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2000多年前,椰子树就已生长在海南岛;1500多年前,笔直的槟榔树加入;100多年前,橡胶树从东南亚与南美纷纷“北上”,来到海南,落地生根,开花结果。椰子树、槟榔树、橡胶树成为海南最具热带风情的标志性LOGO,岛离不开树,树离不开岛。
海南人民在利用、改良着椰子、槟榔与橡胶林,它们回报海南以玉液琼浆,人离不开树,树离不开人。
自2019年8月中旬开始,橡胶、槟榔、椰子依次成为海南省长专题会议的主角儿;
从2019年9月至11月,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依次召开椰子、槟榔、橡胶3场专家研讨会;
2019年11月26日,《海南橡胶·槟榔·椰子“三棵树”产业科学发展研讨会》在海口举行,研讨会由海南省科学技术协会牵头,国内研究“三棵树”种植及相关产业的8位权威专家及国内外150名专家学者共聚一堂,积极探讨“三棵树”发展的技术难点与行业瓶颈。
所有观点指向格外明晰:改革开放40年来,橡胶、槟榔、椰子成为海南农民增收的“摇钱树”,是提升海南环境质量的“生态树”,是大美海南的“形象树”,它们已成为海南人民须臾离不开的“三棵树”。
海南如何与“三棵树”携手步入下一个蜜月期,让更多的海南人拥抱三棵树,顺利脱贫致富?
近两个月来,带着“三棵树”更多的命题,南海网记者走进林地,走进农户,走进企业,走进科研院所,关注或参加了近期与“三棵树”相关的省内重要会议,为“三棵树”画像,讲述树与人,树与海南的故事。南海网从今日开始陆续推出《三棵树》的系列报道。
眼前,一轮赋能“三棵树”产业发展振兴,自主科技创新能力建设的“大战役”,已经开启……
三棵树-橡胶篇3
60多年来,在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一代代橡胶专家的不懈努力下,这一“外来物种”在海南成功“落户安家”,科学家们始终都在为橡胶产业、为胶农“贴身”服务。
作为与石油、煤炭、钢铁齐名的重要原料,天然橡胶是工业化的宠儿,然而,橡胶有一个后三者无法比肩的特性——可再生,具有天生的无限可能性……
科研创新 让天然橡胶为我所用
长则35年,短则18年,中国天然橡胶领域自20世纪50年代开始,取得了重大学术创新与突出成就,值得我们铭记:
1982年,“橡胶树在北纬18至24°大面积种植技术”获国家科技发明奖一等奖。我国是世界唯一在纬度最北范围内大面积种植成功的国家。
1999年,海南“橡胶树国外优良无性系的引种试验与应用”再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使我国植胶业提前约30年实现了橡胶树良种化。
为了割胶更省人工,科研人员对割胶技术进行改进。经过30年跨省份、跨部门联合攻关,研究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割胶技术体系。
优质高产橡胶示范基地。中国热科院供图
我国橡胶研究专家经过整整18年的研究,终于在1998年发现了能诱导橡胶树乳管分化的物质茉莉酸,它能促使橡胶树生成更多乳管,从而排出更多乳胶。
此外,我国的科学家历时28年,培育出了橡胶早熟高产新品种,这对推动橡胶种植材料革新发挥了重要作用。
60多年来,几代“天胶人”始终坚守保障国家天然橡胶安全基本方位,不断进行科技攻关,推动橡胶产业发展,承担起国家战略重任。
沉入胶园,橡胶科技手把手助农
中国热科院橡胶所专门有一个科技服务中心,面向植胶农民,免费提供科技服务,解决农民种植中的各类问题。深入田间地头现场指导,已成为科技工作者的服务常态。
热科院橡胶所刘钊研究员告诉南海网记者,科技工作者主动与各级政府、农垦农场对接,派专家开展橡胶树病虫害防治、栽培抚管、割胶、死皮防控等技术指导,以科技培训、科技下乡、科普大集、科技产品推介和田间讲堂等形式,帮助农民解决生产中的问题。充分发挥海南省农业科技110橡胶专业服务站职能,在儋州、昌江、琼中等10多个市县,累计开展各种形式的科技服务213次,派出专家568人次,培训农民7000多人次。
热科院橡胶所以科技为支撑,投身精准扶贫大业。按照热科院关于实施科技支撑我国热区农业特色产业促进贫困地区精准脱贫的工作部署,橡胶所精准制定五指山、儋州、屯昌、白沙扶贫开发工作方案,随着开割胶园高产高值示范推广项目的落地,带动地方产业结构升级,促进农民增收。
中国热科院研发的按摩护颈U形枕。中国热科院供图
此外,科技工作者们因地制宜,稳步推进民营胶园示范基地建设。他们结合各市县和示范村的基本情况,依托已有橡胶产业基础,大力推进建设一批具有地方产业特色,有种植规模、农产品销路稳定的民营胶园示范基地,促进胶农增收。
“我们在琼中长征镇潮民村推进全周期间作王草,在昌江十月田镇南岭村推进幼龄胶园间作圣女果,在白沙青松乡拥处村推进林下南药种植示范基地建设。”刘钊说,他们会持续跟踪示范基地橡胶树和间作物生长、肥料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情况,采集基础数据,针对田间问题组织技术员指导示范户进行生产。
这些蹲在田间地头的工作,都是以手把手的方式完成,对海南中部6市县橡胶产业起到了科技示范的作用。
有需求有市场 我国天然橡胶发展前景广阔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飞速发展,2013年,我国天然橡胶产量快速增长,跃居世界第四位。然而,我国天然橡胶的产量仍然远远满足不了需求,需要大量从国外进口。2018年,我国天然橡胶消费量突破560万吨,而自产仅83万吨,相差近7倍。而且,我国天然橡胶消费量约占全球消费量的40%,其中八成以上依赖进口。由此看来,天然橡胶作为重要战略物资的地位不会因为价格低迷而发生改变。
中国热科院研发的“天胶”乳胶枕。中国热科院供图
从长远来看,我国发展天然橡胶产业从传统领域进入中高端市场具有莫大潜力,在新产业、新业态方面,必将大有可为,在极端条件下的高等级交通运输设施设备、智能化海洋牧场及深海工程、太空与深海旅游、健康中国及社会公益等方面,都有无限的市场开发空间。天然橡胶产业的转型升级还要综合开发,促进天然橡胶产业一二三产融合发展。
2018年11月30日,在天然橡胶协会三届二次理事论坛上,农业农村部农垦局邓庆海局长发表演讲时称,“天然橡胶可再生的特性,使其具有天生的无限可能性。源远流长的人类农业文明史,足以让我国天胶人充满创造人间奇迹的信心。”
南海网、南海客户端海口11月28日讯 南海网首席记者 康景林 记者 张晓华
系列报道>>>
橡胶篇:
槟榔篇:
三棵树·槟榔篇 | 世界第四大嗜好物品 槟榔成海南人的脱贫树
椰子篇:
三棵树·椰子篇 | 椰子大省缺椰子 海南深加工椰子原料九成靠进口
独家评论>>>
新海南手机客户端
南海网手机客户端
南海网微信公众号
南海网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