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洋浦经济开发区洋浦港小铲滩码头,轮船忙着装卸集装箱。持续的制度创新,正推动海南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海南日报记者 陈元才 摄
2月14日上午,省委深改办(自贸办)在海口召开中国(海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制度创新案例首场新闻发布会,发布了首批8项自贸区制度创新成果。
一年来,我省以制度创新为核心,奋力推进海南自由贸易试验区、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推动形成高度市场化、国际化、法治化、现代化的制度体系,承担起为改革发展投石问路的历史重任,制度创新持续释放改革发展红利——
全面推动落实“1+N”政策体系,大力推进12个方面重点制度创新,相继发布六批71项制度创新案例;深化省域“多规合一”改革,启动市县“一枚公章管审批”改革试点,创造商事登记“全省通办”等多项“全国第一”,得到中央及相关部委高度肯定等。
今年9月,国家四部委联合印发《关于支持建设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的实施方案》,被视为“国九条”的升级版,赋予了海南更多更好的突破性优惠政策。
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一年来,海南接连发布六批71项制度创新案例。海南正把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锻造自贸区、自贸港建设的“主引擎”,为全国提供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71项制度创新
持续发挥改革“1+1>2”作用
在海南办理一张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需要多久?以前,最长需要7天,而现在,一天就能搞定!
2019年6月26日,海口佳和项目管理有限公司工作人员拿到了海南首张“建筑工程许可告知承诺制”许可证,从递交材料到把证件拿到手,只花了4个小时。
施工许可是项目建设审批流程中的关键环节,直接关系营商环境的优劣、政策红利的获得感。为加大改革力度,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今年6月起,海南在全省范围内试行施工许可告知承诺制,审批时限由原来的7个工作日压缩到1个工作日。
这只是我省以制度创新为核心,奋力推进海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和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的一个缩影。
一年来,我省分六批发布71项制度创新案例。深化省域“多规合一”改革,启动市县“一枚公章管审批”改革试点,创造商事登记“全省通办”等多项“全国第一”,得到中央及相关部委高度肯定;海南省级党政机构改革率先基本完成;省国际经济发展局、省大数据管理局、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管理局等法定机构成立运行;“六个试行”极简审批做法被国务院列入地方优化营商环境典型做法;先后实施建立海南自由贸易账户体系等18个先导性项目;完成国际贸易“单一窗口”标准版原14项功能应用在海南落地;商事主体在“海南e登记”平台办理登记注册;在完成全省范围内对国务院公布的106项涉企行政审批事项实施“证照分离”改革的基础上,新增24项“证照分离”改革事项;电子税务局在全省范围内上线运行,90%以上的涉税业务实现网上办理;在海口试点推广“无税不申报”制度……
海南制度创新的重要特色,是树牢“全省一盘棋、全岛同城化”理念,加强改革系统集成和协同高效,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做好改革方方面面的配套,使各项改革相得益彰,发生“化学反应”,发挥改革“1+1>2”作用。
“国九条”升级版
“一园一策”推动园区高质量发展
今年9月,国家四部委联合印发《关于支持建设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的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被视为“国九条”的升级版。
《方案》提出,到2025年先行区在建设特色技术先进临床医学中心、尖端医学技术研发转化基地等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实现医疗技术、装备、药品与国际先进水平“三同步”;到2030年,医疗服务及科研达到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充分形成产业集聚和品牌效应,建设成为世界一流的国际医疗旅游目的地和医疗科技创新平台。《方案》明确集聚发展高水平医疗服务机构及科研机构、大力发展优质医疗旅游服务、优化先行区开放发展环境、完善医疗旅游综合监管体系等4个重点任务。
《方案》在“国九条”的基础上,聚焦企业发展和病患期盼,赋予海南更多更好的突破性优惠政策。随着《方案》的发布,这块中国医疗改革创新试验田,再次引起了世界的注目,承载了众多医药企业、医疗专家以及患者的更多期待。
园区是落实中央赋予政策、推动实体经济发展的重要平台和载体,是高质量发展的根基所在。海南以旅游业、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把园区打造成自贸港核心政策的“孵化器”、做大流量的“量点”和突出实效的“亮点”。
印发实施省重点产业园区高质量发展若干意见、规划布局调整优化方案,规划3类20个重点园区,印发支持三亚崖州湾科技城、洋浦经济开发区等4个“一园一策”文件;完善“法定机构+市场主体”运行模式,下放土地审批等42项权利,让园区“有权能定事、有钱能办事”。高标准推进崖州湾科技城、国家深海基地南方中心、国家南繁科研育种基地(海南)、全球动植物种质资源引进中转基地建设。博鳌乐城先行区创造了第一例特许进口人工耳蜗手术等16个“全国第一”。
如今,海南重点产业园区开发面积日益扩大,新入园企业明显增多,园区亩产年营收逐步提高,园区以改革促发展态势日趋明显。
全面开放
实施招商引资引智“两个注重”
坚持开放为先,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是海南自贸区、自贸港建设的重要使命。
不久前,阿联酋迪拜环球港务集团及杰贝阿里自贸区高管考察团来到海南实地考察,寻求合作机会。
迪拜环球港务集团是全球最大的港口公司,杰贝阿里自贸区是迪拜乃至中东最成功的自贸区之一,对阿联酋国民生产总值的贡献超过20%。他们为什么来到海南?
