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小康路 | 见证美丽,见证小康——记我到过的海南乡村

  有句话是这么说的:“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近些年来,海南农村发生了天翻地覆之变,老乡在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道路上走得铿锵有力。我到过的四个海南乡村,就发生了天壤之别的变化,走到这些村庄,可以见证海南乡村的美丽,见证海南乡村的变化!

  儋州铁匠村:穷困村变成“亿元村”

  铁匠村坐落于儋州市木棠镇,这是一个建村历史超过600年的村庄。为何得名“铁匠村”?原来,在过去很长时间里,该村大多数村民都以打铁为生,村民依靠打铁制造出剪刀、锄头、门锁等铁具,然后走街串巷售卖,以此来养家糊口。

  曾几何时,铁匠村就是典型的贫困村。铁匠村村民在很长的岁月里都依靠打铁手艺来谋生,然而这一手艺到了上世纪80年代之后,就逐渐被社会淘汰。加上这里土地贫瘠、气候干旱,依靠农业发展经济显然不现实。手艺不挣钱,土地难经营,铁匠村村民一度陷入了困境。

  可是,今时不同往日,当我们走进铁匠村,却发现这儿绿树成荫、大道整洁,路边鲜花争艳,房子错落有致,丝毫找不到落魄、贫困的迹象。

  老李是铁匠村村民,他在村里经营一家作坊,看到我们进来,他急忙乐呵着打招呼。说到铁匠村的过去,老李感慨万分,他介绍说:“以前铁匠村‘人人会打铁,户户有高炉’,打铁手艺让铁匠村人勉强养家糊口,到了二十世纪80年代,打铁手艺逐渐被淘汰,很多人一时间找不到出路,开始荒度时光,于是赌博、酗酒、斗殴等恶习就蔓延开了。那时候,铁匠村就是远近闻名的落后村、贫困村!”

  老李接着说:“穷则思变,后来铁匠村人开始转变思想,与时俱进学习新手艺,很多人外出学习加工珍珠、贝壳、海柳、海铁树等手工手工艺品。再后来,大家终于找到了一条致富道路——黄花梨手工艺品加工。”

  现在的铁匠村可了不得,已经成为闻名全国的海南黄花梨加工销售基地,先后入选首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2021年全国乡村特色产业亿元村,铁匠村的年生产总值早已过亿,成了远近闻名的小康村。

  海口施茶村:石头村变成“美丽村”

  施茶村,是海口市秀英区石山镇的一个村庄。施茶村地处火山熔岩地区,是典型的石头村。同时,这里土地贫瘠,干旱少雨,加上地质构造不藏水,因而在过往很长的时间里,施茶村也是缺水村庄。

  在施茶村中,我们碰到了洪大哥,他如此介绍施茶村过往缺水的情况:“我们施茶村过去有一句民谣:‘嫁女不嫁金,嫁女不嫁银,数数门前缸,缸多就成亲。’意思是什么呢?你要是嫁女儿,不要嫁家里有金的,也不要嫁家里有银的,就嫁给家里缸多的。为什么要嫁给缸多的家庭,因为过去施茶村喜欢用缸来蓄水,哪户人家缸多了,就说明这户人家不缺水,值得出嫁。”

  施茶村缺水,加上土地贫瘠,祖祖辈辈就这么在火山岩土地上种庄稼,艰难度日,贫穷成为施茶村人最深刻的记忆。然而,时过境迁,现在的施茶村面貌焕然一新,先后被评为“中国幸福村”“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同时跟儋州铁匠村一样,入选了2021年全国乡村特色产业亿元村。

  为何变化如此大、如此快?说到这里,洪大哥笑得合不拢嘴,他指了指不远处说:“是火山石斛园,是石斛改变了施茶村的贫困面貌。”

  施茶村历史久远,但到近些年才闻名开来,这都是石斛带来的改变。在政府和村里致富带头人的带领下,施茶村人因地制宜,在2013年下半年开辟火山岩石岗,在乱石堆里种植石斛。

