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网专题:潮起海之南 权威媒体聚焦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0周年

在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0周年之际,人民日报、新华社、光明日报、经济日报、央广网等多家权威央媒4月1日在头版显著位置推出“潮起海之南”专栏,人民日报刊文《三十而立看海南》,重温“闯海人”的飞扬激情,见证琼岛30年砥砺奋进的风雨历程;光明日报以《海南三十再出发》集中展示改革开放政策、经济特区建设在海南的生动实践;而经济日报发表了题为《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迈出坚实步伐》一文,详细阐述海南三十年改革奋进所取得的光辉成就,而这沧桑巨变的背后,正是“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埋头苦干”特区精神的最佳写照。

阅读全文

扶贫要扶志、扶智并举。2016年,海南省开办脱贫致富电视夜校,夜校节目每周一期,每期60分钟,播出内容既有种植养殖等产业知识,又有电商发展等实操经验,还有脱贫带头人的励志故事……

我国自主研发的4500米载人深潜器“深海勇士”号完成深海考古调查任务,成功采集到文物标本,并于日前随“探索一号”科考船返回位于三亚的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

市场监管涉及物价、工商、旅游等多个部门,相互之间的数据系统分散建设并没有共享,监管的效果也打了折扣。为解决全省政务信息系统建设数据壁垒,消除“信息孤岛”,2017年7月以来,海南开展政务信息整合共享专项行动,在各部门主要业务信息化的基础上,加快推进政务信息整合共享。

4月海南,山青海碧。海南省海口市琼山区云龙镇云岭村村民迎来了农忙时节。每周一晚上,吃过饭,在地里忙了一天的贫困户和扶贫干部匆匆赶到村委会,签到、拉家常、交流信息……这是一周一次电视夜校时间。一年来超过80期的节目覆盖海南全省2700多个教学点里的12万多名学员,此外,每期自发收看观众达50万人。

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以来,始终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摆在突出位置。30年砥砺奋进,实现了从人民群众基本温饱尚未解决到迈向全面小康的大跨越。5年来,减少贫困人口61.7万,贫困发生率由12.3%降至1.5%。

回首过往30年,海南经济特区以一连串的改革,一连串的率先,一连串的探索,始终傲立我国改革开放潮头,不仅使贫穷落后的偏僻海岛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也为创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作出了重要贡献。

海南离岛免税政策自2011年4月20日正式落地至2018年4月20日已七周年。在此期间,相关政策先后经过四次调整,分别对政策惠及人的年龄、离岛免税商品品种、免税购物限额、购物次数限制、销售方式等进行完善,进一步释放了政策红利。

海南经济特区包含大量农村人口,经过多年探索,海南坚持“小财政”办“大民生”和以人民为中心“阳光普照”的理念,在全国率先实施许多重大民生事项,推动“学有所教、老有所养、病有所医、住有所居”等方面取得多项突破性进展,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正加快推进,建设海南人民幸福家园的梦想正逐步走向现实。

2月15日,农历新年,三亚·亚特兰蒂斯旅游度假综合体上空绽放璀璨烟花,拥有8.6万尾海洋生物、梦幻唯美的水族馆和有趣刺激的水世界开始对外营业。

横跨海南省海口、文昌两地的跨海工程——铺前大桥主塔日前实现封顶,这个国内首个跨断裂带大桥工程朝着年底通车的目标又迈出坚实一步。大桥通车后,文昌到海口将由一个多小时的车程缩短至30分钟以内,两座城市也将翻开新的发展篇章。

近年来,海南国家安全机关以网络、视频、微信等新媒体和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为平台,面向社会公众开展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国家安全宣传教育活动。通过举办“4·15”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宣传教育活动暨“维护国家安全共筑钢铁长城”宣传教育展等,促使社会公众时刻绷紧保证国家安全这根弦。

在海南省澄迈县,贫瘠的沙土地里长出串串“金”地瓜,让近万名农民踏上“小康路”,家家户户盖起漂亮的“地瓜楼”。以前无人问津的沙土地成了“香饽饽”,地租涨到了1000多元一亩。