事情还要从数月前说起。经中央批准,应阿联酋经济部、新加坡贸工部、香港特区政府邀请,省委书记刘赐贵于今年2月17日至26日率团访问了阿联酋、新加坡,并赴香港特别行政区考察。
什么是当今世界最高水平的开放形态?海南建设自由贸易港如何体现中国特色?如何建立自由贸易港政策和制度体系?如何吸引全世界投资者到海南投资兴业?在学习、借鉴、交流、谋划中,海南追寻的答案越来越清晰,脚步越来越坚定。
开放使人进步,封闭必然落后,这是谁也不能违背的时代潮流。海南必须在招商引才中更加注重引进外资,更加注重引进国际人才,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推动海南高质量发展。
建成国际贸易“单一窗口”海南升级版;放宽59国入境免签政策并为境外人才提供更大便利;先导性项目持续推进,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实现海港、空港全覆盖,成功实现琼港澳游艇自由行;成功举办两届海南岛国际电影节,光影流转间,海南新增一张靓丽文化名片;中石油、阿里巴巴、大唐集团等33家总部企业认定落地,招商局集团区域总部、中兴集团区域总部等项目稳步推进;“4·13”以来,海南与近20家央企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已在琼设立22家子公司……随着一系列开放政策的实施,海南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世界关注的目光越聚越多。
101%和208%,这是今年前11个月海南新设外商投资企业和实际使用外资金额的同比增幅,折射出海南对外开放的新气象。
第一批 8项
●商事登记“全省通办”制度
●简化简易商事主体注销公告程序
●商事主体信用修复制度
●减免商事主体公示负面信息
●施工图审市场化和“多审合一”
●全国首单知识产权证券化
●天然橡胶价格(收入)保险
●国际热带农产品交易中心
第二批 5条
●全国首创设立“候鸟”人才工作站
●社团法人等三类法定机构在省级层面实施
●全国首单沪琼自由贸易账户联动业务
●博鳌超级医院打造共享医院新模式
●全国率先实施境外游艇入境关税保证保险制度
第三批 12条
●实现BIM技术在招投标领域应用
●人才租赁住房REITs产品成功发行
●建立基于网上督查室的“多督合一”
●以市场为导向开创消费扶贫新模式
●设置高等教育“冬季小学期”
●乡村振兴工作队全省镇村全覆盖
●领事业务“一网通办”
●设立重大项目检察工作站
●优化创新服务贸易数据统计方式
●海南卫星遥感信息全产业链孵化式招商
●利用视讯手段开展志智双扶
●通信基站建设管理“放管服”改革
第四批 17项
●建筑工程施工许可告知承诺制
●无税不申报
●优质农产品出口动态认证+免证书免备案
●打造全省不动产统一登记工作新体系
●“一站式”公共服务平台——椰城市民云
●建立全天候进出岛人流、物流、资金流监管系统
●大数据集成创设旅游消费价格指数指标体系
●搭建国内外媒体互联平台,促进招商及旅游发展
●以海南旅游卫星账户构建旅游统计新体系
●湿地保护管理三级网络体系
●全域布局开展环境资源巡回审判
●“警保联控” 社会治理新模式
●搭建网约房智慧管控平台
●创新精准政治监督模式
●创建政协上下联动专项民主监督模式
●一体化大数据社会治理体系
●综治中心、雪亮工程、网格化服务管理“三位一体”新机制
第五批 14项
●公共资源交易红黑名单再分类监管
●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医疗机构
“两证一批复”审批
●出台全国首张不予税务行政处罚正面清单
