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近日走访海口多个社区和小区发现,多数社区和小区仍禁止外来快递员“进门”,快递小哥吐槽影响投递效率和派单量。不过,也有部分小区已开始有条件地对快递小哥放行,多个街道办表示未明令禁止快递员通行。(详见3月6日南国都市报)
随着疫情风险等级的下调,各地复工复产有序推进,市民生产生活逐渐步入正常。海口一些小区快递因为疫情防控被卡在“最后一公里”,给快件派送和居民取件造成不便,其必要性受到部分人士质疑:为了防疫是否需要限制快递小哥进入小区?
不可否认,当前无论是复工复产,还是市民日常生活,仍然应当以防疫为前提,防疫之战一日不宣告胜利,防疫战线一日不可松懈。小区物业为防控疫情限制快递小哥进入,初衷是良好的,但做法值得商榷。一味限制快递小哥进入小区,又拒绝代收快递,是“一刀切”的懒惰思维在作祟,对防疫也不能保证就能起到作用。
社区管理要讲究方式方法,疫情防控也要讲究科学精准。应当看到,便利是人们对生活的美好向往,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应是社区管理的追求。随着疫情形势的变化,防控手段也要相对应灵活转变,固守“旧法”会显得不合时宜。特别是随着一些新技术的应用,比如健康码制度,防控疫情的方式方法得到优化,精准度和效率都得到提高。具体到小区管理来说,如何利用健康码等新技术,对快递小哥进行有条件放行,以打通便民“最后一公里”,考验着社区管理的担当和智慧。在我国其他省市,这已经有了付诸行动的实践,是否可以借鉴一二呢?在采取必要防疫措施的前提下,既能加快快递小哥派件速度,也能方便居民取件,这也是精准防疫的应有之义。
退一步说,不让快递小哥入场,对物业来说只需要把门关好即可,可是对于防疫效果来说,能否奏效还不能保证。快递小哥不进门,不等于把住了疫情防控的输入关。业主频繁取件、与快递小哥面对面接触,亦是在无形中加大传播风险,对此也要提高警惕。
既要做好防疫工作,又要方便小区居民和快递小哥,需要小区物业主动作为,多些有益尝试,比如为堆放快递设定专门区域,给予现场消毒和监督;如果对快递小哥进行检查后放行,也要对快递柜及时消毒;还比如在有条件的小区,为快递小哥指定路线,避免与小区居民近距离接触……以方便居民为出发点,相信能够找到更优的解决方案。而反观简单“一刀切”禁止快递小哥“进门”的做法,在生产生活秩序逐步恢复的现实情况下已显得不合时宜。
常言道,方法总比困难多。期待小区物业能够多发挥主观能动性,在做好防控的前提下,为逐步恢复生产生活多做贡献。(寇振宁)
新海南手机客户端
南海网手机客户端
南海网微信公众号
南海网微博