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咩……咩……咩”,在儋州市光村镇永昌居委会周边的乡间道路上,羊群在鞭子的驱赶下,有序地行走在道路的一旁。挥着鞭子的是永昌居委会永昌圩村的符树培。每天早上他就赶着羊群去放羊,傍晚时再赶着羊群回栏。现在正是傍晚,羊群吃饱后,在符树培“指挥”下,有序避开乡间小道上过往的车辆。
符树培赶着羊群走在乡间道路上。南海网记者 李绍远 摄
符树培是儋州市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在2017年12月顺利脱贫。在未脱贫前,家庭收入低微,生活十分拮据。符树培年迈,无法外出务工,家庭收入主要靠他的孩子们外出务工来维持日常生活。“村子里就有人养过羊,可以请教经验。我本身也会养羊,但当时苦于没有资金,一直没有发展养羊产业。”符树培说,帮扶干部进村开展帮扶工作后,便建议他发展养殖业。2016年他自筹资金4万元修缮羊栏、购买幼羊18只自主放养,走上通过产业脱贫之路。
“原先的18只羊通过产崽,现在已经有了47只。这几年我陆续卖出一些小羊崽,给家庭增收。”符树培说,从2016年发展养羊产业以来,家庭收入逐步增加。目前,他主要以出售乳羊为主,每年收入约2.5万元。
符树培赶着羊群走在乡间道路上。南海网记者 李绍远 摄
“帮助贫困户要结合他自身的实际和发展意愿来开展产业帮扶工作。”符树培的帮扶责任人符卓雪说,起初,帮扶干部到符树培家中了解其家庭情况后,考虑到他年龄大了,不适合外出务工。因此,在结合他有养殖经验的基础上,加上他个人的意愿,便建议他发展养羊产业,购进母羊和羊崽在村子周边放羊,通过发展产业脱贫。
“驻村扶贫工作队很辛苦,我们的教育扶贫资金和危改资金没少麻烦他们走动。有了他们的帮助,许多问题都得到解决。”符树培说,驻村扶贫干部除了要做好“三保障”外,还鼓励贫困户转变思想,靠自己双手实现脱贫。“帮扶干部经常到家里对我说,你要发展产业,有了产业作为支持,收入就有了保障,家庭生活就会越过越好的”。
符树培说,今年年底有羊可以卖出,再加上政府帮扶贫困户加入合作社发展产业,年底有分红,这又是一笔收入。
南海网、南海网客户端儋州12月19日消息 南海网记者 李绍远
新海南手机客户端
南海网手机客户端
南海网微信公众号
南海网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