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初,镇政府帮扶我8只羊发展产业,后来帮扶责任人就和我说,单单养殖几只羊,脱贫有点困难,建议我扩大养殖业,让家庭早日脱贫。”儋州排浦镇春花村委会玉田村贫困户陈上强说,在帮扶责任人的鼓励下,他开始了养猪产业,首先引进母猪和肉猪进行养殖,这几年,靠养猪的收入,生活慢慢变好了,2016年12月家庭也脱贫了。
陈上强是儋州市建档立卡贫困户,一家5口人。在未脱贫前,因陈上强右脚有残疾,不能外出务工,家庭收入微薄,日子过得紧巴巴的。2016年,他被列入贫困户后,脱贫问题一直是当地镇政府和帮扶干部要解决的难题。“不能外出务工,家庭没有产业支撑,如何才能脱贫呢?”面对这些难题,当地镇政府和帮扶干部就想着鼓励他在家发展养殖业,通过产业实现脱贫。
2016年,排浦镇帮扶了陈上强8只羊进行养殖,还鼓励他参加扶贫电视夜校学习养殖技术。“我不方便外出务工,在家创业也是一条脱贫的路子,也能让家庭致富。”陈上强说,有了养羊作为产业支撑,可以慢慢发展,羊生崽后再卖出就能为家庭增收。但是养羊少规模小,脱贫时间可能要更久。对此,他想另外发展养猪产业,扩大养殖规模,这样家庭就能尽快摆脱贫困。
陈上强正在照看他养殖的猪。排浦镇帮扶干部供图
陈上强的想法和驻村帮扶干部的思路不谋而合。排浦镇春花村委会驻村第一书记邓作玄说,陈上强的帮扶责任人罗青在深入了解陈上强家庭情况后,觉得单一的养羊,可以让陈上强家庭脱贫,但是想要致富,就要多产业一起发展。结合陈上强自身的条件和养殖水平,帮扶干部便建议他发展养猪业。
2016年,在当地镇政府和帮扶干部的支持下,陈上强首先引进19头肉猪和母猪开始养殖,发展养猪产业,经过产业发展,他成为当地的养猪大户,养猪第一次纯收入达到6000元。至2016年底,陈上强的养殖规模不断扩大,最高时存栏的肉猪和母猪达到上百头,养猪年收入约15万元。
“我有养猪的经验,也去王五镇的畜牧站学习养猪知识,学到了一套养猪方法。加上从扶贫电视夜校学到的养殖技术,发展养猪业是没有问题的。”陈上强说,自己有养猪经验,养殖技术和管理没有问题。难在于没有创业资金。“刚开始养猪时,没有资金购买猪饲料,在帮扶干部的帮扶下,我向银行贷款2万元购买猪饲料,渡过了产业发展的一道难关。现在产业发展越来越好了”。
“前段时间因为各种原因,养猪产业遇到点困难。现在存栏母猪和肉猪还有几十头。”陈上强说,下一步继续发展养猪产业,扩大养猪规模。同时还想发展养牛、养羊等养殖产业,为家庭增收。
南海网、南海网客户端儋州12月19日消息 南海网记者 李绍远
新海南手机客户端
南海网手机客户端
南海网微信公众号
南海网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