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计民生 百姓点单 | 海南全力推动省会城市十大公共文化设施建设

  遵循世界眼光、国际标准、海南特色、高点定位,按照“一轴十点”布局

  我省全力推动省会城市十大公共文化设施建设

夜色中的海口湾演艺中心。海南日报记者 张茂 摄

  点题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全力推动省会城市十大公共文化设施建设。

  省会城市十大公共文化设施包括哪些项目?在地理位置上是如何布局的?在建设上有何特色和创新?目前各项目进展如何?建成后对推动我省文化产业发展有何意义?

  海南日报海口1月18日讯 (记者计思佳 赵优 通讯员李涛)“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专门提到,要全力推动省会城市十大公共文化设施建设。这充分体现了我省对于提升公共文化供给能力、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视。”1月18日,列席省六届人大三次会议的省发展改革委主任、省会城市公共文化设施规划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符宣朝在接受海南日报记者采访时说,我省将遵循世界眼光、国际标准、海南特色、高点定位的原则,将省会城市十大公共文化设施项目打造成海南自贸港的靓丽名片。

  我省为何要提出省会城市十大公共文化设施项目?这十大项目的具体内容是什么,什么时间开工?在地理位置上是怎样分布的?在建设上有何特色和创新?建成后对于推动我省文化产业发展有何意义?对于群众关心的问题,符宣朝一一作了详细解答。

  近年来,我省公共文化设施规划建设工作取得了长足进步,但仍存在一些短板。尤其是省会海口的公共文化设施数量及品质与国内先进省会城市、国际著名旅游城市相比,与海南自贸港建设的要求还相差甚远。为迅速补齐公共文化设施短板,推动我省公共文化设施规划建设提质升级,我省于去年开始着手谋划省会城市十大公共文化设施项目。

  符宣朝介绍,10个项目分别为海南省科技馆、海南省图书馆二期、海南国际艺术学院、海南省艺术中心、海南省美术馆、海南省琼剧会馆、海南省群众艺术馆、海南省新闻中心、海口湾演艺中心、海南革命军事馆。其中,海南省图书馆二期、海口湾演艺中心、海南国际艺术学院3个为改扩建项目,其余为新建项目。

  在地理位置上,十大项目按照“一轴十点”的布局进行建设。“原则上沿海秀快速路、国兴大道、琼州大桥、白驹大道东西交通主干道这‘一轴’进行布局。”符宣朝解释,从国际上来看,集聚化、轴带式的空间布局是今后文体设施的建设趋势。“这样的布局可以推动城市文化设施集聚发展,既能促进场馆之间的文化联系和交流,又能形成较为浓厚的文化氛围,并形成品牌效应。”

  同时,这样的规划布局也符合海口东西走向的轴状城市格局,交通便利,可通达性、可实施性都更强。“今后,市民、游客在海口城市交通主干道上就能看到绝大部分重要的公共文化设施了。”符宣朝说。

  此外,因省会城市十大公共文化设施项目涉及面广、功能复杂、专业性强、影响力大,为了创新思路、拓展视野、高质量统筹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加强项目决策的科学性、前瞻性,我省还建立了“领导小组+专家咨询委员会+具体项目推进小组”的工作推进机制。

  在项目进展上,海口湾演艺中心一期项目已完工并投入使用,其余项目将按时间节点,于2020年至2022年之间陆续开工。符宣朝介绍,具体到2020年,我省将加快省图书馆二期的建设;推动省科技馆、省琼剧会馆、省群众艺术馆、省新闻中心、海南革命军事馆5个项目的开工建设;高质量扎实推进省艺术中心、省美术馆、海南国际艺术学院3个项目的前期工作。

  遵循世界眼光、国际标准、海南特色、高点定位,是我省推进省会城市十大公共文化设施项目的原则。

  符宣朝特别提到了海南省艺术中心、海南省美术馆、海南省科技馆,这3个项目将分别填补我省没有国际一流专业剧场,没有省级美术馆,没有省级科技馆的空白。“海南省艺术中心、海南省美术馆两个项目邻近,目前都规划在海口江东新区,目标是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世界级城市地标。”他进一步介绍说,省艺术中心的定位是建设全球一流大剧院、音乐厅。省美术馆将承担国家艺术珍品的收藏、研究、陈列展览,以及大众美术文化教育、艺术欣赏等功能,成为海南特色文化展示和对外文化交流基地。省科技馆位于海口西海岸长秀片区,将建设成为海南自贸港重要的科普基地和优质旅游景点。

  “省会城市十大公共文化设施项目的落成,能更好地满足本省居民以及来琼游客对于高质量文化消费的需求,提升海南文化软环境,增加旅游吸引物,打造‘网红’打卡地,推进国际旅游消费中心建设,提升海南的知名度和国际影响力都将大有裨益。”符宣朝表示,省发改委将积极协同其他相关部门,用体制机制创新破解建设难题,不断提升服务效能,将省会城市十大公共文化设施项目打造成为传世精品之作。