澄迈县桥头镇沙土村,因村里多为缺水少肥的沙土地而得名,由于找不到合适的种植产业,村民多外出打工谋生,土地撂荒严重。上世纪90年代末,日本一家公司来村里租下这些没人种的沙土地,种植专供日本的地瓜。

“推动海南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国际旅游消费中心”,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0周年大会讲话中的这一要求,让三亚旅游行业振奋不已。

“漂洋过海的拖拉机,在东南亚、非洲、南美洲都有踪迹。”当大伙的微信朋友圈都在转发海南建设自贸试验区的新闻时,海南金鹿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叶茂却在给自己的产品“打广告”。

1987年12月,国务院批准撤销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成立乐东、陵水、昌江、保亭、琼中、白沙6个民族自治县。经过30年发展,这里经济社会发展迎来巨变,而下面的三个黎族村庄,则是见证海南民族地区巨变的“样本”。

在洋浦开发区海南逸盛石化有限公司的码头上,起重机正在忙碌地将一包包可用于饮料包装和纺织行业的聚酯多功能片材(PET)吊装到两艘货轮上。这里是全国唯一同时生产PET及其原料精对苯二甲酸(PTA)的工厂。而海南逸盛生产PTA的原料,就是来自隔壁中国石化海南炼油化工有限公司产出的对二甲苯(PX)。

从海口美兰国际机场驱车向西半小时,便是海南省澄迈县。在澄迈北部老城开发区的美仑河畔,曾经有一片荒地,9年前海南生态软件园在这里开工建设,如今已成为海南发展互联网产业的重要平台和载体、中国互联网产业新的集聚地,吸引了腾讯、百度、华为等2500多家企业入驻,2017年贡献税收14.31亿元。生态软件园的蓬勃发展,在琼州大地打造出创新创业的新高地。

水稻公园所属地区为黎族聚居的湾坡村,过去以种植水稻、芒果等作物为主,青壮年出门打工,多数村民收入处在贫困线之下。公园一期项目以每亩1600-2500元的价格从农户手中流转2100亩土地。租金让农民有了稳定收益,而且把农民从土地上解放出来,243名周边农民一转身变成了公园员工,占公园员工总数的一半以上。湾坡村的黎族姑娘高永颜告诉记者,以前她种5亩地的水稻,生活过得紧。公园流转了她家的土地,她在公园的餐厅当上了服务员,每个月3000元的收入让她家的生活品质提高了一大截。

“村在景中,景在村中。”眼前的海南省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三道镇什进村,群山环抱,椰林环绕,槟榔摇曳,村道蜿蜒,一排排独具黎家特色的船型屋小别墅错落有致地分布其间。这里的一切,向人们展示着青山、绿水与乡愁。从茅草房到小别墅,什进村的巨变得益于当地实施的“大区小镇新村”扶贫开发模式。通过实施村企合作建设,推动“旅游+”与脱贫攻坚深度结合,什进村从年人均收入2000多元的贫困村变成了年人均收入1.3万元的美丽乡村。

森林覆盖率高达62%、空气优良率保持在99%以上,海南有着全国最好的生态环境。2013年4月份,习近平总书记在海南考察时,几次“点赞”当地生态环境,殷切希望海南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当个表率,为子孙后代留下可持续发展的“绿色银行”。精心呵护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在“增绿”“护蓝”上下足功夫,海南交出了一份发展和保护双赢的答卷。

如今,什进村摇身一变,从国家级贫困县的重点贫困村,变成了保亭地标性的美丽黎村。村里一栋栋两三层的黎族传统“船型屋”样式的小楼坐落在槟榔林中,和村头的别墅酒店相差无几。走在乡间田埂上感受微风拂面,别有一番滋味。看到村里发展得越来越好,村民林维放弃了在三亚一家旅行社的工作,回家整合自家及亲戚家的10多间空房,创建“黎家民宿”,开设住宿、农家体验、水果采摘、土特产售卖等服务,年均接待游客1000人次,年纯收入达10万元。她说:“我从小生活在农村,家门口的篱笆、田里的瓜果,都是心中最美的记忆。我回家创业,就是想留住更多游客,让他们感受到海南最有特色的风景。”

