美文。

  除了文学上的成就,王弘诲对历史学的贡献也不小。王弘诲晚年热衷于史料的整理和研究,其《纂修嘉靖实录》和《明代十三朝实录》作为国史原始史料,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资料。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责任编辑:甘晨卉
  • 新海南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信公众号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博

    用微博扫一扫

海南文体

娱乐文体活色生鲜 进入栏目
栏目推荐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技术服务 |  法律声明 |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999-2025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 电话:(86)0898-66810806  传真:0898-6681054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96612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nhwwljb@163.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06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10828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琼字00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琼B2-2008008 广告经营许可证:460000100120 琼公网监备号:46010602000273号
南海网备案号 琼ICP备09005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