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中,我省各地大力发展特色扶贫产业。在五指山市多个乡镇,树仔菜种植成为促农增收的重要产业之一。海南日报记者 袁琛 摄
为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2019年2月,省委从省、市县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中先后遴选出8583名优秀干部,组成2758支乡村振兴工作队,以星火燎原之势深入全省196个乡镇、2561个行政村,在两年乡镇、农村工作时间里,协助当地抓好基层组织建设、脱贫攻坚、美丽乡村建设等10项任务。这一举措,让海南成为全国唯一实行“一乡镇一队、一行政村一队”全覆盖的省份,为打赢脱贫攻坚战、促进乡村振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给予了重要保障。
2019年,我省以“背水一战”的决心打好脱贫攻坚战,通过“三不减、三提高、三加强”,确保如期完成全面脱贫的任务。截至12月中旬,今年已有4.5万人实现脱贫,琼中、保亭实现贫困县摘帽,五指山、临高、白沙三个贫困县即将摘帽,全省农村贫困发生率已经降至0.01%,为2020年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坚实基础。
■ 李萌
事靠人做,业由人兴。乡村振兴,关键在人。做好乡村振兴大文章,要强化人才支撑。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破解人才瓶颈制约。
海南选派乡村振兴工作队员进村入户,全面覆盖全省所有镇乡村,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活力,极大缓解了乡村地区人才匮乏的难题。如今,随着人才持续输入,海南不少乡村造血功能正在不断强化。有的村转型升级,变成乡村游的热点;有的村利用特色产业,打造出个性品牌……成功的例子接连涌现。这正是源于人才的外来助力,带动了乡村自身的内生动力,最终激活了乡村振兴的一池春水。
“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才重要作用的科学论断。乡村振兴的每一个愿景,每一项发展,都离不开人才的重要作用。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可以说,乡村振兴工作队就是这支队伍的“先锋队”,他们的出现,形成人才向农村基层一线流动的用人导向。人才吸引人才,用人才带动群众,为乡村振兴战略注入了一股强大正能量。
振兴乡村人才队伍,要充分发挥乡村振兴工作队的带头作用,积极培养本土人才,鼓励外出能人返乡创业,鼓励大学生村官扎根基层,源源不断地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保障。同时,还需要进一步改革体制机制,充分发挥政策杠杆作用,舍得向农村和基层投入,对各类人才发展上给空间、职级上给前途,真正打造出人才愿意流向基层、扎根乡村的好环境。
乡村振兴,人才先行。提高人人参与的热情,凝聚干事创业的激情,我们定能让“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成为每个乡村的生动图景,为希望的田野绘就收获的金色。
万宁北大镇北大村百香果示范基地,来自省农业农村厅的乡村振兴工作队队长文彤明(右)在给村民讲解种植技术。海南日报记者 袁琛 摄
2758支乡村振兴工作队进驻全省所有乡镇、行政村,构成促进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4.5万贫困人口实现脱贫,农村贫困发生率从2017年的3.9%下降到现在的0.01%;大力推进“三清两改一建”,农村人居环境持续向美丽宜居改善……2019年,是海南“三农”工作取得新的重大成效的一年。
海南全岛建设自贸试验区和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最大的短板在农村,最薄弱的基础是“三农”。今年,我省持续创新举措,狠抓落实,把打赢脱贫攻坚战、推动乡村振兴、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建设自贸区和自贸港的重要前提和底线目标抓好。
乡村振兴工作队在行动
向广大乡镇农村基层派驻乡村振兴工作队,成为2019年海南“三农”工作的开局大手笔。
2月18日,新的一年开春之际,全省选派乡村振兴工作队电视电话动员大会召开。2月20日,全省8000余名乡村振兴工作队队员全部赴所在市县报到,并陆续进驻村镇开展工作。
这些优秀干部从省、市县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中遴选出,进驻全省196个乡镇、2561个行政村,工作时间为两年,实行在乡镇、村工作制度,实现全省“一乡镇一队、一行政村一队”全覆盖,以推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决策部署在基层落地见效。这是海南贯彻落实中央关于选派一批思想好、作风正、能力强的优秀干部到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一线重要部署,加强党对“三农”工作全面领导,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重大举措。
2758支乡村振兴工作队、8583名队员进驻乡镇、农村以来,围绕协助当地抓好基层组织建设、脱贫攻坚、美丽乡村建设等十大方面,努力开展好“十抓十好”工作:抓基层组织建设,实现班子队伍好;抓精准脱贫攻坚,实现小康建设好;抓“百镇千村”建设,实现美丽乡村好;抓“三清两改一建”,实现人居环境好;抓乡村特色项目,实现产业发展好;抓精神文明创建,实现农民风貌好;抓党建引领治理,实现共治格局好;抓农村“五网”建设,实现基础设施好;抓村级集体经济,实现资产增值好;抓致富产业发展,实现农民增收好。海南广大农村不断呈现出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新气象。
