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网论:辨识政府的边界,主动去解决新问题——《于无声处听惊雷:落实国际旅游岛建设各项工作的十种态度》年度专题解读之四
南海网编辑部
政府部门必须识别自己的边界,什么应该坚决放手给市场,什么应该政府主动管起来,都要一清二楚。只有这样,才能适应不断变化的新形势、解决新问题,避免层出不穷的不是越位就是缺位的问题,主动打开工作的局面。
这一年来,海口公交车、公交卡、电动车管理法规的争议问题,实际上就涉及到了政府边界的识别问题。公共产品的供给,必须以政府为主,过于市场化的路子已经被证明是失效的。所以海口的城市公共交通跟不跟得上,与政府部门直接相关,海口公交集团的成立,以及市政府收回公交车私人运营权的承诺,才赢得人心。
与之对应的是,“国际旅游岛”商标被山东企业抢注一事,成了政府部门管理缺位、不能主动作为的一个典型实例。“国际旅游岛”与此前被抢注的海棠湾、兰贵人等商标不同,它既是当前一个国家战略的称谓,也是与海南的独特资源、政策紧密相关,公共属性很强。对于这样的称谓、商标,就不能完全像一般商标那样由企业自发去注册,要主动去组织、发动,先下手保护起来,并对省外相关的注册信息予以监测。实际情况是,事先早已有网民提醒要保护“国际旅游岛”的商标,工商方面拍胸脯说就算有省外企业抢注,国家也不会批。不幸等到省外企业已经抢注成功了,工商又觉得自己很委屈,岛内企业不争气。
这其中,既涉及一些干部本身的懒政、庸政意识作祟,同时还涉及一些干部根本就分不清政府的边界,不知道哪些该自己管,哪些不该自己管,或者原先还知道一点,一旦环境、政策稍变,就又不知道了,手足无措、首鼠两端,不是越位的蛮横,就是缺位的委屈。自然,主动地、创造性地在变动不居的环境中落实好每一项政策,也就谈不上。
政府边界的厘清问题,一言以蔽之,就是当市场能够优化资源配置的时候,政府应严控“有形之手”的干预,当市场失灵的时候,政府又应无处不在,主动现身。但实际情况是,政府部门不能主动地、前瞻性地行政作为的问题一直不少,让公众甚为诟病,似乎有一部分干部总是对这个“貌似很简单”的道理似懂非懂。这里还藏着什么原因?
我们认为,懒政、庸政问题的产生,虽然说既有意识的问题,也有水平的问题,但归根结底是意识的问题。如果各级干部遇事总是能跳出个人利益、小团体利益的藩篱,抛弃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甚至坐等出现一个问题了才慌忙去解决一个问题的念头,把公共利益最大化作为处理各种棘手问题的准则,自然就会想着去调研、学习,也就能在工作中占尽先机。这种意识,这种工作态度,在备受舆论关注的垃圾围村、海岸线破坏、旅游环境整治等问题上,都应该适用,行使一个有限政府应该行使的权力。
其实,国际旅游岛建设的过程,也是海南各级政府部门抓住时间,转向一个公共服务型现代政府的过程。主动作为是国际旅游岛建设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工作态度,特别是面临新形势、新问题的时候。但要主动作为,各级干部要首先清楚地知道自己应该干什么,不该干什么,以及正在干什么。
年度标本事件四:海南国际旅游岛商标被山东企业抢注
2011年5月,国际旅游岛商标被山东一家企业抢注,并在网上开价500万拍卖。海南省工商局表示要誓死夺回国际旅游岛商标,但事情至今还没有进展。其实,早在1年前,就有网友曾经提醒,要保护好国际旅游岛商标,不要让它像以前的健康岛、天涯海角、海棠湾那样,被别有用心的人抢注。海南省工商局有关领导还拍胸脯保证绝不会有这种事情发生,没想到网友一语成谶。怎样保护知名商标,成为海南目前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
新海南手机客户端
南海网手机客户端
南海网微信公众号
南海网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