“以前,海南岛西部几个市县的近300万人口看个大病往往要跑去广州等地的大医院,现在这个状况缓解了很多。”上海第九人民医院副院长方勇说。方勇在海南省的儋州市还有一个身份——海南西部中心医院院长。

两年前,一粒国外抗癌特效药,从先行区内医院申请到患者用药,要6个月。如今,只需7天左右。好消息在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不断释放。2013年,国务院正式批复海南设立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给予其医疗技术、医疗药品器械特许准入等9条“黄金政策”。目前,园区内27个项目开工在建。博鳌超级医院、博鳌一龄生命养护中心已投入运营。

一个小城的中学打造出了海南教育的大品牌。这所中学就是北京师范大学万宁附属中学。2017年高考,该校本科A批上线率高达92.2%。2017年6月,该校被评估为省一级甲等学校,而该校所处的万宁市仅有62万人口,在很多人心目中,可能连四线城市都不算。过去,为了接受更好的教育,万宁的很多孩子远赴海口等地求学。如今,在北师大万宁附中的辐射带动下,万宁各中学教育教学改革力度空前,成果凸显,优质生源不断回流,两年间约有5000名学生从海口等地到万宁就读。

居仁坊,古海口政商荟萃之地,见证了千年海口沧桑。72岁的符雪云,是居仁坊的老居民,她见证了这个社区小巷几十年的巨变。“1966年我刚嫁到这里时,这一片全是低矮的瓦房,都是泥土路,一到了台风下雨季节,都没法下脚。后来慢慢铺成了石子路,走在上面脚不沾泥巴了。再后来又变成了青石地砖铺的路,走起来平稳多了。”说起这些年的变化,符奶奶忍不住感慨。

行走于海南三亚,椰风海韵和不断提档升级的旅游服务带给人们欣喜,“快速反应”的旅游警察更让游客在畅享休闲时光之时多了一份安心。近年来,海南三亚着力改善生态环境,快速不断推进旅游服务、产品升级的同时,于2015年10月打造的旅游警察,为三亚的旅游市场向健康方向前行保驾护航。

在海南省三亚市,有一片神奇的土地,它面积小,但作用大。新中国成立以来,全国的7000多个农作物新品种超过70%出自这里。它的名字叫南繁基地,这里集科研、生产、销售、科技交流、成果转化为一体,是服务全国的重要基地。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0年来,南繁基地由点到面不断扩大,在三亚、陵水、乐东等市县,从几万亩发展到20多万亩,在全国农业现代化进程中,被誉为“中国优良种子的摇篮”。

海南洋浦湾畔,一个个高大的油气储罐,标志着海洋油气储备在海南崛起;一座座现代化的工业厂房矗立在绿树丛中;居民区街道净洁,两旁楼宇林立,银行、电信、法院等机构齐备,酒店、学校一应俱全。走进洋浦,一座海滨工业新城映入记者眼帘。

截至2017年底,海南三次产业增加值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顺序,由建省之初的“一(50)、三(19)、二(31)”调至“三(55.7)二(22.3)一(22.0)”,服务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79.5%。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海南考察时语重心长地说,希望大家把中央制定的强农惠农富农政策贯彻落实好,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促进城乡共同繁荣,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在海南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过程中,美丽乡村的建设是重要抓手。2017年4月,海南省第七次党代会强调,要统筹推进新型城镇化和美丽乡村建设。目前,海南省已建成406个美丽乡村示范村,204个星级美丽乡村。