●警税共治规范税收经济秩序
●涉外公证实现全省通办
●境外电视频道传送审批及监管新模式
●基于“多规合一”创新自然资源资产审计管理流程
●创新导游管理机制、规范旅游行业秩序
●通信基站共享建设机制
●国有企业“三标三系三受益”绩效管理
●“区域医保总额预付+紧密型医联体”医改新模式
●农村“三块地”制度改革综合模式
●非公经济青年企业家“三个永不”成长新机制
●设“居”推动农场社会管理属地化改革
第六批 15个
●发行首单国有土地承包金资产支持证券
●创新不同品种保税油品同船混装运输监管模式
●搭建会计师事务所准入和会计师引进“直通车道”
●创设“立、审、执”一体化涉外民商事法庭
●与平台企业信息共享实现税收征管
“一次不跑、一步到位、一站办结”
●创新“不征不转”等土地利用制度 保障建设项目快速落地
●创建临床急需国内未上市进口药品监管模式
●创新会计审计专业服务政府采购管理模式
●推行更广泛容缺办税
●实施琼港澳游艇自由行
●率先建立帆船运动旅游管理专项制度
●通过加强城市基层党建提升旅游监管服务整体效能
●以“微实事”创新社区参与式预算改革
●构建专职化、多元化、全覆盖矛盾纠纷大调解机制
●运用事故指挥体系(ICS)优化防汛防风应急指挥机制
(本版文字由许世立整理)
■ 李萌
继今年2月14日之后,海南目前已连续发布了六批71项制度创新案例。这是海南始终坚持以制度创新为核心,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及时梳理总结、提炼出的“海南经验”。这些宝贵的尝试和实践,将为海南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提升社会治理水平,加快推进自贸区、自贸港建设打下坚实基础。
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鲁迅先生曾赞美那些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敢于从只有荆棘的地方开辟出新路。海南只要牵住了制度创新这个“牛鼻子”,就能走好创新这步“先手棋”,就能抢得先机、赢得优势。
一年来,海南接二连三、相继推出的制度创新,破除了一些不合时宜的“老黄历”,立起了激发活力的新规则,让制度思维日渐成为一种基本思维,让人们对海南自贸区、自贸港建设有了更稳定的预期。可见,制度创新不仅是高标准、高质量建设自贸区、自贸港的“先手棋”,也是检验自贸区、自贸港建设成效的“试金石”。但也应看到,亮点绝非终点,而是追求更好成绩的起点。海南仍需进一步增强紧迫感,下足硬功夫,努力在制度创新上实现更大作为,让制度创新的火花更加闪耀夺目。
深化制度创新,既要在重点突破上下功夫,也要在系统集成上寻突破,实现由“单兵突破”向“系统集成”转变,更加突出制度创新的集成和联动。为此,就要对标当今世界最高水平的开放形态,紧密结合海南省情实际,加强改革创新顶层设计,打破部门间、区域间的壁垒,打破系统条块的限制,强化系统集成创新,实现改革举措的有机衔接、融会贯通。
实践永无止境,创新永无止境。抓住制度创新这个核心,思想再解放一些,思路再开阔一些,力度再大一些,就一定能在制度创新上迈大步,在高标准高质量推进海南自贸区建设上跑出“加速度”,为自由贸易港建设筑牢制度保障,为国家积累更多“制度财富”,为全国创造更多“海南经验”。
原标题:我省收获多个“第一”71项制度创新案例发布“国九条”升级版出台
责任编辑:周玉敏新海南手机客户端
南海网手机客户端
南海网微信公众号
南海网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