  省会城市

  十大公共文化设施项目

  海南省科技馆

  海南省图书馆二期

  海南国际艺术学院

  海南省艺术中心

  海南省美术馆

  海南省琼剧会馆

  海南省群众艺术馆

  海南省新闻中心

  海口湾演艺中心

  海南革命军事馆

  建议

  通过借力“外脑”、提升运营、突出地域特色、促融合发展的理念

  将十大项目打造成精品工程

  海南日报海口1月18日讯 (记者计思佳 孙慧)城市人文,即是这座城市的繁华。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专门提到,要全力推动省会城市十大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引发代表、委员关注和热议。多位代表、委员提出,要通过借力“外脑”,提升运营水平,突出地域特色、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的理念,将省会城市十大公共文化设施项目打造成经得起历史检验的精品工程。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把生命中的更多时间消费在美好事物’上的需求在扩大,对高品质文化消费的需求在提升。”省人大代表、海口市市长丁晖表示,文化既是城市品质和内涵的体现,也是营商环境和人文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标准谋划推动公共文化设施服务体系建设,除了让优质的公共文化服务惠及本地居民,也能使之成为优化营商环境、吸引中高端人才的重要抓手。

  丁晖介绍,海口湾演艺中心是省会城市十大公共文化设施项目之一,目前一期工程已完工并投入使用。这里已成功举办了谭盾团队带来的《敦煌·慈悲颂》海南新年音乐会、吕思清小提琴独奏音乐会等高品质的演艺活动。除了让市民在家门口欣赏到高品质的文化演出,更带来了岛外消费人流,推动海口消费潜能不断释放。

  丁晖认为,在推动省会城市十大公共文化设施项目建设的过程中,要把海洋海岛文化、黎族苗族文化、琼剧文化等地域特色融入其中。同时,要做好“文化+”文章,积极推动文化同其他产业的融合发展,打造以“吃住行游购娱”全链条协同配合为支撑的文旅消费模式,培育文化旅游消费新业态、新热点,助推国际旅游消费中心建设。

  列席省六届人大三次会议的省发展改革委主任符宣朝建议,在推进项目建设的过程中,一定要处理好建设和管理运营的关系。要改变考虑建设多、考虑运营少,研究建设早、研究运营晚的传统做法。在各相关项目规划建设前,可从国内外优选运营主体尽早参与,从运营角度提出建设要求,并深化研究项目运营机制。

  “一座城市公共文化的发展,公共设施是‘硬件’,人才是‘软件’,需要有懂得文化创意、市场营销、文化体育竞赛的复合型人才。”省政协委员、广粤锦泰集团董事长张阳也关注到了公共文化设施的运营问题。他认为,海南应当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人才队伍建设工程。

  走访

  海口推动省会城市十大公共文化设施建设

  海口湾演艺中心成文艺“打卡地”

  海南日报海口1月18日讯 (记者郭萃)“新建成的海口湾演艺中心非常具有文化气息,晚上亮灯后也成了滨海大道一道新的风景线。”连日来,海口市民经过滨海大道42号的原海口市人大会堂时,发现以前的老旧建筑“穿”上了时尚清新的“外衣”。

  海口湾演艺中心由原海口市人大会堂改造而成,经过一年的施工,于2019年底完工。改造后的海口湾演艺中心成为一座集歌剧、音乐剧、交响乐以及大型综艺晚会等多种演出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剧院,这也是我省推动省会城市十大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成果之一。1月18日,海南日报记者在现场看到,海口湾演艺中心面貌焕然一新,外立面不但统一改成了白色基调,场馆前原来的停车场也被改造成了绿地,种上了景观树木。

  2019年12月31日晚,世界知名作曲家、指挥家谭盾作品《敦煌·慈悲颂》海南新年音乐会在海口湾演艺中心上演。“整场演出极具魅力和震撼力,非常高兴海口能迎来这样一场水平高、专业强的演出。”海口市民吴菲菲告诉海南日报记者。

  接下来,在这里即将上演的一系列演出也让海口市民期待不已。“在家门口就能欣赏来自国内外顶级交响乐团带来的视听盛宴,还可以观看高质量的话剧,这对于我们文艺爱好者来说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情。”吴菲菲说,海口在公共文化建设方面有了很大的进步,与此同时,她也期望海口能够打造更多的文化“打卡地”,让城市更加文艺。

责任编辑:吉训侦
  • 新海南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信公众号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博

    用微博扫一扫

海南时政

权威报道一网打尽 进入栏目
栏目推荐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技术服务 |  法律声明 |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999-2025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 电话:(86)0898-66810806  传真:0898-6681054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96612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nhwwljb@163.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06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10828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琼字00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琼B2-2008008 广告经营许可证:460000100120 琼公网监备号:46010602000273号
南海网备案号 琼ICP备09005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