全力以赴打好脱贫攻坚战
2019年,海南提出以“背水一战”的决心抓好脱贫攻坚工作,推动剩余的4.5万贫困人口基本脱贫,为2020年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打下坚实基础。
今年4月,我省明确,要做到“三不减、三提高、三加强”,确保如期完成全面脱贫的任务。“三不减、三提高、三加强”即背水一战的意识不减、脱贫攻坚的力量不减、扶贫的资金措施不减,提高贫困人口识别准确率、提高贫困人口退出准确率、提高群众综合满意度,加强产业扶贫、加强人居环境整治、加强可持续的内生动力。同时,全力以赴“创优保优”,确保今年国考继续保持在优秀方阵。
5月,全省聚焦“两不愁三保障”脱贫攻坚“背水一战”推进大会召开,安排部署下一阶段扶贫开发工作,要求狠抓精准,在识别、政策和帮扶措施、退出上再精准,坚持靶向发力;狠抓“两不愁三保障”政策落实,巩固提升脱贫攻坚质量;狠抓产业扶贫,巩固脱贫成效;狠抓乡村振兴,一体推进人居环境整治;狠抓“志智双扶”,增强脱贫内生动力;狠抓专项巡视问题和考核问题整改,推动工作提质增效。
全年我省脱贫攻坚工作取得重大成效。“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得到解决——在义务教育保障方面,全年共发放资金3.26亿元,发放率达100%;在基本医疗保障方面,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基本医疗和大病保险覆盖率达100%;在住房安全保障方面,截至12月2日,全省建档立卡贫困户危房改造竣工入住率达98.03%……琼中、保亭实现贫困县摘帽,五指山、临高、白沙三个贫困县即将摘帽,今年4.5万贫困人口实现脱贫,农村贫困发生率从2017年的3.9%下降到现在的0.01%。
狠抓农村人居环境整治
狠抓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是2019年海南“三农”工作的重要亮点。
新年开年之际,1月,全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会议提出,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中,要突出抓好“三清两改一建”(清理垃圾、污水、废弃物,改厕、改路,建机制)。
不久后,《海南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村庄清洁2019年行动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印发,要求以八项重点任务为抓手,全面开展“清洁村庄美化家园”为主题的“三清两改一建”村庄清洁行动,完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规划,树立乡村文明新风。
《方案》指出,到2019年底,海南计划新增农村各类生活垃圾处理设施91座,完成944个行政村(居)及其自然村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任务,实现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74%,完成6.5万户农户家庭卫生厕所改造(建设),实现农户家庭卫生厕所覆盖率达95%,具备条件的自然村通硬化道路和美丽乡村村内道路硬化率分别达95%以上。
推进垃圾整治是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重要内容。4月,我省提出2019年在350个美丽乡村逐步推广生活垃圾分类,2020年全省农村要基本实现生活垃圾简单分类。12月,《海南省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出台,明确要因地制宜处理农村生活垃圾。
狠抓问题整改是今年我省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治理的突出特点。7月,省委常委会召开会议,剖析有关市县生态环境整治负面典型案例,要求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检视突出问题,狠抓整改,确保人居环境整治见效。
同时,下半年,我省启动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相关工作的攻坚战,扭住“厕所革命”这个重点,全力推进“三清两改一建”,用半年左右时间打一场“厕所革命”攻坚战,确保明年春节前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95%以上;并开展农村环境卫生半年大整治行动。通过一系列切实举措和整改行动,全省农村人居环境得到持续优化。
数说
2758支乡村振兴工作队进驻全省196个乡镇、2561个行政村,开展“十抓十好”工作
全省17663个自然村,光网覆盖率达88.38%,排名全国前列;建成90处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惠及4.85万农村居民。20278个具备硬化条件的自然村全部铺上硬化路,“县县通公路,村村通客车”成为现实
全省已开工建设87个特色产业小镇,建成566个美丽乡村
截至12月中旬,我省已完成年度脱贫4.5万人的计划任务,无返贫人口。琼中、保亭已经实现贫困县摘帽,五指山、临高、白沙三个贫困县贫困发生率降至0.09%以下,即将摘帽,全省农村贫困发生率从2017年的3.9%下降到现在的0.01%
(本版文字由苏庆明整理)
原标题:全省派出乡村振兴工作队
责任编辑:周玉敏新海南手机客户端
南海网手机客户端
南海网微信公众号
南海网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