“10年前,这里还是一片荒地,如今已有2500家企业入驻,2017年贡献的税收就有14.31亿元。”海南省澄迈县老城开发区的生态软件园园区总经理杨淳至告诉记者。 海南生态软件园位于海口西侧澄迈县老城开发区盈滨半岛、美仑河畔,根据“三生态”(自然生态、人文生态、产业生态)理念,重点发展互联网、文化创意等低碳绿色产业。一期规划3000亩,打造生态软件企业社区,实现“在公园里工作,在生活中创新”愿景;二期规划14.5平方公里,按照“一里一聚落、一舍一方田、一水一公园、一隅一天地、一键一世界”理念,建设“微城市”,打造中高端人才聚集地和互联网经济示范区。

这几年,海南把互联网产业作为科学发展、绿色崛起的重要切入点,2015年,海南提出重点发展12个产业,互联网产业位列其中。两年来,海南互联网产业一直保持25%以上的增长,是12个产业中发展最快的。而在“互联网+”的推动下,海南变得更加智慧、智能,正在向“智慧岛”迈进。

“一路向南,直到海南”。这句话,形容无数向往椰风海韵、阳光沙滩,从各地前来海南度假的游客再合适不过。其实早在30年前,也有数以万计的人川流不息地跨越琼州海峡涌向海之南,成就一段“闯海人”的改革传奇。

如今,海南旅游业正在谋划迈向优质旅游的新目标——在2020年初步建成国际旅游消费中心、中国邮轮特区和世界一流的海岛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

特区立法权是海南建省与生俱来的基因之一。建省办特区30年来,海南充分利用特区立法权,制定了40多件特区法规,为海南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法治保障的同时,也为国家立法提供经验,发挥了“立法试验田”作用。

海南实施建省以来基础教育领域“规格最高、规模最大、待遇最优”的“好校长、好教师”引进工程,面向全国引进300人,其中75%以上到贫困市县、民族州县、乡镇学校工作,办学效果明显提升。

除了沙美村,博鳌区域还有6个乡村编制完成《美丽乡村规划》,海南省已建成406个美丽乡村示范村,204个星级美丽乡村。美丽乡村正成为海南全域旅游的金字招牌,成为国际旅游岛建设中的新亮点。

海南姓“海”,是中国管辖海域面积最大的省份。建省办经济特区30年来,海南海洋产业正从“蔚蓝”走向“深蓝”,“蓝色经济”迸发勃勃生机。

“如今三亚的生态环境更好了,景区更美了,好玩的也更多了。”来自辽宁阜新的游客郭玉芹今春再到三亚旅游时,感觉跟前些年明显不一样了。

宜人的气候、蔚蓝的海水、沙滩与椰林,使三亚久负盛名。近年来,三亚着力改善生态环境,推进旅游产品提档升级,游客欣喜地发现,以椰风海韵闻名的三亚美出了新境界。

“小康感谢习主席,幸福不忘共产党。横批:航天圆梦!”在海南省文昌市龙楼镇好圣村,郑有群家门上的这副对联表达出质朴的心声。这位老渔民从来没有想到,自己居然吃上了“航天饭”。好圣村距离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仅7公里多,文昌市决定利用这个“近水楼台”的优势,将其打造为航天科技小康村。

打出这张航天牌,并不只是一味地谈概念。好圣村利用闲置土地种植了21个航天育种的瓜菜品种,用航天牧草喂养文昌鸡、黑山羊,人均年增收上万元,再加上美丽村庄的建设吸引了众多的游客,村民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大自然宠爱她,让她靠着蔚蓝的大海,依着翠绿的丘陵,傍着清澈的江河,南国田园风光美丽如“天堂”。 时代宠爱她,让她拥抱一个世界舞台——亚洲论坛自2001年落户这里,让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半渔半农小镇,成为举世瞩目的外交小镇。

跨省辐射型医联体是海南“一市(县)两校一园一院”工程的重要探索。现阶段,海南共引进和洽谈合作办医48家,基本建成省儿童医院、省结核病医院等一批重大医疗卫生项目,医疗保险实现全省统一,力争到2022年乡村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全国领先,努力让群众“小病不进城、大病不出岛”。

