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养了4800只鸭子,大部分鸭子已经开始下蛋,除去饲养成本,每日可收入700元。”12月17日下午,儋州市峨蔓镇田井村委会玉堂村贫困户张可清在村子周边的池塘里放养鸭子,成群的鸭子在水里游弋,用翅膀拍打着水面,发出扑通扑通的声响。看着鸭子在池塘里玩耍,张可清感慨说,鸭子现在是家庭重要的收入来源,也是家庭致富的希望。
张可清在池塘边喂养鸭子。南海网记者 李绍远 摄
张可清家庭一共4口人,家庭曾经也过得十分滋润。但在10多年前,张可清妻子被检查出患有重病,家庭所有收入就都用在治疗费用上。为了治疗好妻子的病,张可清四处借钱,欠下了债,家庭一下子就陷入了困境。2015年,儋州市开展脱贫攻坚工作后,了解到张可清的家庭情况,经审核后将张可清家庭列入儋州市建档立卡贫困户。
“我有养鸭子的经验,以前可以说是养鸭子发家,后面妻子生病了,治病开销大 ,家庭才变得贫困。”张可清说,帮扶干部在了解他的基本情况后,建议他继续养鸭子,通过发展养殖业脱贫致富。“有了帮扶干部的支持和鼓励,我就向银行贷款了3万元作为产业资金,再和亲戚朋友凑一些,就干起了养鸭子的老本行,还扩大养殖规模。”
“养鸭子是我的老本行了,我有信心养好。也想通过养鸭子,把欠债还了,让一家人过上好日子。”张可清说,养鸭子也是有风险的,特别是来台风的时候要十分注意。降雨量大了,水面上涨淹没鸭栏后,鸭子就会顺着水流走失。前些年,因为台风天气,他走丢了600只鸭子。
“他为人勤快,肯干。发展养殖业是一条不错的路子。”张可清的帮扶责任人卢业耿介绍,张可清本身具有劳动能力,还有养殖鸭子的经验,其家庭是因病致贫。在了解到他家庭的基本情况后,就建议他继续养鸭子,并逐步扩大养殖规模,通过发展产业脱贫。通过这几年发展养殖业,张可清不仅还清了债务,让家庭摆脱了贫困,还获得了儋州市就业局评选的儋州市创业脱贫致富之星。
迷彩服、草帽以及一条长棍就是张可清养鸭子的基本设备,有时候还背着谷子、玉米等鸭子的饲料。每天一大早,张可清就赶着鸭子到村子周边的池塘放养觅食,中午或者下午时间,他就开始饲养鸭子,喂饱鸭子后再赶着鸭子回到家中。
“有了政府的帮扶,家庭渡过了困难。现在就想着把养鸭的产业继续扩大,让家人过上好日子。”张可清说,目前,4800只鸭子每天可下蛋4000个,一天就能有700元收入。除了卖鸭蛋外,他养殖的肉鸭也可以销售了,计划到年底就陆续卖出,给家庭增收,过个好年。
南海网、南海网客户端儋州12月17日消息 南海网记者 李绍远
新海南手机客户端
南海网手机客户端
南海网微信公众号
南海网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