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癌症领域”要大胆引入公共监督

  南海网论:在“癌症领域”要大胆引入公共监督——《于无声处听惊雷:落实国际旅游岛建设各项工作的十种态度》年度专题解读之五

  有一些问题,几乎所有人都觉得早该解决,看起来也容易解决,可就是解决不了。司空见惯又熟视无睹的情况,必须引起反思:这些领域的改革为什么陷于癌症状态?

  比如天天喊要重视教育,海南在财政投入、中职教育等方面确实走在了全国前列,但基础普通教育资源的公平分配上一直毫无建树。于是我们看到了一系列的奇怪现象:“唯父母成分论”的划片入学制大行其道,且拒不向社会公布划片的详细范围、依据;公路在台风时被水淹,13个村庄的学生至今乘竹筏上下学,稍不留神可能溺亡;海南8成校车不合格,学生校车内死亡事件时有发生;中小学名校正沦为“条子生”的攀比场所;海口九小才一说要改名,把大批武警都招来了……等等此类,不一而足,民愤很大,又无可奈何。

  海南的教育问题,关系到国际旅游岛建设的基础人才供给,更关键的是涉及到了教育资源的公平分配和社会心理影响的问题,重要性无可复加。其中的问题依然是老问题,年复一年,媒体都懒得报了,家长也懒得说了,仿佛一切本该如此。其实,大到贪污腐败、生态破坏问题,小到出租车加气难等问题,一切长期得不到解决的问题,自有它的道理。只不过,存在未必是合理的。

  改革无法突破的“癌症性”问题,不少都是放任的结果。其间的社会不公,是一些以领域、产业链、人情等为纽带纠集到一起的既得利益集团所乐于看到的。一些措施的背后,不难看到个人或小团体利益左右了制度倾斜的影子,以致公共权力部门化,部门权力利益化,岗位权力私有化。当改革的具体执行者恰好处于这个利益集团之中,无法超脱,任何一项好的改革设计,都可能无法推动得走,流为形式。如果这时又没有公共监督的介入,谁愿意“挥刀自宫”呢?

  在“癌症性”的改革,引入公共监督是必由之道,也是最有效、最经济的改革路径。这些领域有三个共同特征是:第一,对参与公共监督的社会民众在知识、程序的专业性上门槛不高,容易参与。比如划片入学,只要各市县教育局详细公布划片范围、依据并回答质询,基本上任何人都能听得懂,都能明白其中的是非曲直作出判断,而不必经过专家、学者的释义和翻译的中间解读环节。第二,涉及面广,民生、公共属性非常强。一旦改革突破了,将发挥几何级倍数的社会效益。反之,如果不能突破,也将几何级倍数地沉淀社会负面效应,冲击关联领域的正常改革。第三,就算短期内得不到解决,也不意味着在长期可以转化、消亡,将来就不用解决了。因为它们涉及到了公众基本的生存和发展权利问题,不可能消亡,只会在将来成为升级版的社会问题。到了那个时候,政府部门再来解决的话,所承担的社会资源浪费、社会秩序震荡的代价,远远高于当下。

  有鉴于此,在这些“癌症性”领域的改革,仅仅依靠政府职能部门的内部监督,是无法推进的。因此,社会的公共监督到了制度化的关口。中国一个多世纪以来的革命和改革经验告诉我们,每当社会遇到了关键性的难题,争取社会公众的支持是一个屡试不爽的法宝。毛泽东当年曾说,“只有让人民起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以“权利”来制约“权力”,把公平、正义和以人为本作为一切发展的根本,改革才能与国际旅游岛的发展同频共振。

  国际旅游岛建设,是一项综合改革试验。其中历史遗留下来的“癌症性”问题,也到了该系统清理的时候。

  相信公众的力量,相信监督的力量,特别是上一级政府部门,要进一步将保障公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予以制度化。两头推进、中间突破的改革方式,是可以解决“癌症性”问题的。一切取决于胸怀和胆识。

   年度标本事件五:海南实验中学公布划片范围

  2011年8月,迫于公共监督的压力,备受家长和学生关注的海南实验中学,向社会公开了2011年秋季划片就近入学范围和招生方案。此举不失为海南公共监督以来,成效初显的一例借鉴。长期对海南优质资源分配不公的民怨,因而得以相对释解。

  南海网2011年终策划:于无声处听惊雷——落实国际旅游岛建设各项工作的十种态度

  序言:一滴水里见大海,于无声处听惊雷

  年度解读一:首先在关键领域突破,发挥杠杆效应

  年度解读二:科学决策的前提是体察民瘼充分调研

  年度解读三:不要将利民措施当成权利寻租的手段

  年度解读四:辨识政府的边界,主动去解决新问题

  年度解读六:动脑筋循规律,破解低水准建设难题

  年度解读七:啃“硬骨头”要做到狭路相逢勇者胜

  年度解读八:文明大行动,要首先从各级干部做起

  年度解读九:恪守红线意识,“不作为”也是落实

  年度解读十:以人本情怀思虑长远,不做面子工程

责任编辑:甘晨卉
  • 新海南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手机客户端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信公众号

    用微信扫一扫
  • 南海网微博

    用微博扫一扫

南海网论

进入栏目
栏目推荐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技术服务 |  法律声明 |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999-2025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 电话:(86)0898-66810806  传真:0898-6681054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96612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nhwwljb@163.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06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10828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琼字00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琼B2-2008008 广告经营许可证:460000100120 琼公网监备号:46010602000273号
南海网备案号 琼ICP备09005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