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风砥砺的是我们的脊梁
抗击台风重建家园系列南海网论(三)
南海网编辑部
41年来最强台风“威马逊”,致使海南死亡或失踪31人,325.8万人受灾,直接经济损失119.5亿元。仅文昌一地就有11人遇难,2000万禽畜死亡,160个大型养鸡场被破坏,因房屋受损而不能回去的有近10万人……一个个数字,量化出“威马逊”肆虐海南造成破坏的惨烈程度,触目惊心的惨状。
亲人陨难,房舍倾颓,禽畜死亡,渔船沉没,农物绝收。多年积攒的财富与对未来生活的美好畅想,随同台风的离去一起化为泡影,留下的是触目惊心的废墟和难以愈合的伤痕。丧失亲人和家园的痛苦,琼州大地的每个同胞都感同身受。台风造成的损失,可以用数字量化,心中的悲痛和绝望,无法用数字衡量。
风灾之后,政府发挥了救灾的核心和主力军作用,积极统筹组织救灾救援,规划重建。社会各界也踊跃捐款捐物,民间救援队伍纷纷奔赴灾区,帮助民众恢复生产生活。绝大部分灾区民众也不等不靠,坚韧不拔,齐心协力,重建家园。他们修复房屋,清除路障,搭建禽舍,抢种农物,上演了一幕又一幕互帮互助的动人场景。这一切都令人感动、欣慰。这既是中央多次明确提出的“加快灾后恢复重建,要坚持一方有难、八方支援,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重要方针”的有力诠释,也是海南屡遭台风伤害而形成的宝贵经验。
但是,或许是受到的损失与伤害远超想象,灾区少数民众在残酷灾难面前丧失了信心,将重建家园的希望寄托于政府和社会。对此我们不应指责,应该多一些理解与关心。但我们也需要清醒认识到,社会各界的爱心捐助只能满足一时之需,政府的救助资金和灾后重建工作也不可能弥补每位灾区民众的全部损失,更不能抚平我们心中留下的累累伤痕。重建家园、恢复生产,让生活重新充满欢声笑语,这一切仍要靠我们的双手才能实现。
政府部门、党员干部、相关企业、社会各界都在日以继夜、全力以赴,努力让灾区损失降到最低。在这样的支持下,我们每位曾直面灾难的灾区民众,更没有任何理由消沉和迷茫。我们可以等来饮食和帐篷,等来水电和砖瓦,等来补贴和政策,但我们等不来曾经的幸福安康,等不来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和希望。站在曾是家园的废墟之上,我们没有其他选项,只能抹去泪水,挺起胸膛,用灾难砥砺脊梁,让伤痛成为坚强,把对幸福生活的强烈渴望化为我们百折不挠、奋起自救的勇气和力量。(执笔人:张睿轶)
重建之路,不离不弃拒绝遗忘
抗击台风重建家园系列南海网论(四)
在信息爆炸的茫然中,一个月的时光,似乎能让人忘记一场台风对一座岛的洗劫。2014年7月18日,威马逊超强台风的定格,那些历历在目的颤抖、饥渴难耐的无助、家园破碎的惨烈,没有亲历过的人不会痛。【详细】
迎难而上,抓住灾后重建的牛鼻子
抗击台风重建家园系列南海网论(二)
灾难磨练意志,重建焕发生机。大灾之后的家园重建,将决定海南在这场抗风救灾战役中的最终成果。
重建工作,千头万绪。尤其具体到灾区的每一个家庭头上,困难肯定比我们想象的还要多。所以目前的重建工作,不能急于求成,也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唯有抓住目前重建工作中最急的和最重要的,才能迅速凝聚人心,在废墟上重建家园。【详细】
灾后重建,需走好“每一公里”
抗击台风重建家园系列南海网论(一)
经历紧急而又艰巨的抗风救援阶段后,海南台风灾区的人民正在从废墟上站起来,着手进行恢复生产、重建家园的工作。
从灾区当前的实际情况来看,灾后重建所面临的困难相当大,任务相当艰巨,且又刻不容缓。这就需要我们务必在思想上对灾区重建的艰巨性保持清醒的认识及准确的预估,务必在行动上对灾区重建工作进行精心谋划及科学部署,并高效率地推进。灾区重建之路,必须踏实走好“每一公里”,切岂草率地直奔“最后一公里”,走不好“每一公里”,重建工作就没有“最后一公里”。【详细】
责任编辑:甘晨卉新海南手机客户端
南海网手机客户端
南海网微信公众号
南海网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