  如今,施茶村的石斛种植已经规模化,村民还围绕着石斛发展产业链。同时,施茶村也利用自有资源发展生态旅游业,修建旅游观光步行道,吸引各方游人观光旅游。路子走对了,施茶村终于踏上小康之路,并最终成为今天著名的“亿元村”。

  保亭什进村:茅草房换成“小别墅”

  村外绿树红花斗艳,村内别墅民宿争辉!满眼皆是美景,处处仿如梦境,走进什进村,仿佛走进了“世外桃源”一般。

  什进村,位于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三道镇。这座黎族小山村,曾经是保亭地区出了名的贫困村庄。问及什进村的过去,村里的王阿姨跟我们说:“‘三个石头垒起灶,一个竹竿晾家当。’这句话可以形容几十年前什进村的生活场景。以前这里荆棘丛生,垃圾成堆,村庄破落不堪,一条沙土路,一到下雨天就泥泞难走,就是典型的‘乱脏差’。那时候,乡亲们一年到头穷劳碌,最终还是一贫如洗,甚至都填不饱肚子!”

  不过,10年来这里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在政府的支持和村里带头人的率领之下,什进村推进“大区小镇新村”的开发模式,将民俗与旅游产业有机结合,村民、村集体与旅游企业合作,打造一个旅游新村,改变了村民的收入方式,促进村民增收致富。

  经过多年耕耘,什进村改头换面,老百姓从矮瓦房、茅草屋搬进了小洋楼、小别墅,贫困小山村大变样,成为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村。现在的什进村,山水之间皆是景色,一贫如洗的什进村已成历史,村民们在走向富裕。王阿姨说,从茅草房到小别墅,什进村今天的巨变,以前村民们做梦都不敢想。

  保亭甘什村:落后村端上“金饭碗”

  青山如黛,绿树如茵,人在景中走,如在画中游——这就是我在甘什村看到的场景。

  甘什村,分为甘什上村、甘什下村,也位于保亭三道镇。甘什村历史久远,过去只是贫穷落后的小山村,鲜有人知,但是近些年来,这里的青山绿水,已经变成甘什上下村村民的金山银山!原来,甘什村边上开发出了著名的槟榔谷景区,村民吃上了“旅游饭”。

  然而,村里的老人们还记得那些困难的日子。在村里,我碰到了村民陈大叔,他比划着跟我说:“年轻人,‘刀耕火种’听说过不?我的父辈就曾经过着那样的生活!住低矮茅草屋,人畜共处一室,吃不饱饭,经常靠摘野果充饥,我就曾经过着那样的生活!在前些年,因村子太穷,外边的姑娘甚至不愿意嫁到这边来!”

  “现在跟过去相比,那真是天壤之别呀!国道经过村边,槟榔谷景区、呀诺达景区先后搞了起来,乡亲们开始脱贫致富,渐渐过上小康生活。”说到最后,陈大叔乐呵呵地说,“现在可以这么说,外边的姑娘都争着嫁到我们甘什村来了!”

  得益于槟榔谷景区的开发,五湖四海的游客纷至沓来,甘什上下两村村民端上了旅游“金饭碗”。在惠农街上,我看到有的村民在卖黎锦、藤编竹器,有的村民在卖黎家美食,有的村民在卖银器。可以说,甘什村村民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这里,能看到乡村振兴、百姓致富奔小康的场景。

  从儋州的铁匠村、海口的施茶村,到保亭的什进村、甘什村,我们见证了海南乡村的美丽,见证了海南乡村的小康生活,而这四个村庄,只是海南乡村美丽变迁、发展致富的缩影,许许多多的村庄都在变得美丽富裕,都奔上了小康之路。

责任编辑:林芳羽
  • 新海南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信公众号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博

    用微博扫一扫

专题新闻

进入栏目
栏目推荐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技术服务 |  法律声明 |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999-2025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 电话:(86)0898-66810806  传真:0898-6681054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96612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nhwwljb@163.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06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10828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琼字00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琼B2-2008008 广告经营许可证:460000100120 琼公网监备号:46010602000273号
南海网备案号 琼ICP备09005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