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氏宗祠前的八角殿玲珑别致,两条飞龙极具美感。苏建强摄
不畏权贵的铮铮风骨
王弘诲,字绍传,人称“忠铭先生”。史料记载,王弘诲幼时聪颖过人,5岁时便入私塾读书,相传他9岁就参加童子试,过目成诵,遍通经史。嘉靖四十年(公元1561年),年仅19岁的王弘诲便考取乡试第一名———“解元”,如今在定安县城古城墙西侧有座“解元坊”,正是为纪念他而落成的。
乡试之后,王弘诲便赴金陵(今南京)会试,不料父亲王允升患病,他只得回乡照顾父亲,父亲去世后,王弘诲在家服孝3年。嘉靖四十四年(公元1565年),他考中进士,时年23岁。
在王弘诲故居左前方,有一座高大庄严的石牌坊———“太史坊”,是后世官员为王弘诲所立,牌坊的石柱上刻有一副行书对联,上联为“石柱擎天秀毓南溟开五指”,下联是“瑶台贯斗光摇北极应三台”,相传这是王弘诲的门生、明代著名书法家董其昌的笔迹。
史料记载,王弘诲刚正不阿,不畏权贵。据明代区大伦撰写的《赠太子少保南京礼部尚书忠铭王先生传》介绍,张居正当宰相时十分专权,王弘诲便写了《火树篇》和《春雪歌》来讽刺他,遭到张居正的打击和压制达14年之久。直到万历十年(公元1582年),张居正死后,他才得以浮出政坛水面,并先后担任南京国子监祭酒、南京吏部侍郎、礼部右侍郎等职务。万历十七年(公元1589年),王弘诲官至南京礼部尚书,这是他的政治巅峰期。
更为人称道的是,早在嘉靖四十五年(公元1566年),王弘诲刚考中进士不久,同乡前辈海瑞因直谏拂逆圣意下狱,但他不怕受牵连,每天早晚都去探监看望,调药护理。1587年,海瑞去世后,王弘诲撰写《海忠介公传》,文中对海瑞的为人极其赞赏和敬仰。
王氏宗祠内的金榜题名匾。 苏建强 摄
新海南手机客户端
南海网手机客户端
南海网微信公众号
南海网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