如今,海南已成为中国唯一的省域国际旅游岛。“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博鳌亚洲论坛永久举办地、全球唯一的环岛高铁、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中科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一张张享誉世界的“海南名片”闪闪发亮。

享有含金量很高的“国九条”政策,代表着国内顶级水平学科力量的院士专家团队……在海南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一家名为博鳌超级医院的医疗机构开业仅7天,便迎来全国多地慕名前来咨询的患者。这所超级医院正在积极探路中国医疗健康开放新领域。

“利民之事,丝发必兴;厉民之事,毫末必去。”2017年2月,海口启动对美舍河等32条黑臭水体进行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修复。

海南划定26.8万亩南繁科研育种保护区和5.3万亩核心区,纳入永久基本农田范围,予以重点保护;投入2亿元专项资金,持续支持南繁科研平台建设、科技创新、成果转化。

海南拥有全国一流的生态环境,滨海长廊、美丽乡村、少数民族风情等丰富的旅游资源,散布在海南的每个角落。

4月的海南,春风徐徐,木棉花开,耳边常常会响起《海南姑娘》的歌声。

今天的海南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北有文昌卫星发射基地,南有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可谓是“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

2017年,海南省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902元,同比增长8.9%,全省农民人均收入首次跨过万元大关。

近年来,海南商事制度改革敢闯敢试,围绕“放管服”发力,既要放得开,又能管得住,助力全国最大经济特区不断优化营商环境。

在海口这座城市创业,是一种怎样的体验?对生于1982年的王海峰来说,“被尊重”是最大的感受。

三亚旅游环境的改善也得到游客的广泛认可,2016年和2017年全市接待过夜游客均保持10%以上的增长。

在祖国的南大门,有一块绿色生态岛——海南。在这里,有一条河、一座城、一群人,用各自的经历讲述着海南生态立省的信心。在海南的北部,有一条河,流淌在海口城市之中。

海南省文昌市龙楼镇好圣村坐落于铜鼓岭山脚下,距离文昌航天发射场不过5公里。在这个小渔村里,和鱼打了大半辈子交道的老渔民们做梦也没想到,能和“航天”结缘。

今年4月13日,海南省迎来建省和建立经济特区三十周年纪念日。三十年来,海南先行先试,奋楫争先,昔日的海角天涯实现了历史性跨越。新闻联播推出系列报道《潮起海之南》。

4月1日起,人民日报开设“潮起海之南”专栏。今日头版头条刊发文章《三十而立看海南》,带您走进海南的青山碧海、城市乡间,回望这30年的风雨兼程。

光明日报报从4月1日起开设《潮起海之南》专栏,推出来自基层一线的报道,集中展示改革开放政策、经济特区建设在海南的生动实践,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海南争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范例的显著成就和典型经验。

30年前,新中国第三十一个省份,也是唯一的特区省——海南省,在全国人民的瞩目中挂牌成立。改革风劲满眼春,法治扬帆正当时。30年来,一拨又一拨的“政法人”“法治人”,乘着改革开放的春风,激情投身创建“法治海南”“平安海南”“和谐海南”,结出了众多彪炳史册的改革探索成果。

30年前,我国最大的经济特区——海南经济特区应势而生。30年里,海南在先行先试中,为改革开放镌刻下众多载入史册的探索印记。海阔帆直春潮涌。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而立之年的海南特区再出发,劈波斩浪,奋楫争先……

去农村开咖啡馆,靠谱吗?打工妹王秋香做到了。38元一杯的海南农村网红咖啡,品出返乡创业者的“美丽经济”。

经济日报从今天起开设“潮起海之南”专栏,推出来自海南各地的报道,展示海南这块热土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展现当地干部群众锐意进取的精神风貌。

中国最年轻的省份——海南省今年4月三十而立。在现代中国人的认知里,这个远离经济腹地的海岛,更是中国最大的经济特区——海南经济特区。

菜单

往期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